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正宗配方组成剂量】麻黄12克,杏仁9克,炙甘草6克,生石膏24克 。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
【方歌速记歌诀】
麻杏甘草石膏汤,四药组合有专长;
肺热壅盛期喘急,辛凉疏泄此法良 。
【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
【主治】外感风邪 。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痛,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滑而数者 。
【加减】若高热者,加黄芩、金银花、连翘、鱼腥草、大青叶;咳喘痰多者,加荸苈子、苏子、前胡、橘红等;若痰阻气急者,加葶苈子、枇杷叶;若痰黄稠者,加瓜蒌、贝母、黛蛤散;咯血者,加白茅根、仙鹤草 。
【方论】本方主治证是由风热袭肺,或风寒郁而化热,壅遏
于肺所致 。肺中热盛,气逆津伤,所以有汗而身热不解,喘逆气急,甚则鼻翼煽动,口渴喜饮,脉滑而数 。此时急当清泄肺热,自然热清气平而喘咳亦愈 。所以方用麻黄为君,取其能宣肺而泄邪热,是“火郁发之”之义;但其性温,故配伍辛甘大寒之石膏为臣药,而且用量倍于麻黄,使宣肺而不助热,清肺而不留邪,肺气肃降有权,喘急可平,是相制为用;杏仁降肺气,用为佐药,助麻黄、石膏清肺平喘;炙甘草既能益气和中,又与石膏合而生津止渴,更能调和于寒温宣降之间,所以是佐使药 。纵观诸药虽仅四味,但配伍严谨,用量已经斟酌,尤其治肺热而用麻黄配石膏,是深得配伍灵活之妙,所以清泄肺热,疗效可靠 。
【医论】麻杏石甘汤首载于《伤寒论》,为张仲景所创,用于汗下后,邪气内传,邪热壅肺证 。《伤寒贯珠集》尤在泾曰:“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其邪不在肌腠,而人肺中 。缘邪气外闭之时,肺中已自蕴热 。发汗之后,其邪不从汗而出之表者,必从内而并于肺耳,故以麻黄、杏仁之辛而入肺者,利肺气,散邪气;甘草之甘平,石膏之甘辛而寒者,益肺气,除热气,而桂枝不可行矣 。盖肺中之邪,非麻黄杏仁不能发,而寒郁之热,非石膏不能除;甘草不特救肺气之困,抑以缓石膏之悍也 。”本方用于风寒化热,或风热所伤,但见肺中热盛,身热喘急,口渴脉数,无论有汗、无汗,以本方加减治疗,服后辄效 。
【验案】
梁x,男,7岁 。1972年3月10日诊 。发热咳喘4天,今晨发现背部出现红点,当天下午在我院附院儿科诊为“麻疹”,因就诊途中不慎受寒,午后即恶寒战栗,疹点忽隐不见,喘促烦躁,颧赤口干,舌红苔薄白而燥,按之身热肢凉,肌肤于燥,腹满不实,脉浮数,体温39℃ 。治以开闭透疹,清宣肺热,麻杏石甘汤加味:生麻黄6克,生石膏15克(先煎),甘草2克,桔梗4克,杏仁5克,莱菔子5克 。每日1剂 。服1剂,当夜汗
出,体温降至38℃;2剂后胸背疹出如痱,体温37.5℃,喘平,咳轻,3剂脉静身凉,调养1周而愈 。按:本例为疹毒内陷 。风寒外闭,毒热内迫犯肺所致 。以麻黄开汗闭,透疹毒,杏仁加桔樓宣肺气平咳喘,生石膏清肺热,莱菔子消食滞除胀满,共奏散表汗、透疹毒、清肺热之效 。
【研究】根据《中成药名方药理与临床》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73~79,陈奇:经药理研究证实,麻杏石甘汤具有:①镇咳、祛痰、平喘的作用:以本方制剂用于实验小鼠,有明显的抑制咳嗽和祛痰作用,同时,能显著或完全对抗组织胺和乙酰胆碱引起的气管平滑肌收缩,对药物性喘息有明显的保护作用;②解热:对伤寒、副伤寒引起的发热有明显的降温作用,并且组方疗效强于单用石膏;③抗炎:对实验性大鼠的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④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能显著提高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及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率,证明本方能增强机体网状内皮系统免疫功能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抑制细胞免疫功能,抑制和中和抗体产生,故对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有增强作用;⑤抗变态反应:能抑制抗原引起的实验豚鼠的组织胺释放,对小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故对Ⅰ型变态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⑥抗病原微生物:对金黄色葡萄球
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均有抑制作用;⑦改善微循环:临床观察对肺心病急性期证属肺肾气虚外感偏热型患者给药观察,结果证实,明显降低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沉、血沉方程K值,从而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