芎归胶艾汤的作用与功效
芎归胶艾汤
【组成】川芎二两阿胶二两甘草二两艾叶三两当归三两
芍药四两干地黄六两
【用法】上七味 , 以水五升 , 清酒三升 , 合煮取三升 , 去滓 , 内胶 , 令消尽 , 温服一升 , 日三服 。不差 , 更作 。
【作用功效】调补冲任 , 固经安胎 。
【主治】师曰:妇人有漏下者 , 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 , 有妊娠下血者 。假令妊娠腹中痛 , 为胞阻 , 胶艾汤主之 。(第二十4) 。
【方解】方用阿胶、艾叶为君补血、温经止血 , 且能安胎;地黄、芍药、当归、川芎为臣养血和血;甘草调和诸药为佐;清酒温经且行药势为佐药 。
【方论】假令妊娠而下血 , 腹中痛 , 此胞气阻滞之故也 。胞气何以阻?以气虚寒也 , 气虚寒则血必不足而凝 , 凝则气愈阻而作痛 。气阻血凝 , 则又内生虚热 。血之凝者尚凝 , 而余血遂漏不止 , 甚则伤胎而动 , 动而竟坠 。此胞中气血因虚而寒 , 因寒而阻 , 因阻而凝 , 因阻凝而热 , 因热而下血 , 因下血而伤胎坠孕 , 递及之道也 。师主之以胶艾汤 , 用川芎行血中之凝;阿胶、甘草、当归、地黄、芍药无味全补胞血之虚;艾叶温子脏之血 。寒证见者加干姜 , 热证见者干姜烧灰存性 , 温经散寒 , 开凝通阻 , 而血反止矣 。干姜之加 , 乃注中所增 , 实不易之药 , 余治妇人经血 , 屡试屡效者也 。故竟偕而添入方中 , 高明鉴焉 。(清·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 。
【临床应用与医案】
1.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于某某 , 女 , 40岁 , 1993年11月29日初诊 。素来月经量多 , 近月余淋漓不断 , 某医院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 。经色鲜红 , 质稀 , 头晕乏力 , 腰酸腿沉 , 口渴 , 口苦 , 便干 。舌体肥大 , 舌边有
齿痕 , 苔白 , 脉沉按之无力 。此证属气血两虚兼有虚热 。经云:冲为血海 , 任主胞胎 。今冲任不固 , 阴血不能内守 , 而成漏经 。治当养血止血 , 益气养阴调经 , 方用胶艾汤加味 。阿胶珠12g , 艾叶炭10g , 川芎10g , 当归15g , 白芍15g , 生地20g , 麦冬20g , 太子参18g , 炙甘草10g 。服7剂而血量大减 , 仍口苦、腰酸 , 大便两日一行 , 于上方中加火麻仁12克 。又服7剂 , 诸症皆安 。
按综合本案脉证 , 月经不止、质稀、头晕、乏力、舌胖、脉沉无力 , 究为气血两虚 , 冲任不固 , 故用胶艾汤调补冲任 , 固经止血 。又见经色鲜红、口渴 , 此出血日久 , 伤阴损津所致 , 故加麦冬以养阴生津也 。[陈明 , 刘燕华 , 李方.刘渡舟验案精选.北京:学苑出版社 , 2007:161-162] 。
【芎归胶艾汤的作用与功效】2.放置宫内节育器术后月经异常某患者 , 女 , 23岁 , 于2008年12月15日(产后68天) 放置母体乐375IUD , 术后给予抗感染、止血的西药做预防性处理 。放置后阴道开始有少量流血 , 腹痛不明显 , 于第5天流血突然增多 , 并伴有血块 , 且下腹痛甚 , 急来我站就诊 。经B超检查显示 , IUD位置居中 , 遂拟温经止痛 , 祛瘀止血之法治疗 , 给予加味胶艾汤 。方药:阿胶(烊化) 。
12g , 艾叶(炒炭) 。
6g , 当归18g , 生地黄12g , 赤芍药12g , 三七粉(冲) 。
