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钟龄治痢散的作用功效、适应症

治痢散
【来源】《医学心悟》卷三 。
【配方组成】葛根苦参酒炒陈皮陈松萝茶各一斤赤芍酒炒麦芽炒山楂炒,各十二两
【用法】上为细末 。每服四钱,水煎,连药末服下,小儿减半 。忌荤腥、面食、煎炒、闭气、发气诸物 。本方加川连四两,尤效 。
【作用与功效】清热,利湿,导滞 。
【主治适应症】专治痢疾初起之时,不论赤白皆效 。
【方解】本证属于痢疾初起之证,故方中用葛根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渴;苦参清热燥湿;陈皮行气化痰,降气止逆;陈松萝茶消积滞,祛油腻、清火、下气、降痰;赤芍活血养血;炒麦芽、炒山楂健脾消食 。诸药合用,共起清热利湿,健脾消食之功效 。
【临床应用与医案精选】
(一)脏寒肠热型痢疾
张某,男,51岁 。痢已5日,赤多于白,前投芩芍、白头翁汤等法,痢下不见轻松 。今痢下而不后重,里急反见洞泄之象,是脏之寒也;痢下赤白夹有黑秽,此肠之热也 。治热以寒,治寒以热,即仿连理汤法温脏清腑:川雅连10g,炮姜炭6g,淡黄芩12g,赤白芍各8g,焦楂曲各15g,银花炭15g,乌梅肉、广陈皮各6g,赤茯苓10g,炒川柏8g 。连服5剂,霍然而愈 。[单德成.周玉麟老中医治痢经验举要.江苏中医,1993,(9):5] 。
(二)湿热疫毒型痢疾
夏某,男,8岁 。初诊:湿温邪热化火,劫烁清津,炼液成痰,上蔽心包,神昏谵妄,壮热无汗 。盖热不外达,下注大肠,自痢赤白 。口干不多饮,唇焦舌绛,苔色灰黄,脉象洪数 。勉以救阴泄热、开窍化痰,以冀弋荻 。处方:鲜生地25g,原金斛、益元散(包)各12g,大麦冬、黑山栀、带心连翘各10g,广郁金、知母、贝母各6g,陈胆星5g,九节菖蒲3g,淡竹叶9g,银花露300ml(兑入) 。牛黄清心丸1粒(化),蔻仁细末1.5g,用西瓜汁5匙、芦根汁3匙,和合调服 。2剂 。
二诊:药后病已转机,舌上清津已回,昏睡谵语亦解,痢象已疏 。但尚壮热无汗,胸脘窒闷,扬手掷足,舌苔灰红 。再宗前法进退:鲜生地25g,川石斛、生薏仁、益元散(包)各12g、天花粉、带心连翘、黑山栀各10g,广郁金9g,佛手片5g,广橘红3g,卷心竹叶9g,白蔻仁2.5g(打、后下),鲜芦根16g 。服3剂后,症状显著减轻 。依照原意增损,继服3剂,热退、神清、痢止,调理休养数日后,嬉玩如初 。[单德成.周玉麟老中医治痢经验举要.江苏中医,1993,(9):5] 。
(三)脾肾阴阳俱虚型痢疾
李某,女,37岁 。初诊:患痢匝月,脾胃阴阳皆伤 。脾弱不得散津于肺,小便清长;胃阴内涸,口渴频饮,下泄胨腻 。入晚发热,神情烦躁,舌尖红,脉细微 。吴鞠通治久痢阴阳两伤,有理阴煎、胃关煎及桃花粥等法;《千金方》治久痢,有羊脂煎之通补并用 。仿数方之意,双培阴阳,固其滑脱,举其陷气,望能应手乃幸 。处方:炙熟地、川石斛、南沙参、炮姜炭、白蜂蜡各10g,赤石脂15g,连皮苓12g,葛根、野於术各5g,肉豆蔻3g,春砂仁、五味子各2g 。5剂 。
