三国后期蜀国灭亡后,吴国如何撑住了多年不被灭亡?

蜀汉灭亡对于三家政权来说都是一场意料之外的事 。在司马昭决意伐蜀的时候,其实曹魏的众多将军根本不看好这场战争,甚至连邓艾都曾上表直言无法灭蜀 。不过司马昭仍坚持伐蜀,因为他要的是背后的政治效益,这将成为他的进阶之梯,而他内心深处恐怕也不认为可以一战灭蜀 。然而事情就是这么发生了,在蜀汉一连串失误操作下,最终葬送了蜀汉政权 。


三国后期蜀国灭亡后,吴国如何撑住了多年不被灭亡?

文章插图

东吴本来还想救蜀汉,甚至军队已经派出去了,结果还没抵达益州,就传来了蜀汉宣布投降的消息,令东吴君臣十分无语 。这下标志着长江上游已被北方政权所占,东吴日后只能孤力对抗北方 。不过与很多人的印象不同的是,东吴并没有马上就随蜀汉覆灭,而是又坚持了十七年 。东吴之所以仍能坚持这么久,主要是因为北方政权正面临着三大亟待解决的问题 。


三国后期蜀国灭亡后,吴国如何撑住了多年不被灭亡?

文章插图

首先是因为北方政权进入了更替的关键时期 。原本北方是曹魏政权,但高平陵之变后,曹氏失权于司马氏,自此司马氏长期秉政 。但司马家族的政治目的并不单纯,他们并不愿意做周公、召公,而是更愿意去做皇帝 。在长期的经营下,司马氏终于有了称帝的条件 。灭蜀战争正是司马氏在称帝路上的冲锋号,司马昭凭借灭蜀的功业迅速进爵至晋公、晋王 。


三国后期蜀国灭亡后,吴国如何撑住了多年不被灭亡?

文章插图

邓艾在灭蜀后就提议马上经营益州,为接下来灭吴做准备,甚至预计等到第二年秋天东吴就会被灭 。不过他与司马昭思考的显然不是一个问题,司马昭思考的是下一步得先称帝 。建国称帝的事业非常繁琐,还可能会遇到各种阻力,在这个阶段自然不可能搞出太多岔子,伐吴之事也只能推迟 。可惜司马昭命不长,没多久就病逝了,称帝的伟业最终由他的儿子司马炎完成 。之后朝廷一直忙于解决官场矛盾,致力于提高政权的稳定性,而灭吴的第一个时机也就此错过了 。


三国后期蜀国灭亡后,吴国如何撑住了多年不被灭亡?

文章插图

其次是因为晋朝需要先解决外族侵入的问题 。西凉的鲜卑、羌胡势力愈发强大,还形成了武装联盟,已经威胁到了晋朝的边境安全 。联盟领袖秃发树机能是一代雄主,他率领外族大军屡屡侵略边境,先后杀了晋朝三名刺史 。要知道,刺史可是一州之长,名副其实的高官 。当初对抗蜀、吴都没死过多少刺史,这下一连死了三个,造成的影响可想而知 。连司马炎本人都感慨当年的吴、蜀都没这么厉害 。对于晋来说,解决边陲之乱迫在眉睫,灭晋之事只能延后 。


三国后期蜀国灭亡后,吴国如何撑住了多年不被灭亡?

文章插图

其三是因为东吴仍有一定的力量,而晋朝长期无法下决心灭吴 。其实晋朝一开始也对东吴有过动作,比如策反了东吴的西陵督步阐 。西陵又名夷陵,是荆州重镇,步家又是东吴的名门望族,步阐投降造成的影响可想而知 。


三国后期蜀国灭亡后,吴国如何撑住了多年不被灭亡?

文章插图

时任都督荆州诸军事的羊祜连忙出兵响应步阐,然而东吴名将陆抗率部内围步阐,外拒羊祜 。羊祜虽然处于内外夹击陆抗的态势,却反被陆抗杀得人仰马翻,西陵之战以东吴胜利宣告结束 。这场仗证明了东吴仍有很强的实力,并且在极大程度上挫败了朝廷灭吴的信心,所以日后羊祜就算屡屡上书请求灭吴也无法说服朝廷 。

待到西晋平稳度过交接期、平定了西陲之乱、并且积蓄了足够的力量后,才开始兴兵灭吴 。彼时的东吴已经腐朽不堪,所以晋军一路上摧枯拉朽,基本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就灭了吴 。

其他网友观点

蜀汉亡于263年,次年(264),孙吴帝国皇帝孙和逝世,吴国群臣在濮阳兴、张布的主持下迎了乌程侯孙皓为皇帝,孙皓登基后,一直维持到280年才亡国 。

倒不是说孙皓善于治国,真的能维持吴国的局面,历史真相而是:

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在泰始六年(270年)起兵叛乱,至咸宁元年(275年)几乎垄断凉州,咸宁三年(277年)三月,平虏护军文鸯率军讨伐,虽然得胜,但是次年,秃发树机能又攻陷凉州,五年(279年),晋武帝司马炎任命马隆担任平虏护军,率军击败并斩杀秃发树机能,彻底平定凉州 。

晋吴在荆州长期对峙,(晋)羊祜与(吴)陆抗(陆逊之子)的统帅能力不分伯仲,荆州南北形成战略平衡 。吴凤皇三年(274年)八月,陆抗病逝,其子陆晏与其他兄弟继续统帅荆州军,晋咸宁二年(276年)十月,羊祜上书朝廷,提出筹划伐吴事 。

晋吴在交州是有交战的,交州本是归附晋国,经过数年交战,(271年)吴军在陶璜的带领下取得最终胜利 。

孙皓主政吴国期间,屠戮异己,倒行逆施,造成国内民心不稳,大量将领欲叛逃入晋(如:276年孙楷入晋),为此,孙皓仍然我行我素,甚至因为有使者(徐绍)回来说了几句晋国的好话,也被孙皓处死 。

