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钟龄启膈散的作用功效、适应症
启膈散
【来源】《医学心悟》卷三 。
【配方组成】沙参三钱丹参三钱茯苓一钱川贝母去心 , 一钱五分郁金五分砂仁壳四分荷叶蒂二个杵头糠五分
【用法】水煎服 。虚者 , 加人参 。前症若兼虫积 , 加胡连、芜荑 , 甚则用河间雄黄散吐之 。若兼血积 , 加桃仁、红花 , 或另以生韭汁饮之 。若兼痰积 , 加广橘红 。若兼食积 , 加卜子、麦芽 。此症有生蛇者 , 华佗以醋蒜食之 , 令饱 , 则吐物而出 , 真神法也 。
【作用与功效】开郁润燥 , 化痰活血 , 清热和胃 。
【主治适应症】通噎膈 , 为开关之剂 , 治疗气结津枯之妙方 。
【方解】本证属于气结津枯之证 , 故方中用丹参、郁金、砂仁壳、杵头糠解郁理气 , 和胃活血;沙参、川贝母、茯苓养阴生津、化痰散结;荷叶蒂升清降浊 。诸药合用共奏开郁润燥 , 化痰活血 , 清热健脾之功 。该方性味平稳 , 润而不腻 , 疏而不峻 , 用于治疗因肺胃阴伤 , 痰气交阻胸膈所致的多种病症 , 常获佳效 。
【临床应用与医案精选】
(一)呃逆
杜某 , 男 , 46岁 , 农民 。1991年10月11日初诊 。病人于2个月前因恼怒引起呃逆不止 , 不能自制 , 曾服旋覆代赭汤等药未效 。来诊时呃声频作 , 自述胸胁胀满 , 有气上冲 , 胸中窒塞不通 , 纳食减少 , 口干咽堵 , 大便不畅 , 舌质红苔白 , 脉弦细 。证属郁怒伤肝 , 肝气挟胃气上逆 , 肝火灼津 , 治宜解郁润燥 , 降逆和胃 。方用启膈散加减:郁金、丹参、茯苓、玄参、沙参、枳壳、瓜蒌、威灵仙各15g , 象贝母、荷叶各10g , 砂仁6g , 自备高粱糠(包煎)25g , 服药5剂 , 呃逆次数显著减少 , 继服原方加百合、乌药各10g , 10剂 , 呃逆消失 , 诸症悉平 。[周静.启膈散新用举隅.陕西中医1995 , 16(1):36] 。
(二)呃逆
湛某 , 男 , 54岁 , 1980年10月21日初诊 。28年前因饮酒 , 进食油腻之品后开始呃逆 , 时发时止 , 不伴呕吐、嗳腐吞酸 , 无腹胀腹痛 , 后呃逆频繁发作 , 曾间断就诊于中西医 , 收效甚微 。就诊时呃逆频作 , 呃声时高时低 , 胃脘微胀、按之无不适 , 饮食及二便正常 , 舌质淡红 , 舌苔薄白 , 脉缓 。此乃饮食所伤 , 疏于调治 , 胃土不润 , 痰气内结 , 胃气不降 。取启膈散合丁香柿蒂汤意 , 拟沙参、丹参、茯苓、浙贝母、郁金、柿蒂、白芍药各10g , 砂仁4g , 荷叶8g , 木香6g , 厚朴7g , 稻米15g 。水煎服 , 日1剂 。服药3剂后呃逆大减 , 仅偶有发作 , 无其他不适 , 续服原方4剂后呃逆完全消失 。以柴芍六君子汤5剂调治 , 随访5年无复发 。[刘爱兰 , 蒋晚清.启膈散加减治疗顽固性呃逆体会.实用中医药杂志 , 2000 , 16(9):38] 。
(三)呃逆(阵发性膈肌痉挛)
沈某 , 女 , 28岁 。1983年4月5日诊 。劳累后饮过量米酒 , 夜半咽喉灼热 , 口舌干燥 , 速饮凉开水一碗解渴 , 晨起觉脘腹痞满不适 , 用手揉摩即发呃呃连声 , 遂不能自止 , 必甲冷饮数口方能稍停 。确诊为“阵发性膈肌痉挛” 。年余四处求治 , 尚无寸效 。刻诊:形体瘦削 , 呃声频频 , 咽喉作梗 , 舌
