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甘草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常用别名】蜜草(《别录》),国老(陶弘景),粉草(《群芳谱》),甜草(《中国药植志》),甜根子(《中药志》) 。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 lens 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 。
【产地与产地加工】主产于内蒙古、甘肃、新疆等省区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基、枝叉、须根等,截成适当长短的段,晒至半干,打成小捆,再晒干 。去皮的甘草,一般习称
为“粉草”,其细小根称为“草梢” 。
【历史沿革】汉代有炙法(《玉函》),炒法(《金匮》) 。南北朝刘宋时代有酒浸蒸、酥制、炮令内外赤黄法(《雷公》) 。唐代有蜜制法(《千金翼》) 。宋代有炙黄色、炒令黄、炒令紫黑色、炒存性(《博济》),纸裹醋浸,令透火内慢煨干,又浸如此七遍(《苏沈》),浆水制(《证类》),油制、猪胆汁制、盐水制(《总录》),蜜炒、燃,燃炒(《局方》),黄泥裹煨法(《朱氏》)等 。元代有湿纸裹煨法(《活幼》) 。明代基本上沿用前代的方法,并增加了炮后麸炒(《普济方》),水炙(《醒斋》),姜汁炒、酒炒法(《必读》) 。清代有粳米拌炒(《得配》),酒炒半黑(《大全》),乌药汁制法(《从众录》) 。现行有蜜炙(《中国药典》1995年版),蜜酒炙(《实用中药炮制》),麸制(《集成》),炒制法(《河南》)等 。
【炮制方法】净制除去杂质,洗净(《中国药典》1995年版) 。粉甘草须刮去外皮(《甘肃》) 。
切制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中国药典》1995年版) 。或趁鲜切片干燥(《宁夏》) 。甘草梢:洗净,润透,切节,晒干(《甘肃》) 。
炮制
1.蜜炙
先将炼蜜加适量开水烯释后,加入净甘草片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黄色至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晾凉 。每甘草片100kg,用炼蜜25kg(《中国药典》1995年版) 。先将蜂蜜置锅内,加热至沸,倒入甘草片,用文火炒至深黄色,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 。每甘草片100kg,用炼蜜30kg(《河南》) 。
取净甘草片,先人锅炒热,再加人炼蜜用微火炒炙,以炙至老黄色,显光亮,蜜已渗入药内,不粘手为度 。每甘草片100kg,用炼蜜25kg(《四川》) 。
取甘草片,先将蜂蜜入锅加热,以蜂蜜炼成起鸡眼大小的蜜泡时,倾入甘草片,用微火拌炒,至蜜被甘草全部吸收,取出放炕筛内,置笈制(圆形)炕笼上,用木炭火烘干至表面金黄色,干爽光亮不粘手为度 。冷却,搓散 。每甘草片100kg,用蜂蜜30kg(《樟树》) 。先将炼蜜与甘草片拌匀,闷透备用 。预热烤箱至140℃时,将铺好甘草片的烤盘放人烤箱,烤制30分钟,停止加热10分钟后取出 。每甘草片100kg,用炼蜜25kg(《烤制法》) 。
2.蜜酒炙
取酒稀释炼蜜加入甘草片中,拌匀,闷润至蜜液被吸干,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棕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放凉 。每甘草片100kg,用炼蜜30kg,酒5kg(《实用中药炮制》) 。
3.炒制
取甘草片置锅内,用文火炒至深黄色为度,取出,放凉(《河南》) 。
取甘草净片,清炒至微焦(《上海》) 。
4.麸制
先将麦麸炒热,加入甘草,炒20~30分钟,至甘草断面呈黄色,筛去麦麸,再用水洗去麦麸,12小时后,切片即可(《集成》) 。
【成品性状】甘草: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厚片 。外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 。切面黄白色,粉性,略显纤维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传统称为“菊花心” 。质坚实 。气微,味甜而特殊 。蜜甘草:表面黄色至深黄色,微有光泽 。质稍粘 。具焦香气,味甜 。
【性味与归经】甘,平 。归心、肺、脾、胃经 。
【功能与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痛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蜜甘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 。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 。
【用法与用量】1.5~9gc
