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汤的出处来源

出处来源(《伤寒论》)
药物组成:制附子15g,干姜9g,炙甘草6g 。
功效主治:回阳救逆 。治少阴病(阴寒内盛,深人少阴,导致心肾阳衰),症见四肢厥冷,恶寒路卧,呕吐腹痛,下利清谷,神疲欲寐,口淡不渴,苔白滑,脉沉微;太阳病(外感病)误汗亡阳之汗出如珠,四肢逆冷,面色苍白,脉沉迟细微;各种疾病出现阳衰欲脱者 。
方解:本方治证为少阴病或太阳病误汗亡阳所致 。治宜回阳救逆 。方中主药附子辛热逐寒,救命门火衰,为回阳救逆要药;辅以干姜温脾散寒,助附子回阳救逆;佐使以炙甘草和中益气,且减缓姜、附辛烈之弊 。此三味,药少效宏,共奏回阳救逆之功效 。
药理研究:强心,抗休克,镇静,镇痛 。其中附子,干姜具有强心,扩张血管,镇静、镇痛,健胃兴奋交感神经,抗炎,免疫,抗血栓等作用;甘草增强吞噬和免疫功能,改善消化功能,保肝,抗炎,抗微生物,解毒,止痉 。
临床应用:本方是治少阴病阴盛阳衰的代表方 。以四肢厥冷,神疲欲寐,舌淡,苔白滑,脉沉迟细微 。脾肾阳虚所致的水肿,寒湿带下者,加党参、茯苓、薏苡仁、泽泻 。附子尚能祛寒除湿,蠲痹止痛 。对顽面性的风寒湿痹者,加桂枝、白术 。用于急性心力衰竭,休克,心肌梗塞,急慢性胃肠炎,吐泻失水,或急性病大汗出等属阴盛阳衰者 。
现代制剂:现改制为四逆口服液、滴丸 。口服液,每支10ml;滴丸剂,每粒滴丸58-61ml,每2g滴丸,相当于药典所载四逆汤口服液10ml 。
用量用法:口服液,每次10一20ml,一日3次;用于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每次肌注2--4ml;丸剂,每次1~2粒,一日2一3次;汤剂,水煎,一日1一2剂,分次服用 。
使用注意:四肢厥冷属真热假寒者,应当禁用 。
【四逆汤的出处来源】本方歌诀:四逆附子干姜甘,阴盛阳衰肢冷现,吐泻腹痛苔白滑,神疲汗多诸症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