红苔白腻 , 脉细数 。证属肺胃阴伤 , 痰气冲逆动膈 。拟濡养肺胃 , 化郁平呃法 , 方用启膈散加柿蒂:沙参、丹参各20g , 贝母、茯苓、郁金各10g , 砂仁3g , 荷叶蒂3个 , 生谷芽15g , 柿蒂7个 。服4剂 。药后症减过半 , 继进6剂 , 呃逆偃息 。续以清养肺胃之法再调养月余 , 病未再发 。[黄骏.启膈散治验四则.四川中医 , 1986 , (8):18] 。
(四)喉痹(慢性咽炎)
黎某 , 男 , 38岁 。1952年8月3日初诊 。嗜好烟酒 , 常咽干胸闷喜呕 。上月因受凉后高热恶寒 , 咽喉肿痛 , 咳嗽气急 , 饮食难下而人院 。诊断为慢性咽炎急性发作 。西医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 , 症状未好转 。症见咽喉部及悬雍垂均、红肿胀 , 后壁淋巴滤泡及额下淋巴结也明显肿大 , 体温39.5℃ , 咳痰黄浊 , 舌绛苔黄燥 , 脉细数 。乃系阴虚痰郁 , 毒邪人里 , 结聚咽喉 。治拟养阴解毒 , 清化痰郁 。处方:启膈散加金银花:沙参、金银花各30g , 郁金、丹参、茯苓、贝母、生谷芽(代杵头糠)各15g , 荷叶蒂4个 , 砂仁壳6g , 3剂 。频频呷饮 , 两日服完 。体温降至38℃ , 咽喉红肿痛俱减 。再服3剂 , 体温正常 , 诸症好转 , 惟感手足烦热 , 咽干口苦 , 原方减金银花 , 加麦冬15g , 服4剂 , 痊愈上班 。[黄骏 , 启膈散治验四则.四川中医 , 1986 , (8):18](五)放射性咽喉炎
于某某 , 女 , 74岁 , 因右胸痛9月加重1月于1997年2月10日人院 。入院前在当地医院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活检 , 病理诊断(右上肺)小细胞肺癌 。入院时症见右上胸痛 , 咳嗽 , 查体 , 右上肺叩诊浊音 , 右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约4cmx2cm大小 。人院后即行放射治疗 , 范围包括颈部淋巴结 , 每次剂量为250CGY 。放疗8次后胸痛明显减轻 , 右锁骨上肿大的淋巴结明显缩小 。但开始出现咽部干燥、疼痛 , 吞咽时加重 , 且感梗噎 。随放疗继续进行 , 症状渐渐加重 , 咽痛剧烈 , 吞咽困难 。查体:咽部色红绛而干 , 乳蛾不大 , 舌质红略绛 , 苔黄厚 , 脉弦 。辨证属热毒郁结 , 痰瘀阻滞 , 阴液亏损 。治以清热解毒 , 凉血活血 , 化痰散结 , 养阴润燥 。用启膈散加减:沙参30g , 丹参、浙贝母、郁金、茯苓、玄参、赤芍、麦冬、桔梗、生地、连翘各15g , 甘
草、砂仁各5g 。每日1剂煎服 。服2剂后症状明显减轻 , 6剂后咽痛消失 , 吞咽顺利 , 仅感咽干不适 。以后放疗中坚持服用本方 , 配合完成整个疗程的放疗 。[王鹰.启膈散临床应用三则.四川中医 , 2001 , 19(9):76](六)慢性咽炎