3g , 茜草(炒炭) 。
12g , 蒲黄12g , 五灵脂12g , 马齿苋20g , 侧柏叶(炒炭) 。
12g , 地榆(炒炭) 。
12g , 炙甘草4.5g 。1剂/天 , 水煎分2次服 , 连服3日 , 阴道流血明显减少 , 腹痛减轻 , 原方加红藤12g、黄芪18g 。1剂/天 , 水煎分2次服 , 连服3日 , 阴道流血完全停止 , 腹不痛 。1个月后随访 , 月经正常 , 无其他不适 。[李廷国.加味胶艾汤治疗放置IUD所致的月经异常68例.甘肃中医 , 2010 , 23(5):29] 。
3.先兆流产(胎动不安)杨某 , 女 , 28岁 , 干部 , 1998年6月22日初诊 。主诉停经3个月 , 末次月经3月20日来潮 , 昨日劳动后引起腰脊酸痛 , 少腹疼痛 , 且有下坠感 。阴道大量出血 , 即到妇产科检查 , 尿妊娠试验阳性 , 初诊为先兆流产 , 医嘱卧床休息 , 同时肌内注射黄体酮等药 , 2天后血仍未止 , 求余用中药治疗 。症见面色苍白 , 头晕眼花 , 四肢困倦 , 胃纳呆滞 , 胎动不安 , 少腹坠痛连及腰部 , 似有临盆预兆 , 阴道内有较多褐色血液 , 宫颈着色 , 宫底在耻骨上三横指 , 并稍有压痛 , 脉象微弱 , 舌苔薄白 。此因劳累过度 , 耗伤气血 , 冲任虚亏 , 中医诊断为胎动不安(气血虚型) , 西医诊断为先兆流产 。治以养血安胎摄血为主 。方用胶艾汤加味 。方药:黄芪15g , 党参12g , 当归身6g , 生地黄10g , 白芍10g , 阿胶(烊化) 。
10g , 川芎2g , 砂仁3g , 续断15g , 桑寄生12g , 广艾叶炭6g , 血余炭12g , 苎麻根6g 。共服3剂 。二诊:前药服后 , 腹痛基本消失 , 阴道出血明显减少 。上方去川芎加菟丝子12g , 继进3剂 。药后所有症状消失 , 病愈 。随访已生育一男孩 , 母子俱安 。[刘华晓 , 张艳玲 , 杨克梅.胶艾汤的临床运用.河南中医 , 2004 , 24(3):16] 。
4.习惯性流产(滑胎)李某 , 女 , 32岁 。1999-04-03就诊 。自诉婚后9年 , 第3胎妊娠3个月 , 偶因闪挫致腹痛、腰痛、小腹下坠 , 阴道出血 , 血量少而色黯 , 无块 。以往每妊娠3个月即流产 , 已流产2胎 。察其面色萎黄 , 精神忧郁、恐惧 , 脉浮缓 。妇科检查:子宫大如鹅卵 , 宫口未开 。西医诊断:习惯性流产 , 先兆流产 。中医诊断:滑胎 , 妊娠下血 。辨证为冲任脉虚 , 正气不固 。予胶艾汤加味 。处方:阿胶(烊化) 。
10g , 艾叶10g , 当归10g , 川芎5g , 白芍药10g , 熟地黄15g , 甘草5g , 白术10g , 桑寄生15g , 杜仲10g , 黄芪10g , 党参10g , 升麻5g 。每日1剂 , 水煎2次取汁300ml , 分早晚2次服 。服药4剂 , 阴道出血等症状消失 。继用当归散加味养胎:当归、白芍药、川芎、白术、黄芩、川续断、桑寄生、菟丝子各60g , 杵为散 , 分为30等份 , 每周服2~3份 , 至妊娠5个月后停药 。治疗期间不用其他保胎药 , 嘱禁忌房事 , 适当休息 。至足月分娩 , 母子安全 。
