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原饮的作用与功效
【来源】《温疫论》上卷 。
【配方组成】槟榔二钱厚朴一钱草果仁五分知母一钱芍药一钱黄芩一钱甘草五分
【用法】上用水二钟 , 煎八分 , 午后温服 。
【作用与功效】开达膜原 , 辟秽化浊 。
【主治】温疫初起 , 先憎寒而后发热 , 日后但热而无憎寒也 。初得之二三日 , 其脉不浮不沉而数 , 昼夜发热 , 日晡益甚 , 头疼身痛 , 舌上白苔如积粉 。
【方解与方论】
疫邪侵袭膜原 , 邪正相争 , 湿浊阻滞气机所致 , 方用槟榔、厚朴、草果辛散湿邪 , 化痰破结 , 化浊辟秽 。热宜伤津 , 故用知母、白芍、黄芩滋阴清热 , 并防止槟榔、厚朴、草果之辛燥 , 甘草和中 , 全方合用秽浊得化 , 热邪得清 , 阴津得复 , 使邪气溃散 , 速离膜原 。
吴又可云:“槟榔能消能磨 , 除伏邪 , 为疏利之药 , 又除岭南瘴气;厚朴破戾气所结;草果辛烈气雄 , 除伏邪盘踞;三味协力 , 直达其巢穴 , 使邪气溃败 , 速离膜原 , 是以为达原也 。热伤津液 , 加知母以滋阴;热伤营血 , 加白芍以和血;黄芩清燥热之余;甘草为和中之用;以后四味 , 不过调和之剂 , 如渴与饮 , 非拔病之药也 。”
本方与蒿芩清胆汤有别 , 后者为湿热郁滞 , 少阳枢机不利 , 故临床表现为发热 , 胸脘痞闷 , 小便不利 , 苔黄腻 。本证为秽浊伏结膜原 , 表里不通所致 , 故表现为发热日晡益甚 , 腹胀便结 , 舌苔白厚如积粉等 。
【医案案例精选】
(一)发热
1.感冒患儿男 , 6岁 , 2006年9月2日初诊 。因发热(体温38.8℃) , 咽红 , 轻微咳嗽 , 下颌淋巴结肿痛 , 西医诊断为感冒 , 予以输液治疗 , 具体药物不详 , 用药后热退 , 次日又升 , 如此反复3天 , 遂来就诊 。现症见发热 , 体温39.2℃ , 咽红 , 咳嗽 , 腹胀 , 大便干 , 下颌淋巴结肿痛 , 舌苔白厚 。予以达原饮加减 , 药用:草果6g , 黄芩10g , 知母10g , 厚朴10g , 槟榔6g , 白芍10g , 桔梗10g , 牛蒡子10g , 金银花15g , 连翘20g , 青蒿10g , 生石膏30g , 僵蚕10g , 蝉蜕6g , 浙贝母10g , 甘草3g 。3剂 , 水煎口服 , 1剂/天 。二诊:热退 , 咳停 , 咽稍红 , 下颌淋巴结肿痛减轻 , 纳差 , 舌苔薄白 。上方去桔梗、牛蒡子、生石膏、青蒿 , 加焦三仙各10g , 鸡内金10g 。服药3剂后 , 诸症消失 。[万亚雄 , 张士卿.达原饮治疗小儿发热经验探讨.中国实用医药 , 2008 , 3(6):82-83] 。
2.流脑(春温 , 邪溢太阳)女 , 13岁 , 1987年4月17日下午初诊 。是日晨起忽感恶寒发热 , 口渴 , 头及后项作痛 , 继而头痛剧烈 , 项强 , 呕吐呈喷射状 , 懒言声低 , 舌苔厚腻黄白相兼 , 脉数 。体温40℃ , 西医诊断为流脑 。中医诊为春温 。邪热溢于太阳 。治宜清热解毒 , 驱逐邪热 。方用达原饮加减:槟榔、厚朴、黄芩、知母、白芍、羌活、金银花、连翘、竹茹、炙枇杷叶、菊花各25g , 蒲公英、天花粉、川贝母各50g , 生石膏100g , 甘草15g , 草果仁6g 。水煎2次 , 取液400ml , 分4次服 , 3小时服1次 。次日上午复诊:呕吐止 , 头痛减轻 , 体温降至38℃ 。上方量减半 , 水煎2次 , 取液400ml , 分2次服 , 3小时服1次 。20日上午三诊:脉静身凉 , 诸症均失 。处方:槟榔、厚朴、黄芩、知母、白芍、当归、竹茹各10g , 太子参、生地黄各12g , 生山药15g , 陈皮6g , 甘草3g 。3剂以善其后 。