林某 , 女 , 28岁 。1990年11月5日诊 。半年前受凉后咽部干涩疼痛 , 吞咽时加重 , 有异物感、痒感而常咳嗽 。病后经多家医院诊断为“慢性咽炎”、“阴虚喉痹” , 多次反复服中西药、肌注针药、静脉给药治疗未见效 。逐渐病人的发怒、思虑、忧郁也要引起病情加重 。口干咽燥 , 时有恶心呕吐 。胸前及两膺有闷塞感觉 , 两侧颈部(相当于胸锁乳突肌)有牵掣感觉 。观:愁眉不展 , 咳 , 清嗓动作 。咽壁各部充血 , 呈暗红色 。咽后壁增生的淋巴滤泡呈颗粒状突起 , 如蟾蜍背上皮肤 , 凸出于黏膜表面 , 部份呈白色 , 舌质偏红 , 苔薄黄 , 脉弦细而滑 。辨证:阴虚咽痒 , 痰气交阻 。治以开郁润燥 , 化痰畅咽 。方以启膈散加减:沙参、丹参、玄参各18g , 茯苓、郁金、砂仁壳(后下)、麦冬各6g , 川贝母9g(冲服) , 生地12g , 迭进10剂痊愈 。[黄一双.启膈散加减治愈慢性咽炎.四川中医 , 1991 , (8):47] 。
(七)胸痹(冠心病)
李某 , 男 , 61岁 , 1998年4月10日初诊 。病人有反复心悸、胸闷、心前区隐痛阵作的病史3年多 。常因大怒、劳累等因素复发 。在我院门诊治疗 , 多次查心电图揭示:心肌缺血 。血脂升高 。西医诊断为“冠心病” 。2天前因事与人争吵 , 大怒后出现心前区疼痛、胸闷、心悸 。服用心痛定等药物后症状减轻 。现症胸部隐胀痛 , 胸闷 , 心悸活动后更甚 , 咽干 , 吞咽感梗噎不适 , 进食后嗳气 , 腹胀 , 矢气 , 乏力肢软 , 精神较差 , 形体肥胖 。舌淡红略紫黯 , 苔薄白腻 , 脉细涩 。辨证其证属气机郁结 , 气滞血瘀 , 痰浊阻痹 , 气阴两虚 。治当行气解郁 , 活血化瘀 , 化痰理气 , 益气养阴 。方用启膈散加减:沙参、党参、黄芪各30g , 丹参、茯苓、郁金、当归、赤芍、川芎、红花、法夏、枳实、陈皮、麦冬各15g , 砂仁10g 。每日1剂 , 水煎服 。
服2剂后症状减轻 , 继服26剂症状消失 。以后多次复发 , 均用本方加减
而取效 。[王鹰.启膈散临床应用三则.四川中医 , 2001 , 19(9):76](八)哮喘
廖某 , 男 , 13岁 。1982年10月19日诊 。五年前 , 因误食经农药“敌敌畏”处理过的花生米 , 中毒而致咳嗽 。继后每遇秋冬季节宿疾即发 。现已复发1月 , 情势日重 。X线胸透:“肺纹理粗大” , 余无异常 。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经用西药平喘、解痉、抗感染等处理 , 只能暂缓一时 。刻诊:胸膈烦闷 , 痰声辘辘 , 呼吸急促 , 张口抬肩 , 坐以代卧 , 口干唇绀 , 舌质红苔白燥 , 脉象沉细 。证属阴虚痰阻 , 燥气外袭 。治以养阴润燥 , 化痰平喘 。处方:启膈散加地龙:沙参、丹参、茯苓、生谷芽、地龙各10g , 贝母、郁金各8g , 砂仁壳3g , 荷叶蒂3个 。3剂毕 , 哮喘十减六七 , 原方继进5剂 , 诸症悉平 。开春随访 , 一冬平安 。[黄骏.启膈散治验四则.四川中医 , 1986 , (8):18](九)食道癌
熊某某 , 男 , 73岁 。起病一月余 , 初起咽食时食道梗死不顺 , 引起噎气和疼痛 , 到各地治疗 , 效果不显 。心烦口干 , 体质逐渐消瘦 , 大便结 , 苔黄脉细数 。某医院X线报告 , 意见:中段食道癌(可能索及上段) 。立法:润燥解郁 , 滋阴养胃 。方剂:启膈散加减:北沙参30g、明百合30g、川贝母15g、正怀山30g、赤丹参15g、川郁金9g、金石斛30g、云茯苓15g、杭麦冬15g、(另包)旋覆花9g、代赭石15g、蛇舌草30g、半枝莲15g 。服八剂后 , 自觉症状好转大半 , 稍有心烦口干 , 大便已软 , 食道梗阻大减 , 每日可进软食和流质 , 病人心情愉快要求上班 。照原法去旋覆花、代赭石加白扁豆12g、明玉竹12g 。又服八剂 , 吞咽较舒适 , 大便不结 , 原法剂量减半 。再服十剂 。数年来 , 间断在我院门诊就诊 , 病情稳定 , 至今已八年健康如常 。[杜新麟.启膈散加减治疗食道癌.四川中医 , 2(2):64] 。
