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没竭散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用法用量、方论加减

【正宗配方组成剂量】没药9克,血竭9克 。

【用法用量】上药研为细末,用开水调服 。
【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
【主治】胎衣不下,产后血晕,语言颠倒,健忘失志,产后腹痛,产后败血冲心,胸满上喘 。
【加减】若正气虚弱者,加当归、人参;若寒凝血滞者,加肉桂、炙甘草;若产后腹痛、血虚明显者,加当归、人参、阿
胶、熟地;产后血晕者,加黄芪、当归、鹿茸 。
【方论】没竭散出自陈自明的《妇人良方大全》,又称夺命丹,主要用来治疗血晕腹痛,也就是产后血晕和产后腹痛 。后来张璧将夺命丹改为夺命散,并扩大了治疗范围,用以治疗产后血晕、语言颠倒、健忘失志及产后百病 。王肯堂在他的《证治准绳》中称为血竭散,用以治疗产后败血冲心、胸满上喘 。《医宗金鉴》又称为夺命没竭散,用以治疗胎衣不下,防止败血冲心 。古代医书记载,夺命丹或称夺命散、血竭散、夺命没竭散,原方用没药、血竭各等份,每次服6克,用童便及酒各半盏,煎一沸温服,一般在产后即服,一个时辰再服6克 。王清任继承古方的应用,但在药物的用量上是古方用量的3倍,这点与古方是不尽相同的 。所以,称古没竭散 。该方加大用量,作用明显加强,胎盘自然而下,恶血自循经下行,不复上冲 。若在原方基础上加味,产后百病皆可收效 。
【医论】古人认为胎衣不下多是元气亏损、无力送出,或产时感寒、血液凝滞所致 。若产后败血不下,系败血入于胎衣中,胞衣不下,又可导致瘀血上冲 。因此设立没竭散予以治疗 。
王清任在“怀胎说(兼记难产胎衣不下方)”说:“古人论胎在子宫,分经轮养:一月肝经养,二月胆经养,三月心经养,四月三焦养,五月脾经养,六月胃经养,七月肺经养,八月大肠养,九月肾经养 。若依其轮,胎至两月,自当肝经交代,胆经接班,此论实在无情无理 。儿在母腹,全赖母血而成,一言可了,何必图取虚名,故作欺人之论 。又如子啼门云:儿在母腹,口含脐带疙瘩,吮血养生 。请问初结胎无口时,又以何物吮血养生?既不明白,何不归而谋诸妇,访问收生婆 。访问的确再下笔,断不致遗笑后人 。岂知结胎一月之内,并无胎衣 。一月后两月内,始生胎衣 。胎衣既成,儿体已定 。胎衣分两段,一段厚,是双层,其内盛血;一段薄,是单层,其内存胎 。厚薄之间,夹缝中
长一管,名曰脐带,下连儿脐 。母血入胎衣内盛血处,转入脐带,长脏腑肢体,周身齐长,并非先长某脏,后长某腑 。一月小产者,并无胎衣 。两月小产者,有胎衣,形如秤锤,上小下大,不过三指长短 。三月小产者,耳目口鼻俱备,惟手足有拳不分指 。至月足临生时,儿蹬破胎衣,头转向下而生,胎衣随胎而下,胎衣上之血,随胎衣而下,此其长也 。..至胎衣不下,古人原有没竭散,始而用之,有效与不效,继而加倍用之,胎衣立下 。药味要紧,分量更要紧 。”
【古没竭散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用法用量、方论加减】王氏此段论述,既有正确的一面,又有错误的观点 。但是,他仍然希望医者进行研究调查,询问产妇,访问接生婆,充分体现了他的实事求是、重视临床实践的精神 。胎儿分经论养之说,最早是徐之才的观点,《诸病源候论》也有过论述,马元台曾予以批驳,而王清任严肃地批判了这种出自空想的唯心论观点 。尽管他关于胎盘、羊膜、脐带的形态、机能论述,以及母血通过脐带营养胎儿过程的叙述,简单而不十分科学,粗略而不完全正确,但较前人的论述有明显的科学性,又进了一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