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说“锄地能保墒又能散墒”,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有句农谚:旱天锄头帶水;涝天锄头帶火!这的确是不挣的是实 。旱天锄地锄地表皮,把土壤的毛细管切断,地下的水份蒸发不去,使农作物能吸收到水份,增加抗旱能力时间;

涝天锄地要深锄,使饱合的泥土松散,水份容易蒸发!

这些农谚经验都是我们老祖先经过多少代总结来的,绝对不能丢弃!

其他网友观点

感谢邀请:

常年种地的人,别小看这一张锄 。庄稼苗旱了它能松土保墒,庄稼苗湿涝它能松土增温散墒,给庄稼苗晒被褥 。说这话有人觉得有点玄乎 。如果不信大家可以试一试,当你的玉米大豆出土后锄上一遍,你就会知道效果大不一样 。

一、过去有句谚语:”秋收一张锄旱涝保丰收” 。说的是从前生产队年代 。农业生产落后,芒种之下温高雨少 。队上几百亩秋庄稼被旱得耷拉着脑袋 。为了暂缓旱情,队里只好动员劳力先对玉米浅锄一遍,浅锄的目的就等于给植物根部加了一层外衣,这么以来使根下土层晒不透,可就保墒耐旱了 。

二、如今的农业生产技术比过去发达了,先进了 。那些古老的种地谚语早已鸦雀无声,传统的种地方法己退居二线 。现在种地谁还再用锄头?太麻烦也狂出力 。玉米种上只用除草剂一打,到时就收了 。熟不知过去的笨重方法拿到现在还算先进技术,有的秋庄稼种上后气候一直阴潮不晴,植物根须天天泡在泥浆里它会生长吗?所以,在这个时候你用锄头把秋苗深深锄上一遍 。一来给根须透了热气,二来为根须翻晒了被褥 。这么以来秋庄稼的长势格外不一样 。不信大家可以把锄过的田地作一比较,很明显锄过的玉米青嫩没锄的蜡黄 。因此之说,这就是锄地能保墒又能散墒的根本原理 。

老农说“锄地能保墒又能散墒”,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文章插图
图片来自网络


老农说“锄地能保墒又能散墒”,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文章插图

其他网友观点

老农说“锄地能保墒又能散墒”,有没有道理,为什么?这是农村里老农民常说的一句话,有人认为没有道理,有人却认为是很有道理的,你怎么认为的呢?

没有在老家农村体验过锄地的是不知道这句话的深刻涵义的,而会觉得老农说的这句是自相矛盾不知所以的话 。

【老农说“锄地能保墒又能散墒”,有没有道理,为什么?】其实挺有道理的,在农耕社会,农民一直是这样锄地锄过来的 。

“锄地能保墒又能散墒”这话并不矛盾,但是要分开说,分开解释才对 。

小时候大家都学过这首古诗吧?“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有人就会觉得很奇怪,既然天气那么热,为什么农民不在天气凉快的时候锄地呢?非要选择在日当午最热的时候锄地呢?其实按照大家正常的思维一点也不奇怪 。

日当午锄地有好处啊!锄草可以很快的把野草晒死啊,要是阴天锄草,就不会死的那么快,隔夜的话还有可能重新生长 。还有就是有散墒的功效,尤其是在大雨过后,农田下面土壤积蓄了大量的水分,有时候对农作物的根部不好,土壤表层又被冲刷的板结,这就要农民来锄地,让土壤中的水分在晌午十分快速的蒸发掉,这个农民是很有智慧的,但是也有代价,那就是汗滴禾下土,农民很辛苦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一身黄泥,两袖清风 。

散墒的说完了,那么为啥还说锄地可以保墒的呢?大家可能一听就明白 。在农田的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不会是密封不透气的,尤其是在极其干旱的季节,农田的水分蒸发很快,就是因为土壤表层和深层之间有透气孔的存在,有的地方甚至干裂龟裂,这样就会蒸发水分更快 。那么通过锄地,来破坏这些通气孔,打乱原来土壤的结构状态,这样就可以起到保墒的效果了 。

所以,农民说的“锄地能保墒又能散墒”不矛盾,还有一定的科学的道理的 。如果哪个农民再给你说锄头有火或者锄头有水的话,不要惊讶,是真的 。

老农说“锄地能保墒又能散墒”,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