(十)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
赵某某 , 67岁 , 1992年10月9日初诊 。诊断为胃底贲门癌 , 于1992年5月6日施行贲门癌根治术 。手术1周后仍吞咽哽噎 , 只能吃流食 , 进食稍快则吐 。5月18日X线钡剂摄片示:食道中段明显狭窄 , 钡餐通过吻合口最大
径约1.5cm , 钡剂通过缓慢 , 吻合口上部食道扩张时最大径约6cm , 收缩呈线样 , 残胃及十二指肠球部形态无特殊 , 卧位时可见反流征象 。住院期间曾给予消炎及支持疗法1个月 , 未获疗效 。出院回家后 , 症状仍无明显改善 , 遂来我院求治 。初诊:吞咽阻塞感 , 呃逆频作 , 时时嗳气 , 呕吐痰涎 , 胸脘痞闷疼痛 , 伴灼辣感 , 口燥咽干 , 大便干结 , 面色无华 , 形体消瘦 , 舌质暗红 , 苔白腻 , 脉弦细涩 。治以理气开郁 , 祛痰化瘀 , 滋阴润燥 , 扶正祛邪 。方用启膈散加减:沙参15g , 茯苓12g , 丹参15g , 川贝12g , 郁金12g , 砂仁壳6g , 荷叶蒂2个 , 柞头糠30g , 生地15g , 当归12g 。3剂 , 水煎日两服 。同时兼服五汁饮 , 方中梨汁、荸荠汁、鲜芦根汁、藕汁、甘蔗汁 , 不拘多少 , 各等量和匀 , 凉服日3次 。
二诊:呃逆、嗳气及呕吐痰涎较前减轻 , 灼辣感得减 , 吃流食较顺畅 , 口燥咽干大减 , 胸脘痞闷疼痛未减轻 , 大便微干 , 舌暗红 , 苔白腻 , 脉弦细涩 。上方加枳壳12g , 木香10g , 桃仁20g , 红花10g , 连进10剂 。药后病情缓解 , 已能进少量的固体食物 , 咽食物较前通畅 , 呃逆、嗳气消失 , 呕吐痰涎已止 , 口已不干 , 舌质偏红 , 苔薄白 , 脉弦细略涩 。继服上方 。
三诊:药后病情基本稳定 , 食物咽下顺利 , 普食无阻 , 吞咽阻塞之症全部消失 , 惟食纳尚差 。二诊方加神曲10g , 麦芽10g , 水煎服10剂 。药后纳食佳 , 面色转华 , 体力增强 , 能进食固体食物 , 日主食量增至350~400g 。11月7日经本院X线摄片复查见原狭窄处增宽 , 食道中段吻合口扩张时最大口径约2cm , 钡剂通过无阻 。遂停药随访年余 , 一切如常 。[班同君.启膈散治疗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1例.1995 , 36(5):269] 。
(十一)贲门失弛缓症
覃某 , 女 , 34岁 , 1992年2月20日初诊 。吞咽困难半年余 。1991年4月初因工作紧张 , 心情不畅而不思饮食 , 未予治疗 。至1991年7月初渐觉吞咽困难 , 自觉食物入咽后不能下行 。每次进餐需很长时间 , 稍食则嗳气 , 脘闷 , 恶心 , 不时吐出不消化食物及痰涎 , 口干 , 大便干结 。在市内某医院诊治 , 经食道镜检查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 。经中西药及针灸治疗半年症状无改