按康老使用本方时 , 很讲究剂量 , 一般病证用常规剂量 , 病重势急则剂量倍增 , 临床多取捷效 。[苏东升 , 康健.康子澄老中医运用达原饮的经验.山东中医杂志 , 1996 , 15(4):174-175] 。
3.布氏杆菌病王某 , 女 , 52岁 , 2011年3月4日初诊 。主诉:间断发热伴关节疼痛2个月 。病人2个月前出现发热 , 最高体温达40℃ , 伴恶寒 , 关节疼痛 , 偶有咳嗽 , 就诊于当地医院 , 疑为“感冒” , 应用解热镇痛药物(布洛芬等) , 朝服药 , 热退汗出 , 汗出如洗 , 暮复发热 , 如是反复 , 遂于CDC查布氏杆菌试管凝集试验 , 结果提示1:800 , 仔细询问病人曾于6个半月前至内蒙古2个月 , 期间曾食用羊肉 , 后查血培养提示马耳他布鲁菌 , 故初步诊断布氏杆菌病 。西医以利福平、四环素和链霉素三联抗菌治疗6周后 , 仍间断低热 , 复查凝集实验提示1:100 , 再次三联抗菌治疗 , 但关节疼痛症状缓解不明显 , 遂来求治中医 。
诊见:午后低热 , 关节疼痛 , 肌肉酸痛 , 纳呆 , 二便调 , 眠差 , 苔白厚腻 , 脉缓 。中医辨以邪阻膜原证 , 治以疏利透达膜原湿浊 , 方以达原饮加减 。处方:厚朴15g , 草果仁10g , 石菖蒲15g , 藿香10g , 白蔻仁15g , 滑石10g , 知母10g , 黄芩10g , 羌活10g , 独活10g 。日1剂 , 水煎早晚分服 。3周后 , 病人诉体温恢复正常 , 夜寐安 , 关节疼痛较前明显缓解 。于上方基础稍作加减 , 调理2个月后 , 病人症状全消 , 复查试管凝集试验<1:50 , 随访半年 , 病人痊愈 。
按该病为“湿邪”作祟 , 属中医学“湿温”的范畴 。即病初湿热秽浊之邪郁伏膜原者 , 阻遏阳气 , 可见恶寒 , 发热 , 汗出 , 湿浊停著肌肉筋脉 , 故见肌肉酸痛 , 关节疼痛 , 且湿著 , 故苔白厚腻 , 或如积粉 , 脉缓 。而在治疗上则遵《温疫论》 , 开达膜原 , 辟秽化浊 , 清热解毒 , 以使秽浊得化 , 热毒得清 。羌活、独活胜湿止痛 , 利关节 。[曹广秋.贾建伟从湿论治布氏杆菌病1则.河南中医 , 2013 , 33(5):764] 。
4.成人still综合征孟某 , 女性 , 38岁 , 2007年7月11日来诊 。“因每日较规律发热半月余”人本院血液科 , 每日午后晚上发热 , 热退后饮食精神如常 。血液生化、骨髓穿刺、上消化道钡餐透视、三大常规均正常 , 唯血沉增快 , 诊为成人still综合征 , 给予多种药物治疗1月 , 发热无变化 。出院后到中医科门诊治疗 , 症见寒热如疟、热前畏寒、全身酸痛、冷后发热、热后
如常人、舌质红、苔白厚、脉弦稍滑 。证属暑湿郁阻膜原 。药用厚朴10g , 槟榔12g , 黄芩10g , 草果6g , 白芍10g , 知母10g , 姜黄10g , 僵蚕10g , 蝉蜕10g , 大黄3g , 杏仁10g , 青蒿30g , 豨莶草30g , 甘草5g 。服药3剂 , 发热消失 , 继续服用20余日以巩固疗效 。2008年3月病情反复 , 又用上方治疗 , 发热迅速恢复 , 至今未复发 。[姜学连 , 孙云廷 , 魏铭 , 等.达原饮合升降散治疗发热体会.中国中医急症 , 2007 , 16(11):1178-1179] 。