5.不完全流产(胎堕不全)黄某 , 33岁 。2008年2月28日初诊 。患者1年前有2次堕胎史 。今停经2月 , 10天前出现阴道少量出血 , 色暗 , 次日出血量增多 , 伴少腹坠痛 , 有胎块排出 , 但阴道出血淋沥不净10余日而来就诊 。尿HCG阳性 , B超示宫腔内可见少量妊娠残留物 。舌淡红 , 脉沉细无力 。诊为胎堕不全 。治宜活血逐瘀 , 养血止血 。胶艾汤合生化汤加减:阿胶、当归、桃仁、甘草各8g 。白芍、艾叶各9g , 炮姜6g , 蒲黄、益母草各10g 。3剂后出血止 , 腹痛消失 , 但感腰酸、头晕 。上方去桃仁、蒲黄 , 加杜仲、桑寄生各10g 。续服7剂后 , 诸症消失 。两周后B超复查 , 宫内未见异常回声 。[苑淑肖.胶艾汤妇科应用验案举隅.浙江中医杂志 , 2010 , 45(8):615]6.子宫复旧不全(产后恶露不绝)刘某 , 28岁 。2008年10月8日初诊 。患者产后20天 , 分娩时出血较多 , 至今恶露淋沥不绝 , 自汗出 , 夜寐不安 , 胃纳欠佳 , 面色皖白 , 气短懒言 。苔薄白 , 脉虚细 。诊为产后恶露不绝 。治宜补气摄血固冲 。胶艾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阿胶、当归、蒲黄、白芍、白术各10g , 艾叶、甘草各6g , 黄芪、升麻各12g , 益母草15g 。4剂后恶露即止 , 仍自汗出 , 夜寐梦多 , 上方去当归、白芍、白术、蒲黄、益母草 , 加麦冬、乌贼骨各12g , 五味子6g , 又进数剂 , 诸症均解 。[苑淑肖.胶艾汤妇科应用验案举隅.浙江中医杂志 , 2010 , 45(8):615] 。
5
7.痛经裘笑梅医案:俞某某 , 37岁 , 1965年4月初诊 。经后少腹绵绵作痛 , 巳逾6年 。按之痛减 , 量少 , 色淡红 , 面色苍白 , 精神倦怠 , 眩晕心悸 , 自诉由流产大出血而起 , 脉细无力 , 舌质口唇均淡红 , 苔薄白 。证属脾虚失运 , 气血不足 , 治宜健脾胃 , 补气血 , 养冲任 。
方用:党参、阿胶各12g , 炙黄芪30g , 当归20g , 熟地15g , 白芍9g , 川
芎、艾叶各3g , 陈皮4g 。
二诊 , 服14剂 , 痛经已除 , 纳谷已馨 , 经量尚少 , 经色稍红 , 腰酸乏力 , 头晕心悸 , 目眩 , 脉舌如前 。
处方:前方除艾叶 , 加丹参30g 。服14剂后 , 获全功而妊娠 。
按痛经发于流产之后 , 乃因失血过多 , 气血两虚 , 冲任失养所致 , 正合胶艾汤证病机 , 以之加减 , 其痛即瘥 。[陈明主编.金匮名医验案精选.北京:学苑出版社 , 2000:527-528] 。
8.产后关节痛共计12例 , 年龄25~30岁 , 病程20天~3个月 。其中5例剖宫产 , 2例羊水早破 , 2例会阴裂伤 , 3例产后发热 。上述病人产后皆静脉输液抗菌治疗7天左右 , 出院后出现手臂冷痛、胀麻感觉 , 常伴神疲乏力 , 面色无华 , 或腹痛或恶露未净 , 舌质淡或边红有紫气 , 苔薄白 , 脉沉细无力或细弦 。胶艾汤加味:当归10g , 白芍10g , 熟地20g , 川芎15g , 阿胶10g , 艾叶10g , 炙甘草5g , 黄芪30g , 桂枝10g , 生姜10g , 大枣12g 。每日1剂 , 水煎2次 , 饭后服用 , 忌风寒、冷水洗涤 , 忌食生冷 。服药后3例于1周内治愈 , 5例服药巧剂治愈 , 4例服药1个月后治愈 , 配合理疗效果更好 。[吴述珍.胶艾汤加味治疗产后臂痛12例.吉林中医药 , 2001 , (6):36] 。
9.支气管扩张(咳血)刘某 , 女 , 47岁 , 农民 , 1986年11月23日初诊 。咯血已10年 , 每因劳累或情绪过激而诱发 , 西医诊为“支气管扩张” , 经治疗后可缓解 , 每年均发作8~10次 。此次因建房与邻居吵架而诱发 , 咯血不止 , 初为痰中带血 , 继则血多于痰 , 混有小血块 , 每天发作5~6次 , 经某医院用多种抗菌止血的西药与中药龙胆泻肝汤、十灰散治疗10日 , 效果欠佳 , 而邀余诊治 。