善 。近来因工作紧张 , 失眠少寐 , 心情不畅而症状加重 。进食甚少 , 体重下降近4.5kg 。诊见:面色欠华 , 形体羸弱 , 舌苔淡黄 , 舌质红 , 脉细弦 。中医诊断:噎膈(气郁痰阻 , 郁热伤津) 。治宜开郁化痰 , 清热润燥 , 降逆启膈为法 。方用启膈散(《医学心悟》)加减:沙参12g , 丹参15g , 川贝母10g , 郁金12g , 大黄6g , 荷叶蒂4个 , 枳实10g , 陈皮8g , 蒲公英15g , 炙甘草10g , 砂仁壳4g , 代赭石15g 。每日1剂 , 水煎服 , 连服5剂 。另每日加服蜂蜜10g , 忌食生冷瓜果 。
二诊:服上药后自觉吞咽困难减轻 , 进食时间略有缩短 , 大便正常 , 但寐仍差 , 舌苔白 , 舌质红 , 脉细弦 。药已中病 , 守方加减:丹参15g , 沙参12g , 砂仁壳4g , 郁金12g , 半夏10g , 川贝母10g , 陈皮6g , 枳实10g , 荷叶蒂4个 , 代赭石15g , 炙甘草6g , 合欢皮15g , 再服5剂 , 每日同服蜂蜜50g 。三诊:吞咽情况明显改善 , 嗳气、呕吐已少 , 纳增 , 睡眠亦有好转 , 舌苔薄黄 , 舌质红 , 脉细缓 。症已好转 , 舌苔薄黄为热象未清 。守方加蒲公英15g , 服法同前 。
四诊:吞咽已基本正常 , 无呕吐 , 偶嗳气 , 饮食基本正常 , 近来面色较润泽 , 体重增加1.5kg , 精神好 , 舌苔白 , 舌质红 , 脉细缓 。病已向愈 , 但恐久病脾胃功能未复 , 改投香砂六君汤加减善后 。随访半年未复发 。[曾令鉴.启膈散治愈贲门失弛缓症一例.广西中医药 , 1995 , (2):29] 。
(十二)贲门失弛缓症
李某某 , 女 , 41岁 , 农民 , 1977年7月2日初诊 。病人平素情怀抑郁 。1976年春 , 自觉胸部痞闷 , 胸骨下如物梗死 , 时有疼痛 , 牵引两胁 。曾用中药疏肝解郁调治半月而好转 。同年12月底 , 因和家人口角 , 致胸骨下梗死感加重 , 并逐渐出现进干食时下咽不畅 , 经南通某医院作上消化道吞钡检查:见食道下段逐渐变细变窄(呈萝卜样改变) , 钡剂通过受阻 , 狭窄段管壁光滑 , 黏膜纹尚清 , 其上段明显扩张 , 蠕动微弱 , 有食物滞留 , 提示贲门失弛缓症 。后又在南通地区肿瘤医院作食道造影、食管拉网涂片检查 , 排除食道肿瘤 , 诊断同前 。一年多来 , 四处求医 , 先后服西药普鲁本辛、胃复安、安定、含服硝基甘油等解痉镇静剂和中药四七汤、四磨汤、开胸顺气汤等理气解郁降逆剂 , 均无效果 。近来 , 胸部窒塞撑胀 , 嗳气稍舒 , 胃脘时感饥嘈 , 进食下咽受阻 , 进干食尤觉困难 , 甚至发生食物反流 。形体日渐消瘦 , 大便干结 , 5~6日一行 , 舌红无苔 , 脉弦而数 。此乃气郁日久 , 耗伤阴津 , 胃失滋润顺降 。治宜养阴润燥 , 柔肝解郁 , 益胃降逆 。方选清代程钟龄《医学心悟》之启膈散加减 , 处方:北沙参16g , 大丹参15g , 玄参15g , 川贝母9g , 杭白芍9g , 佛手片9g , 全瓜蒌9g , 广郁金6g , 荷蒂9g , 炙甘草9g , 代赭石30g(先煎) 。7剂 , 每日1剂 , 水煎 , 分早晚两次服 。