陈志《宗室传》:初,永安贼施但等劫(孙)皓弟谦,袭建业,或白(孙)楷二端不即赴讨者,皓数遣诘楷 。楷常惶怖,而卒被召,遂将妻子亲兵数百人归晋,晋以为车骑将军,封丹杨侯 。

陈志《三嗣主传》:甘露元年(265年)三月,(孙)皓遣使随(徐)绍、(孙)彧报书曰:“知以高世之才,处宰辅之任,渐导之功,勤亦至矣 。孤以不德,阶承统绪,思与贤良共济世道,而以壅隔未有所缘,嘉意允着,深用依依 。今遣光禄大夫纪陟、五官中郎将弘璆宣明至怀 。”绍行到濡须,召还杀之,徙其家属建安,始有白绍称美中国者故也 。

最终在太康元年(280年),晋国的南方防线已经休养生息多年,在国力充沛的情况下,发动了渡江伐吴的战役 。

冬,十一月,大举伐吴,遣镇军将军琅邪王軎出涂中,安东将军王浑出江西,建威将军王戎出武昌,平南将军胡奋出夏口,镇南大将军杜预出江陵,龙骧将军王浚、巴东监军鲁国唐彬下巴、蜀,东西 凡二十余万 。命贾充为使持节、假黄钺、大都督,以冠军将军杨济副之 。


三国后期蜀国灭亡后,吴国如何撑住了多年不被灭亡?

文章插图

孙吴帝国再无如陆抗一般有军事才能的主帅出现,其子陆晏殉国,其余吴军也无斗意,晋军南下可谓势如破竹 。接着,吴国迎战的几位忠臣(丞相张悌等)选择殉国后,孙皓已无法再组织起对抗 。

按照史书记载,孙皓在首都建业还欲组织士兵防守,可是士兵们拿到分到的钱财后就立刻跑路了,孙皓这才明白人心涣散,大势已去,无奈选择出城投降 。

自此,自东汉末年(189年)反董之乱时出现分裂割据的中国,终于在近一百年后在形式上实现了再一次统一 。

其他网友观点

【三国后期蜀国灭亡后,吴国如何撑住了多年不被灭亡?】文:鱼包历史课(原创不易 请点右上角关注)

看完我的回答大约需要3-4分钟,希望您觉得值得,谢谢 。

谢官方邀 。我先把题目中所涉及的时间具体表述一下,司马昭264年初平定蜀汉,280年五月孙皓束手就擒,吴国亡,这期间竟有17年之久,这个时间发生了什么呢?

三国后期蜀国灭亡后,吴国如何撑住了多年不被灭亡?

文章插图

第一,司马昭突然离世,司马炎篡位,司马氏内部维稳期

264年平定蜀汉的司马昭来不及做下一步战略部署,隔年就中风(据说)辞世 。司马炎上台后,隔年(266年)就完成了举世瞩目的“禅让”称帝,接着变国号,改元建制,立皇后、太子 。

这个时段内,司马炎的统治中心就在内部的平稳交接和过渡,这个时期也发生了青、徐、兖、豫四州发生大水,伊洛满出河面,这次巨大灾害持续了将近一年才解决,让司马炎非常的头疼,洪水褪去后,打开粮仓赈济灾民,四州才得以重新安定 。

并271年至273年,西晋连续三年旱灾,生产发展碰到了严峻的难题,恢复生产需要时间 。

三国后期蜀国灭亡后,吴国如何撑住了多年不被灭亡?

文章插图

第二,汉中、益州新定,需要建立统治基础

军事需要速度和强度,政治需要时间和耐心 。蜀汉的统治基础是非常强大的,在蜀汉人心思定的时期,司马炎要考虑的是怎么能够在汉中、益州、南中等地整顿内政,建立国家机器,休养生息,调派合适的官员恢复生产 。

这是需要一个过程才能完成的,起码三至五年才可以“消化”蜀汉之地 。

三国后期蜀国灭亡后,吴国如何撑住了多年不被灭亡?

文章插图

第三,鲜卑秃发树机能叛变需要迅速解决

攘外必先安内是任何国家必须坚持的真理 。270年,鲜卑秃发树机能起兵反晋,并于六月在万斛堆的战争中杀秦州刺史胡烈,又在金山击败凉州刺史苏愉,反叛气势一度非常高涨 。

此后的整整十年间,司马炎都是非常头疼的在西北用兵,这十年,由于作战无力,西晋损失巨大,司马炎甚至萌生了彻底放弃凉州的打算,可见作战的困难和艰苦 。

第四,做好作战准备需要一些时间

灭吴并不困难,但需要一些作战准备 。首先就是要有一支经过训练的水军,并且要有一套有效的战术 。

西晋的战术是,两国交界区使用荆州羊祜的攻心法,持续收拢东吴人心 。水军从蜀中上游出兵,配合淮南襄阳陆军 。各路军马几十万人,战线延绵几千里,持续向南推进 。另外,还需要规模巨大的后勤补给 。

由于司马炎准备充分,时机恰当,战略正确,前后仅用了四个多月,便夺取了灭吴战争的全部胜利 。从此,东吴的全部郡、州、县,正式并入晋国版图 。

梳理完毕之后,大家就发现,并不是吴国“撑”了这么久,只是这十几年间,司马炎和晋国大军抽不开身,279年西北抽身之后,隔年也就灭掉了东吴 。

三国后期蜀国灭亡后,吴国如何撑住了多年不被灭亡?

文章插图

原创码字着实不易,你的关注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

欢迎跟我一起读诗书,学历史 。点个赞,就像是跟我击个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