5.低热刘某 , 男 , 18岁 。于2005年8月14日就诊 。病人就诊前40天行肛肠瘘手术 , 当时仅感每天下午发热 , 体温37.6℃左右 , 头晕 , 余无不适 ,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0.9x10'/L , 中性粒细胞:0.80 。住院期间一直应用抗生素药物静点治疗 , 疗效不佳 , 追问病史 , 发热定时已20多天 , 日晡较甚 , 且伴头晕 , 面色晦暗 , 身体羸弱 。舌质红 , 苔黄腻 , 脉浮数 。此为湿热毒邪 , 阻遏膜原 , 遂停止应用所有抗生素 , 拟达原饮处方:槟榔15g , 柴胡20g , 知母15g , 厚朴、草果仁、黄芩各15g , 大黄5g(后下) , 6剂 , 每日1剂 , 水煎服 。1周后体温即逐渐恢复正常 , 复查血常规:白细胞:7.2×10'/L , 中性粒细胞:0.65 。[王丹妮 , 盖国忠.达原饮加减治疗低热验案举隅.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 2006 , 22(1):26] 。
6.顽固性背热陈某某 , 男 , 65岁 , 1989年11月20日诊 。病人3年前感受外邪 , 恶寒发热 , 咳喘 , 月余始愈 。病后渐至出现背心发热之症 。每夜背心发烫如火灼 , 背部不能盖被 , 病人素有咳喘症 , 每因背热加重而致咳喘反复发作不愈 , 半夜则需坐着入睡 , 将背部靠在床头以散其热 , 冬季披衣而坐 , 亦不盖被于背部 , 中、西药均无效 。现胃脘胀闷 , 食少纳呆 , 咳嗽痰多 , 口苦溲黄 , 大便不爽 。病人体温不高 , 唯背部肌肤夜间发热 , 舌边红 , 苔白厚腻 , 脉弦数 。诊为痰浊壅闭 , 邪阻膜原 。以达原饮加茯苓、半夏各12g , 地骨皮20g , 服3剂背热大减 , 半夜不再坐睡 , 续服3剂 , 背热若失 。遂改以他药化痰平喘而治 。[乐启华.达原饮的临床应用体会.四川中医 , 1997 , (9):54](二)畏寒
余某某 , 女 , 45岁 , 1994年7月6日初诊 。病员面色少华、神疲无力、
畏寒怯冷3年 。冬季用羽绒衣及数件毛衣厚裹 , 仍感身冷如在水中 。盛夏暑天 , 还盖厚被 , 整个夏季 , 上衣得穿两三层 , 下身内穿春秋裤方感不冷 , 病人系医务工作者 , 在当地医院做过全面检查 , 包括肝功、肾功、胸片 , B超等 , 曾服过桂枝汤 , 麻黄汤 , 附子汤 , 麻辛、附、参、芪、归等药 , 畏寒稍减几日 , 复又如故 , 服鹿茸则心烧、口干 , 无法续用 。仔细询问病史 , 3年前患重感冒 , 恶寒、发热 , 服食鸡汤后留下此畏寒症 。目前除怯冷外 , 每日时作形寒 , 皮肤起鸡皮疙瘩数次 , 口苦 , 胸闷 , 脘痞 , 身痛 , 纳差 , 大便常干燥 , 小便时黄 , 舌质正常 , 舌根苔白黄腻 。此病为伏邪盘踞 , 不可认为虚寒 , 以达原饮的疏表之品轻剂透邪为治 。处方:槟榔18g , 厚朴、白芍、黄芩各10g , 葛根、羌活、柴胡、知母各8g , 草果6g , 甘草、生姜各3g 。每日1剂 。服上方3剂 , 畏寒明显减轻 , 身痛、脘痞亦减 。再服3剂 , 不再畏寒 , 衣着如常人 , 病愈 。[乐启华.达原饮的临床应用体会.四川中医 , 1997 , (9):54](三)汗证