症见面色苍白 , 头晕乏力 , 稍有咳嗽 , 胸胁胀满疼痛 , 烦嗓 , 善太息 , 口干微苦 , 舌质淡有瘀斑点、苔薄 , 脉弦细数 。血常规:血红蛋白8g%;血红细胞21x1012/L , 白细胞8.9x10'/L , 中性粒细胞0.78 , 淋巴细胞0.22 。病属血证之咯血 , 为久病血虚 , 加肝郁气结 , 木火刑金所致 。治宜补血止血 , 兼疏肝解郁 , 方用胶艾汤加味:阿胶(烊化)、当归、柴胡各10g , 熟地20g , 白芍25g , 艾叶炭、川芎、甘草各6g , 三七粉9g , 香附12g 。服药1剂而血止 , 2剂诸症若失 , 后以逍遥丸合当归片调理善后 , 随访至今无复发 。[李存敬 , 董景勇.胶艾汤临证新用举隅.新中医 , 1990 , (9):45] 。
10.紫癜(肌衄)钱伯文医案:陈姓 , 女性 , 42岁 , 已婚 , 安徽籍 , 医务工作者 , 于1956年7月2日入院 。病史:10天前突然发现两大腿内侧有多数紫红色小点 , 其后渐次密增 , 并向腹部及上肢蔓延 , 未有发热现象或其他不适 , 但紫斑不见减退 。患者近来常有头痛 , 因测得血压178/120mmHg , 故已在休息中 , 而最近没有药物接触史 , 过去也无特殊病史 , 在数年前第3次生产后 , 因月经异常增加且经期缩短 , 故已施行过子宫裁除手术 。
入院检查:…腹部及两大胆内侧有多量之细小青紫色斑点 , 上肢及胸部稀少 , 小腿及面部不显 , 斑点不隆起 , 直径一般约0.1cm , 压之不痛亦不褪色 。血压148/90mmHg , 束臀试验强阳性 。....血小板计数138×10'/L , 出血时间3分30秒 , 凝血时间10分30秒 , 凝血酶原时间6分 。
入院后除充分休息外 , 每天内服破艾四物汤加减法复方:
当归9g , 白芍9g , 川芎3g , 生地24g , 阿胶12g , 艾叶9g , 丹皮9g , 玄参9g , 仙鹤草24g , 麦冬9g 。
因有高血压症 , 故去艾叶而加黄芩、磁石 , 日服2煎 , 共计连续28剂 。用药第6天后 , 血小板计数即见上升 , 皮下溢血斑亦从两大腿内侧开始色泽减退而逐渐消退 , 但束臂试验仍为阳性 。直至第20剂 , 束臂试验转为阴性 , 其后至出院一直保持阴性 。共住院28天 , 出院时紫癜全部消失 , 血小板计数为290×10'/L , 出血及凝血时间均为正常 。
按患者为阴虚阳亢之体 , 故用本方去苦温之艾叶 , 加入丹皮、玄参、仙鹤草、麦冬 , 以增凉血止血、滋阴养血之功 。[陈明主编.金匮名医验案精选.北京:学苑出版社 , 2000:527-528] 。
11.鼻衄李存敬医案:张某 , 男 , 25岁 , 工人 , 1988年9月30日初诊 。思者左侧鼻孔出血已3年余 , 每次出血3~5日 , 用西药消炎止血或自服云南白药而缓解 。今于5日前不明原因而鼻孔出血 , 再用前方治疗血不止 。症见面色萎黄 , 眼睑稍淡 , 头晕乏力 , 夜寐多梦 , 鼻燥 , 口干微苦 , 舌质红、苔薄黄 , 脉数 。查:两鼻孔未见异物 , 血常规:血红蛋白10g% , 血红细胞3.40x10”/L , 白细胞9.2x10'/L , 中性粒细胞0.64 , 淋巴细胞0.36 , 血小板计数12x10'/L 。病属鼻衄 , 乃肺内积热 , 血热妄行所致 。治宜清泄肺热 , 止血补血 。方用胶艾汤加味:阿胶(烊化)、霜桑叶各10g , 当归身12g , 熟地20g , 川芎3g , 艾叶炭、甘草各6g , 生地炭30g , 白芍、黄芩各15g 。日1剂 , 水煎服 。外用棉花蘸青黛粉塞入鼻腔 。
10月2日二诊:用上方1剂血止 , 2剂诸症减轻 , 继用上方加减2剂巩固疗效 。1989年3月底追访 , 鼻未出血 , 化验血常规各项正常 。
