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民起义为什么只有刘邦和朱元璋成功了?

严格来说,刘邦不能算农民起义,刘邦在芒砀山斩白蛇起义前是泗水亭长,相当于现在的乡长,而他因私放刑徒遭官府通缉,才不得不反 。而朱元璋在参加郭子兴的红巾军之前,是皇觉寺的撞钟和尚,因汤和的一封信邀他入伍,他不去有可能被人告密,所以不得不反 。

【古代农民起义为什么只有刘邦和朱元璋成功了?】古代的政权更替无非就是,诸侯王篡位、部下谋叛、贵族倒戈、外族入侵,农民起义 。诸侯王篡位的比较多,因为这些人掌握实权,而朝廷暗弱,造反就成了轻而易举的事情 。像曹操掌握朝廷实权,给儿子铺好路,篡位就是儿子该干的事情了 。司马懿也是,为儿孙扫平一切障碍,轮到孙子司马炎就顺理成章的当了皇帝 。部下谋叛的也比较多,像李渊、朱温、赵匡胤等人都是一些掌握实权的大臣,时机成熟就改朝换代 。贵族倒戈的也比较多,严格意义上,地主贵族是社会的中间阶层,他们倒戈容易取得天下,向刘秀等人 。外族入侵就主要集中在五胡乱华、元、清等时期,中原陷入内乱分裂,这些少数民族乘机入住中原 。另外就是农民起义,其实历史那些暴动,严格意义上的农民身份不多,大部分属于富裕阶层 。陈胜吴广起义时是个小吏,王仙芝、黄巢起义时是个私盐贩子 。洪秀全是个落榜的秀才 。

朱元璋算得上彻底的农民起义 。他和刘邦成功了 。成功在于,他们的强敌并非当时的朝廷,而是乱世中的群雄 。很多农民起义之所以被灭亡,主要是被朝廷军队很快扼杀,或者自作孽,刚打下城池就及时享乐 。刘邦当时没有真正面对强秦,朱元璋也没有面对大元 。在一步步消灭了其他群雄后,天下自然是他们的了 。

另外,很多朝代建立后,很快被人取代,就是没有处理好诸侯功臣 。赵匡胤还算温柔,杯酒释兵权 。像刘邦和朱元璋都采取杀掉功臣,让无人再来取代 。这一招确实厉害,保证了后代上台无威胁 。

其他网友观点

陈胜、吴广心胸狭窄,连自己的老乡都没有容量而杀之,何能成天下 。李自成忘了前车之鉴,为胜利冲昏头脑,得意忘形,对已败敌方手段有点残忍,让人感到恐惧和心寒 。洪秀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辜负了众将人的心,天文条规只知约束别人,自己过着奢侈的皇帝生活,内部为争权又互相勾心斗角,又何不败呢!话转刘邦,其实刘邦就是一个小人君子,为了逃命连自己儿子的性命都不顾,想让马车跑的更快,把自己的儿子踢下马车而逃之,幸亏手下不忍心才救他儿子一命,他还是一个游手好玩的色徒 。刘邦与项羽,单打独斗,刘邦必败,带兵打仗刘邦也不如项羽,但最后刘邦反而会赢呢!主要是刘邦善听人言,又善于用人,这就是他的取胜之道 。项羽是一个刚愎自用之人,又是妇人之心,不懂舍与得,当断不断,最后失算,连他的干爹范蠡都有猜忌,把韩信、王平能人不懂用之,拱手让于别人,又何尝不败呢!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卑微的皇帝,要过饭,做过和尚,打过长工 。但他是一个善于交际的人,敢于担当,机遇又比较好,这也离不开他本人的实际能力,又得谋士刘伯温的大力帮助,使他事业蒸蒸日上,这也是朱元璋得天下的由来,但他后来也犯了大开杀戒,连谋士刘伯温都没放过,派人送药为明暗杀之 。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皇帝,平定天下惯用的手段,只是做法各有不同而已,浪花淘尽英雄泪,一切都付笑谈中 。

其他网友观点

谢谢悟空问答的邀请!刘邦和朱元璋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仅有的底层农民的开国皇帝,分别建立了汉朝和明朝,并都有两百多′年的江山 。历史上许多农民起义领袖多以失败告终,要不就是朝代是昙花一现或没有统一全国的割剧局面 。刘邦和朱元璋他们能最终得有天下都有许多相似的共同,下面我就分析一下他们拥有江山的共同点:一,刘邦和朱元璋都是在当时的天下大乱,群雄分争的局面下,逐一消灭各种军阀割剧势力的,最后才建立强大王朝的 。没有天下大乱的这种形势,刘邦和朱元璋就是有再高的才干和魅力,有再多的谋略之文臣和勇猛善战的武将,也是不能创建一个强大的王朝的 。这就是时势造就英雄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道理 。二,刘邦私朱元璋他们都能虚怀若谷,广开言路,对自己形势有利的建议无论是怎样的人都听得进去并采纳 。三,刘邦和朱元璋他们都非常爱才,有求贤若渴之实 。对各种有才之人是不论出处,不咎既往 。如刘邦使用韩信,陈平等人,朱元璋的刘基,朱升等人 。四,刘邦和朱元璋他们都善于总结前朝失天下的根本原因,并实施受老百姓欢迎的政治纲领 。如刘邦进关中后,针对秦朝的暴政苛法,刘邦只是阐早地对关中百姓提出约法三章 。刘邦做皇帝后,也是对百姓轻徭薄税,与民休养 。刘邦他自己也是保持节俭艰苦的作风,并不为自己是天下之主的身份而铺张浪费 。朱元璋在得天下非常憎恨贪污腐败的官僚们,并痛下杀手,而且不论亲疏 。如朱元璋的女婿因私贩茶叶,他知道后就铁面无私地把女婿杀了 。朱元璋仅有一个侄儿朱文忠因违法,也朱元璋逼死 。五刘邦和朱元璋都对儒家文化思想非常推崇,这些东西对驯化民风,尊卑有序,忠君爱国等方面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对巩固维护封建王朝都很大的帮助 。以上是史事显微镜的观点,欢迎大家评论和关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