1.但头汗出某某 , 男 , 40岁 。2000年6月30日初诊 。病人但头汗出4年 , 初起出汗轻以自汗为主 , 后自汗加重伴盗汗 , 夜间汗出如洗 。曾检查内分泌系列、生化全项、颅脑CT等检查均未见异常 。某医按阴虚盗汗 , 给予六味地黄汤 , 未效 。又改医按气虚论治 , 给予补气敛汗之品 , 亦无效 。病人失去治疗信心 。一偶然机会遇笔者 , 症见舌淡胖边有齿印 , 苔薄稍腻 , 脉弦 , 除头汗出外 , 诉倦怠乏力 , 余未见异常 。给予达原饮 , 药用槟榔15g , 川厚朴9g , 草果12g , 知母10g , 黄芩12g , 白芍15g , 甘草6g , 车前子15g , 牡蛎30g 。3剂 , 水煎服 。二诊 , 服药后自汗、盗汗明显减轻 , 上方有效 , 续服3剂 。三诊述汗出愈 , 无乏力 , 精神好 , 嘱禁烟酒 , 加强体育锻炼 。[朱秀成 , 张永方 , 宋蕴智.达原饮治疗但头汗出自汗及盗汗症例析.中医药学刊 , 2002 , 20(6):796] 。
2.自汗姚某某 , 男 , 33岁 , 2008年11月18日初诊 。低热、自汗1月余 。经胸透及化验血、尿常规、血沉等均未见异常 , 用西药治疗无效 , 故来就诊 。面色灰黄而垢 , 语声重着 , 汗出如洗 , 夜间尤甚 , 头晕体重 , 胸脘痞闷 , 纳呆乏力 , 口干黏腻 , 大便不爽 。体温37.5℃ 。苔白厚如积粉而滑腻 , 脉弦滑数 , 重按无力 。脉症合参 , 此乃邪伏膜原 , 痰湿郁阻三焦经络所致 , 治宜开达膜原 , 避秽化浊 , 通利三焦 。方用达原饮合三仁汤加减:草果、厚朴、槟榔、柴胡、木通、半夏、黄芩、知母、白蔻仁各12g , 杏仁、滑石各10g , 薏苡仁30g 。每日1剂 , 水煎服 。3剂后 , 体温36.5℃ , 汗出大减 , 继服10剂 , 诸症皆平 。
按以舌苔白厚如积粉而滑腻为辨证要点 , 本证实属湿热之邪伏于膜原 , 痰湿郁阻三焦 , 气化不利 。故以厚朴除湿散满 , 草果辛香避秽 , 槟榔破结 , 使邪速溃 , 柴胡为引直捣半表半里湿浊之邪 , 再合三仁汤宣化畅中 , 清热利湿 , 而获显效 。[樊莹丽 , 荆秀芳.达原饮治验举隅.山西中医 , 2009 , 25(9):6] 。
3.盗汗男 , 39岁 。病人诉盗汗3年有余 。曾多次诊治 , 各种检查均未见阳性体征 , 服中西药治疗无效 。2001年5月28日来院再诊 , 他医推荐笔者给予诊治 , 观其服药皆滋阴泻火敛汗之类 , 询其病人诉:工作较忙 , 精神紧张 , 应酬太多 , 整日烟酒过度 , 生活之规律易乱 。就诊时自觉头晕 , 乏力 。观其舌象见 , 舌淡红苔薄黄腻 , 脉弦 。给予达原饮原方3剂 。二诊病人高兴至极 , 症见汗出减半 , 上方续服5剂 , 盗汗止 , 无头晕 , 乏力 。嘱禁烟酒 , 保持生活规律 , 加强体育锻炼 。[朱秀成 , 张永方 , 宋蕴智.达原饮治疗但头汗出自汗及盗汗症例析.中医药学刊 , 2002 , 20(6):796] 。
(四)哮喘
范某某 , 女 , 27岁 。1983年8月7日入院 。哮喘3年 , 复发加重3天 。1980年夏季发生哮喘以来 , 每年夏秋即发 。今年5月发病至今 , 反复迁延 , 加重3天 。经西药抗感染、抗过敏、平喘等治疗 , 哮喘持续数小时不解 。现见寒热如疟 , 头痛 , 咳嗽 , 呼吸困难 , 张口抬肩 , 喉中痰鸣 , 辘辘有声 , 气紧 , 心累 , 口干苦 , 不欲饮水 , 胸闷纳呆 , 口臭 , 大便溏泄 , 小便频数 , 口唇紫绀 , 舌质红紫 , 苔微黄厚腻 , 脉弦滑数 。中医辨证属邪踞募原 , 痰阻三焦 , 肺失清肃之哮喘重症 。治用加减达原饮和解宣透、豁痰肃肺 。处方:草
果、枳实、生姜各10g , 柴胡、半夏、槟榔各12g , 胆星8g , 黄芩15g 。9日晚上8时开始服中药 , 同时停用一切西药 。晚12时服完2次中药后哮喘症状开始缓解 。10日晨哮喘平复 , 寒热已止 。咳嗽痰白 , 微喘 , 大小便正常 。继用导痰汤加减调治获愈 。