7月29日复诊:药后胸部窒塞撑胀及胃部饥嘈感减轻 , 食后反流减少 , 大便较前爽利 , 舌红少苔 , 脉弦细微数 。效不更方 , 原方加开心果9g , 炙黄芪18g 。14剂 。
药后症情继续好转 , 但究属久病顽疾 , 取效甚缓 , 乃改散剂缓图 。散剂方:北沙参、紫丹参、玄参、细生地、生白芍、开心果、何首乌各45g , 川贝母、佛手片、广郁金、全瓜蒌、绿萼梅、荷蒂、粉甘草各30g , 陈皮24g , 竹茹36g , 沉香15g 。上药共研细末 , 每服10g , 日服2次 , 粳米汤送下 。
另外 , 每天用黄芪30g、猪食管两根放砂锅内 , 加水2000ml , 文火烧煮1小时 , 取汤分早、中、晚3次温服 。服药期间只进流汁、半流汁饮食 , 忌食辛辣、蔬菜 , 忌饮酒 。连续服药1个月 , 症情显著减轻 。又服药1个月 , 症状完全消失 , 体重增加8斤 。食道吞钡检查:钡剂通过顺利 。观察2年多 , 未见复发 。[张万能.启膈散加减治愈贲门失弛缓症.上海中医药杂志 , 1983 , (4):35] 。
(十三)胃脘痛
度某 , 女 , 32岁 。1982年10月16日诊 。胃脘胀痛 。时作呕恶 , 口苦厌食 , 体重日减 , 历时二年 。胃镜检查:胃体、胃窦及幽门黏膜普遍充血 , 伴胃窦局部糜烂及渗出液 , 活检证实为慢性浅表性胃炎 , 病情加重一月 。见其形体消瘦 , 面黯唇赤 , 脘部隐隐胀痛 , 时发呕恶 , 舌体瘦薄干红无苔 , 脉细数 。乃郁热伤阴 , 胃络失养 , 痰浊上逆之故 。拟养阴开郁止痛、化痰降逆除
呕 。启膈散加吴茱萸:沙参、丹参、炒谷芽各15g , 郁金、茯苓、贝母各10g , 吴茱萸6g , 砂仁壳3g , 荷叶蒂3个 。连服9剂 。胀痛、呕恶减轻 , 舌体活润 , 脉象有力 。以原方加山药继服20剂 , 病体渐康 。又以原方配制蜜丸1料 , 善后调理2月 。1983年3月胃镜复查:“病变消失” 。[黄骏.启膈散治验四则.四川中医 , 1986 , (8):18] 。
(十四)胃痛
高某 , 男 , 39岁 , 工人 。1992年9月27日初诊 。病人半年前因酒食过量引起胃痛 , 开始绵绵阵作 , 渐至痛无休止 。曾做胃镜示贲门口左侧壁有一片状溃疡面 , 约0.5cmx 0.5cm , 呈糜烂、充血、水肿 。诊断为贲门口炎 , 服黄连素、氟哌酸、胃复安、胃舒平等药效果不著 。来诊时述心下疼痛 , 有灼热感 , 进食前后均痛 , 口干思饮 , 纳呆食少 , 大便溏薄 , 日渐消瘦 , 疲乏无力 , 唇红而干 , 舌质红苔白微腻 , 脉弦细 。证属胃腑气血失调 , 结热伤津 , 脾失健运 , 络脉失养 。治宜调理气血 , 健脾和胃 , 清热生津 。方用启膈散加减:郁金、沙参、乌药、象贝母、白及、枳壳、白术各10g , 丹参、乌贼骨、荷叶、茯苓、延胡索、公英、太子参各15g , 砂仁、甘草各6g , 服药5剂 , 疼痛显著减轻 , 继续服药40剂 , 疼痛消失 , 纳食如常人 , 体重增加 , 3个月后复查胃镜 , 贲门口溃疡面已愈合 , 随访半年未复发 。[周静.启膈散新用举隅.陕西中医1995 , 16(1):36] 。
(十五)梅核气
