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
半夏泻心汤
【組成】半夏9克 , 黄芩6克 , 干姜6克 , 人参6克 , 炙甘草6克 , 黄连3克 , 大枣12枚 。
【用法用量】水煎服 , 每日1剂 , 分早晚2次温服 。
【方歌速记歌诀】
半夏泻心配芩连 , 干姜枣草人参行;
辛苦甘温消虚痞 , 治在调阳与和阴 。
【功用】和胃降逆 , 散结消痞 。
【主治】胃气不和 。心下痞满不痛 , 干呕或呕吐 , 肠鸣下利 , 舌苔薄黄而腻 , 脉弦数 。
【加减】热象偏重者 , 减人参、干姜 , 加大黄 , 增加黄连用量;纳呆者 , 加茯苓、陈皮;气虚下陷者 , 加黄芪、白术、升麻;湿热发黄者 , 加茵陈、茯苓、白术 。
【方论】本方证多因胃气素虚 , 病势自然演变而成;亦可因误下、吐 , 伤正而起 。其病机为脾胃不和 , 升降失序 , 中焦痞塞 , 寒热错杂 , 痰饮内生 。胃气素虚 , 中气已伤 , 胃失和降 , 不能升清降浊 , 故上为呃逆 , 下为肠鸣下利;无形寒热夹杂之气结而痞满 。因邪在胃肠 , 惟以调和肠胃为法 。
方中重用半夏降逆止呕 , 配干姜助半夏温胃和中 , 二味相协 , 增强辛开散结除痞之功;因邪热结于胃脘 , 气机升降失常 , 故以黄连、黄芩苦寒泄热除痞;中焦已虚 , 用人参、甘草、大枣 , 补脾益胃 , 以收键运之功 , 又助姜、夏、陈、连之力 。诸味相伍 , 寒热并用 , 苦降辛开补气和中 , 和胃降逆 , 开结除痞 。
【医论】半夏泻心汤首载《伤寒论》 , 为张仲景所著 。《伤寒来苏集》柯韵伯曰:“即小柴胡去柴胡加黄连于姜也 , 不往来寒热 , 是无半表证 , 故不用柴胡 , 痞因寒热之气互结而成 , 用黄连十姜之大寒大热者 , 为之两解 。且直取其苦先人心 , 辛以散邪耳 。此痞本于呕 , 故君以半夏 。”《伤寒贯珠集》尤在泾曰:“痞者 , 满而不实之谓 。夫客邪内陷 , 即不可从汗泄 , 而满而不实 ,
又不可从下夺 , 故惟半夏、干姜之辛 , 能善开其结;黄连、黄芩之苦 , 能泄其满 。而其所以泄与散者 , 虽药之能 , 而实贯之气使也 。用参草枣者 , 以下后中虚 , 故以之益气 , 而助其药之能也 。”凡脾胃虚弱 , 客邪乘虚而人 , 寒热杂错 , 升降失调 , 清浊混淆而致肠胃不和 , 胃脘胀痛 , 呕吐泄泻者 , 多用本方加减治疗 。
【验案】
苏x , 女 , 39岁 。1995年4月17日诊 。胃脘胀满疼痛2年余 , 伴纳差 , 寐少 , 呕吐或吐酸 , 脐中悸动 , 心烦易怒 , 消瘦乏力 , 口干苦 , 喜热饮 , 舌尖红 , 苔黄腻 , 脉细弦 , 上腹正中按之痞硬 , 有压痛 。两次胃镜检查均示“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 , 常服吗丁啉、雷尼替丁等 , 上述症状无改善 。病属痞证寒热错杂 , 胃失和降所致 。治以寒热并调 , 消痞除满 。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姜半夏10克 , 十姜6克 , 黄连6克 , 黄芩10克 , 厚朴10克 , 党参12克 , 茯苓15克 , 牡蛎30克(先煎) , 枳实10克 , 莪术15克 , 炙甘草5克 , 生姜30克 , 大枣5枚 。水煎服 , 每日1剂 。5剂后 , 诉上腹胀满疼痛明显减轻 , 余证皆有改善 。继予上方10剂 , 药尽 , 诉无不适 , 上腹无按痛及悸动 。
【半夏泻心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研究】根据《中成药名方药理与临床》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98 , 261~262 , 陈奇:经药理研究证实 , 半夏泻心汤具有:①防治胃溃疡:能增强粘膜屏障 , 促进溃疡面恢复 , 显著缩小溃疡面 , 其中 , 黄芩、甘草明显抑制酶的活性 , 与黄连配伍有增强作用;②抗缺氧:可显著延长急性缺氧小鼠的存活时间;③解热、镇痉、镇痛、止吐:方中半夏、干姜止呕镇吐 , 黄芩抗炎、解热、镇痉、镇痛 , 黄连兴奋肠道平滑肌 。
推荐阅读
- 血府逐瘀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方歌速记歌诀、用法用量
- 补阳还五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方歌速记歌诀、用法用量
- 程钟龄蠲痹汤的作用功效
- 程钟龄银花甘草汤的作用功效
- 程钟龄菊花甘草汤的作用功效
- 程钟龄秦艽天麻汤的作用功效
- 程钟龄茵陈术附汤的作用功效
- 银耳红枣鸡汤的做法(热菜菜谱)
- 经常喝汤有什么好处?榴莲壳煲汤怎么做
- 酸菜粉丝丸子汤的做法(家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