二诊:肾为胃关,司下焦而窍于二阴,久痢脾肾阳衰,命火蒸化乏力 。津不上承,水直下趋,饮一溲一;大便清泄胨腻,里急污衣 。前投壮阳固脱之剂,痢下递减,虚热烦躁渐消,舌苔反见白腻 。可见前热属假热,寒乃真寒也 。再拟益火生土、引火归元,仍以生津扶土佐之 。处方:赤石脂15g,熟
附子6g,炮姜炭2g,炙熟地、川石斛、南沙参各10g,连皮苓12g,补骨脂4g,怀山药9g,生、熟谷芽各6g,野於术5g,肉豆蔻2g 。服5剂后,症状锐减,效不更方,稍作增减,再服9剂,诸恙悉蠲 。[单德成.周玉麟老中医治痢经验举要.江苏中医,1993,(9):5] 。
【临证提要】
本方药性平和,加减后可寒可热,可补可泻 。如加炮姜炭用于脏寒的泄泻,加黄连用于热性泄泻,加生地、石斛用于津伤者,加茯苓、山药用于气虚者 。
和中丸
【来源】《医学心悟》卷三 。
【程钟龄治痢散的作用功效、适应症】【配方组成】白术陈土炒,四两扁豆炒,三两茯苓一两五钱枳实面炒,二两陈皮三两神曲炒黑麦芽炒山楂炒香附姜汁炒,各二两砂仁一两五钱半夏姜汁炒,一两丹参酒蒸,二两五谷虫酒拌炒焦黄色,三两荷叶一枚
【用法】煎水迭为丸 。每日上午、下午开水下二钱 。若寒气盛,加干姜、吴萸、肉桂 。若湿热盛,加黄连、连翘 。若大便闭结,先用三黄枳术丸下之,随用本方渐磨之 。若兼瘀血,加浓朴、赤芍 。若脾气虚弱,用六君子汤吞服此丸,或以补中益气汤送下,此医门之秘法,不可不讲 。
【作用与功效】健脾益气,消食破积,疏肝理气 。
【主治适应症】肝脾不和,脾虚纳呆,食积,脘腹胀满,两胁胀痛,呃逆吞酸,急躁易怒等症 。
【方解】本证属于肝脾不和、有食积之证,故方中用白术、白扁豆、茯苓健脾益气;陈皮、半夏理气化痰;枳实、香附、砂仁善理中焦气机枢纽;神曲、麦芽、山楂健脾消食;丹参活血养血,荷叶清热,诸药合用共奏健运中
焦,理气化痰,消食利水之效 。
【临床应用与医案精选】
肝硬化腹水
何某某,男,58岁,1982年9月16日就诊 。患者1979年患“慢性肝炎”,1981年在通城县医院检查,腹水征阳性,诊为“肝硬化腹水”,住院三月余,仍腹胀如鼓,连及两胁胀满,食少,精神疲乏,延余诊治 。诊见:面色萎黄,腹胀如鼓,腹壁青筋暴露,气急,精神不振,纳少,小便短少,大便时干时溏,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缓 。初投《金鉴》茯苓导水汤加减五剂,效果不显 。乃改投和中丸加茅根 。处方:神曲10g、山楂10g、陈皮10g、茯苓30g、白术18g、丹参15g、枳壳10g、扁豆15g、香附6g、麦芽15g、半夏6g、茅根30g,砂仁2g(泡服) 。服上方十七剂后,腹胀满减,精神转佳,纳增,仍以和中丸加茅根、山药 。七剂后,仍以此方出人共服二十余剂,腹胀全消 。现追访一年多来,康健如常 。[周继高,余辉.和中丸治疗肝硬化腹水.四川中医,1984,2(5):48] 。
【临证提要】
程氏和中丸善治中焦之滞,临床不仅可以用于脾胃虚弱造成的食积腹胀、痰阻中焦,同时兼治肝经,对于肝气不疏造成的腹水亦有疗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