按鼻衄一证 , 往往认为是小疾 , 易被忽视 , 日久出现血虚诸症 。此例患者 , 每次出血仅止血治其标 , 不及其本 , 出血竟达3年之久 。而采用内外兼治 , 塞鼻以速止其血 , 防阴血丢失;内服以治其本 , 使肺热得清 , 阴血得补 , 多年鼻血得以速愈 。[陈明主编.金匮名医验案精选.北京:学苑出版社 , 2000:527-5287
12.肛裂李某 , 男 , 37岁 , 农民 , 1987年7月10日就诊 。患者有大便反复下血病史4年 , 每次均服消炎止痛、止血西药而得以缓解 。此次大便下血已3日 , 再用上药不效 , 而求诊于余 。症见面色萎黄 , 眼睑淡红 , 头晕乏
力 , 劳累后心悸 , 夜寐多梦 , 口微苦 , 大便秘 , 有时如羊粪 , 排便时肛门阵发性灼痛或刀割样疼痛 , 数分钟即减轻 , 排便后剧烈疼痛持续数小时 , 十分痛苦 , 严重时咳嗽、喷嚏都可引起疼痛 , 大便时出血鲜红 , 量不多 , 轻时染红便纸 , 或附着于粪便表面 , 重时滴血 , 舌质稍红、苔薄黄 , 脉稍数 。血常规 , 血红蛋白9.5g% , 血红细胞3.1x1012/L , 白细胞11×10'/L , 中性粒细胞0.76 , 淋巴细胞0.24 。肛门视诊:见肛门前面有一约0.2cmx 0.9cm纵形裂口 。病属便血(肛裂出血) , 由阴血亏虚 , 肠道热壅所致 。治宜补血止血、兼清热通便之法 。用胶艾汤加味:阿胶(烊化)、白芍、麦冬各15g , 艾叶炭、甘草各8g , 熟地20g , 川芎3g , 当归身12g , 生地炭30g , 玄参25g , 大黄、黄连各10g , 日1剂 , 水煎服 。每晚用沸开水熏洗、红霉素软膏挤入肛门 。7月12日二诊:大便转溏 , 大便时不出血 , 肛门疼痛减轻 。仍予前方去大黄、黄连 , 加黄芪25g 。7月15日三诊:诸症渐平 , 口不苦 , 肛门不痛 , 肛门视诊:肛门裂口愈合 。以当归片调理善后 。1985年2月追访 , 肛裂未发 。[李存敬 , 董景勇.胶艾汤临证新用举隅.新中医 , 1990 , (9):44] 。
【临证提要】本方古时用于胞阻 , 即妊娠下血伴有腹痛 , 类似于西医学的先兆流产 , 所下之血色淡或黯淡 , 质清稀 。常伴头晕目眩 , 神疲体倦 , 舌淡 , 脉细等 。现临床多用治多种妇科出血性疾病 , 如:经间期出血、放置宫内节育器术后月经异常、功能性子宫出血、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胎动不安、不完全流产、子宫复旧不全等 。另外如产后关节痛、支气管扩张、过敏性紫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肛裂等疾病 , 如有虚寒及气血不足之征象 , 或伴有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均可使用 。
推荐阅读
- 血府逐瘀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方歌速记歌诀、用法用量
- 补阳还五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方歌速记歌诀、用法用量
- 程钟龄蠲痹汤的作用功效
- 程钟龄银花甘草汤的作用功效
- 程钟龄菊花甘草汤的作用功效
- 程钟龄秦艽天麻汤的作用功效
- 程钟龄茵陈术附汤的作用功效
- 银耳红枣鸡汤的做法(热菜菜谱)
- 经常喝汤有什么好处?榴莲壳煲汤怎么做
- 酸菜粉丝丸子汤的做法(家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