【处方应付】处方写甘草、粉草付生甘草;写炙甘草付蜜炙甘草 。其余各随方付给 。
【炮制作用】生甘草味甘性偏凉,长于泻火解毒,化痰止咳 。蜜炙后味甘性偏温,以补脾和胃、益气复脉力胜 。《普济方》有“生甘平,炙甘温纯阳,补血养胃”;《得配》有“泻心火,败火毒,缓肾急,和络血,宜生用,梢止茎中痛,去胸中热,节能消肿毒,和中补脾胃,粳米拌炒,或蜜炙用”的阐述 。
【化学成分】含三萜类化合物甘草甜素,主要系甘草酸的钾、钙盐,为甘草的甜味成分 。黄酮类化合物有甘草甙、甘草甙元、异甘草甙、异甘草甙元、新甘草甙等 。还含有氨基酸7-甲氧基香豆素、伞花内酯、甘草多糖、正二十三烷、正二十六烷、甘草酚以及5,6,7,8-甲氢-4-甲基喹啉等成分光果甘草除含有甘草酸、甘草次酸外,尚含多种三萜类化合物去氧甘草次酸Ⅰ、去氧甘草次酸Ⅱ、18-a-羟基甘草次酸、异甘草次酸等 。黄酮类化合物除含甘草中所含的成分外,尚含光果甘草甙、光果甘草甙元、异光果甘草甙、异光果甘草甙元、甘草黄酮A、甘草查耳酮A及B、光甘草宁 。还含7-甲氧基香豆素、伞形花内酯、阿魏酸、门冬酰胺及甘露醇等:胀果甘草含甘草酸、甘草次酸、11-脱氧甘草次碱、3-谷甾醇、甘草次酸甲酯、甘草次酸乙酰化物、岛拉尔甘草皂甙乙 。黄酮类化合物有甘草查尔酮、甘草查尔酮甲及乙、甘草素、甘草甙、异甘草素、芒柄花素、甘草黄酮等 。
【现代研究】
1.化学研究
对生甘草、炙甘草、炒甘草水煎液中金属元素进行测定,结果:炙甘草煎出液中锌、铬、钙、钴、锰显著减少,而铁显著上升,铜变化不显著;而炒甘草煎出液中锌、铜则显著减少比较甘草加工方法对甘草酸含量的影响,结果:甘草浸泡48小时,水溶性浸出物及甘草酸的损耗率分别为49.89%和48.40%;浸润48小时,上述损耗率分别为7.22%和4.49% 。饮片厚度为2~3mm时,甘草酸浸出率为99.91%,厚度为5~6mm时,甘草酸的浸出率为85.22%12),用甘草酸、甘草甙两个指标对甘草及不同炮制品进行研究,发现甘草酸与甘草甙含量的变化不一致,认为甘草炮制应以多成分指标进行控制 。
2.工艺研究
以甘草酸含量为指标,对炒法蜜炙甘草和烘法蜜炙甘草作了定量对比分析 。结果:烘法蜜炙甘草的甘草酸平均含量为7.11%;炒法蜜炙甘草的甘草酸平均含量为6.34%,两种炮制方法甘草酸含量变化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c用烘法可代替传统炒法炮制蜜炙甘草对甘草烘制的用蜜量、温度及时间进行了研究 。得出烘制的最佳方案为:每100kg甘草,用炼蜜30kg,在70℃条件下烘制1小时(S1 。比较了浸润法和浸泡法对甘草水溶性浸出物和甘草酸含量的影响 。结果:浸润法和浸泡法中的水溶性浸出物和甘草酸含量有很大差距;水溶性浸出物和甘草酸的损失与切片大小、季节、浸泡时间有很大关系,认为甘草软化应以浸润法为好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甘草的软化方法进行优选,得出甘草软化的最佳条件是:浸润温度60℃,浸润时间1小时,加水量为药材的4倍17) 。或将甘草洗净,趁湿放人高压灭菌柜中,0.6kgf/cm?蒸5分钟,关气,闷10分钟后取出,趁热切制,晾晒即干18) 。对甘草蜜酒炙品和蜜炙品作了观察:在缸内非密封条件下,同时间贮存 。前者四个月不发粘,不发霉;后者一个月就出现吸潮、发粘现象 。前者在密封的标本缸内,17个月不
发粘,不发霉,色泽不变认为在蜜炙甘草过程中增加一定量的米酒,对提高甘草的质量有好处 。可增加炙甘草的贮藏时间 。为统一蜜炙甘草所用炼蜜的质量以及建立炮制时实际加蜜量的检测方法,建议甘草所用炼蜜宜统一为中蜜,其含水量以10%~13%为宜11 。
3.药理研究
研究了甘草不同炮制品对家兔离体肠活动的影响 。实验证明生甘草、蜜炙甘草和清炒甘草三种炮制品的解痉作用,无论是单独使用或是在组方中均无显著差异;对家兔离体回肠的抑制作用和抗乙酰胆碱作用性质相同,作用强度无显著差异 。另有文献报道芍药甘草汤中使用生甘草或炙甘草,在镇痉、延长睡眠时间上,作用强弱有别,镇痉以生用为佳,延长睡眠以炙品为好C13) 。通过对小鼠痛阈测定实验,证明甘草蜜炙后,增强了缓急止痛的功效 。炭粒廓清实验表明,在提高小鼠巨噬细胞功能方面,各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蜜炙甘草强于生甘草的作用 。蜜炙甘草为临床补气用甘草的最佳炮制品。炙甘草在对抗BaC ly诱发大白鼠心律失常方面优于生甘草 。炙甘草和生甘草均对CaCl z-Ach混合液诱发小白鼠心房纤颤表现出一定的预防作用 。两者还能加强异搏定诱发小白鼠房室传导阻滞作用,且作用强度随剂量增加而增强‘16) 。比较了蜜炙甘草和蜜烘甘草对大鼠肾上腺内维生素C和胆固醇含量的影响,结果:两者在相同剂量下,有相同的促皮质激素样作用和拮抗地塞米松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抑制作用 。急性毒性试验表明,烘甘草的急性毒性低于炒甘草 。
【贮藏与保管】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蜜甘草,密闭,贮于阴凉干燥处 。
【备注】不宜与大戟、甘遂、芫花、海藻同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