刘某 , 女 , 56岁 , 退休教师 。1993年3月15日初诊 。病人1年前生闷气后感觉咽喉堵闷、似有物梗死、吞吐不得 , 伴胸胁胀痛 , 失眠多梦 , 口干口苦 , 大便干燥 , 舌质略红少苔 , 脉弦 。证属七情郁结 , 津少痰阻 。治宜润燥化痰 , 解郁开结 , 方用启膈散加减:川贝母粉(冲)3g , 玄参、丹参、郁金、茯苓、赤芍、威灵仙、酸枣仁各10g , 砂仁6g , 服药5剂 , 症状大减 , 继服5剂 , 诸症悉除 。[周静.启膈散新用举隅.陕西中医1995 , 16(1):36] 。
(十六)郁证
张某某 , 女 , 45岁 , 1995年10月16日初诊 。病人1周前因家务事争吵 ,
郁怒悲愤后出现心情抑郁不畅 , 腹胀 , 嗳气 , 胁肋胀痛走窜 , 咽中不适如物阻 , 吞咽梗噎 , 纳食不香 , 舌质红 , 苔白略腻 , 脉弦 。查肝功正常 , B超检查肝、胆、脾、胰均无异常发现 。行胃镜检查 , 食道未见异常 。综观舌、脉、症 , 辨证属气机郁结 , 痰气交阻 , 气血失和 。治当利气解郁 , 化痰活血 , 佐以清热润燥 。方用启膈散加减:沙参20g , 丹参、茯苓、浙贝母、郁金、当归、白芍、柴胡、合欢、香附、川芎、神曲、栀子各15g , 砂仁10g 。每日1剂 , 水煎服 。服4剂后 , 除有时感轻微的胁肋胀痛、嗳气外 , 余症均消失 。继之以逍遥散加减善其后 , 症状消失而痊愈 。[王鹰.启膈散临床应用三则.四川中医 , 2001 , 19(9):76] 。
【临证提要】
启膈散乃清代程国彭《医学心悟》治疗噎膈、顽固性呃逆的首选方 。方中丹参、郁金、砂仁壳化痰解郁 , 理气和胃;沙参、川贝母、茯苓养阴生津 , 化痰散结;荷叶蒂、柞头糠升清降浊以和胃气 。诸药配伍有开郁润燥、化痰通膈的功效 。适用于吞咽困难 , 胸膈痞满或疼痛 , 呕吐、呃逆、咽燥便难等表现为痰气交阻、津枯气逆的病症 。治疗顽固性呃逆时可酌情合丁香柿蒂汤、橘皮竹茹汤等药物 , 或根据证候酌加柴胡、芍药、青皮、木香、厚朴、紫苏梗、法半夏、吴茱萸、生姜、大枣、石斛等 。呃逆停止后可予香砂六君子汤善后 。一般以文火水煎法煎药 , 每日服药1剂 , 分2次于饭前服 。治疗期间忌食生冷、滋腻及燥热食物 。
启膈散善调理气血 , 又能健脾和胃 , 还是治疗胃痛的有效方剂 , 可加减用于阴虚、气虚、血瘀、气滞等多种胃痛 。呃逆病人初为湿热壅滞 , 病久人络 , 气阴不足而成为虚实挟杂之候 , 用启膈散加减攻补兼用 , 升降并行 , 气血两调 , 使邪去正安 , 故而获效;呃逆系多种原因引起胃失和降 , 有虚实寒热之分 。启膈散用于气滞痰结的呃逆 , 可润燥化痰 , 开关通络 , 使郁结之肝气得以疏散、上逆之胃气得以通降 , 凝滞之燥痰得以润化 , 脾升胃降 , 气机疏利 , 呃逆自平 。
启膈散又可用于梅核气 , 梅核气多由七情郁结、肺胃宣降失常、气滞痰
【程钟龄启膈散的作用功效、适应症】阻所致 , 多用半夏厚朴汤治疗 , 而半夏厚朴汤用药多为温燥之品 , 易伤津耗液 , 而启膈散加减治疗本病 , 既可润燥化痰 , 又能宣通解郁 , 且无伤津之弊 , 实为治疗梅核气的良方 。
推荐阅读
- 为什么大多数散户交易经常赔钱还赔的很厉害
- 程钟龄诸葛武侯平安散的作用功效
- 程钟龄蠲痹汤的作用功效
- 程钟龄麝香散的作用功效
- 程钟龄橘核丸的作用功效
- 程钟龄银花甘草汤的作用功效
- 程钟龄推气散的作用功效
- 程钟龄菊花甘草汤的作用功效
- 程钟龄萆薢饮的作用功效
- 程钟龄黄矾散的作用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