按哮为肺疾 , 多由外因引动伏痰而发 。邪气留伏 , 深入募原 , 与痰邪胶着 , 阻塞三焦 , 塑闭气道 , 肺失清肃 , 则致寒热起伏 , 哮喘持续不解 。故但治肺 , 则哮不减 。应从三焦、募原论治 , 使邪气透达 , 三焦气机通调 , 则肺之宣降自复 , 哮喘得解 。[熊明勋.哮喘持续状态的治疗.四川中医 , 1992 , (4):59] 。
(五)支气管肺炎
谢某 , 女 , 18岁 , 2003年10月11日初诊 。外出旅游1周回家后即感头痛、鼻塞、发热、咽痛 , 曾用西药治疗4天(肌注退热针、静脉滴注抗生素、口服西药) , 仍持续发热(T37.8℃~39.3℃) 。诊见:发热38.2℃ , 神疲口干 , 咳嗽剧烈、痰黄白 , 伴胸痛、声音嘶哑 , 舌淡红、苔厚腻 , 脉滑数 。检查:咽部红肿;实验室检查:白细胞6.8×10'/L , 中性粒细胞0.43 。胸部X线摄片示:双肺纹理增粗 , 双下肺见淡薄阴影 。西医诊断:支气管肺炎 。中医辨证属肺热壅盛 , 痰湿闭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西药予头孢呋辛、利巴韦林、地塞米松等治疗 , 并加服中药达原饮加减 。处方:厚朴(后下)、草果(后下)、柴胡、知母、薄荷(后下)、贯众、苦杏仁各9g , 黄芩、藿香、白芍各12g , 生石膏(先煎)30g , 青蒿(后下)、槟榔、甘草各6g 。1剂 , 水煎服 。服药后1小时即汗出、身轻、头清、体温降至37.2℃ , 咳嗽稍缓和 。次日咳嗽、胸痛症状减轻 , 仍有低热37.4℃ , 脉转缓滑 , 仍以上法治疗 , 内服中药加法半夏12g 。第3天体温恢复正常 , 胸痛、咳嗽明显减少 , 上方去石膏、柴胡 , 加鱼腥草30g , 西药照前 。治疗1周后 , 体温正常 , 咳嗽消失 。复查胸部X线摄片示肺纹理清晰 。[梁桥秋.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支气管肺炎31例疗效观察.新中医 , 2005 , 37(7):59] 。
(六)肺脓肿
简某 , 男性 , 30岁 , 工人 , 自诉持续畏寒发热 , 咳嗽6天 , 继以胸闷疼痛 , 咳吐脓血痰 , 状若米粥 , 量多腥臭 , 痰壅气急 , 心烦懊恼 , 口渴欲饮 。曾在当地医院以抗生素治疗无效 , 遂来求诊 。体温39.5℃ , 脉搏110次/分 , 呼吸27次/分 , 右肺叩诊呈浊音 。听诊可闻及啰音 , 水泡音伴呼吸音减弱 。白细胞15.2x10'/L , 中性粒细胞0.88 。胸部X线示:右(R)肺上中大片阴影 , 内中有3cmx 2.5cm大小透光区 , 并隐现一液平面 。诊断肺脓肿 , 证属痰热壅肺 , 治拟清热祛邪、生津化瘀 。方用达原饮加减:槟榔15g , 厚朴10g , 黄芩15g , 草果10g , 金银花15g , 蒲公英30g , 地龙15g , 蝉蜕15g , 知母15g , 白芍15g , 甘草10g , 茜草20g , 芦根30g 。每日1剂 , 21天后复诊 。X线示:右肺(R)上中炎性阴影和透光区消失 , 复查血象正常 , 自觉症状基本消除 。再予以上方剂随证略作增损10剂续服 , 1个月后来复查 , 肺部胸片正常 , 临床痊愈 。[曾仕富 , 左明晏.达原饮加减治疗肺脓肿23例.中国中医急症 , 2012 , 21(11):1865] 。
(七)厌食
江某某 , 女 , 6岁 , 1996年6月25日就诊 。患儿厌食已一年 , 见食则欲呕 , 甚至终日不饮不食 , 稍进即感饱胀 , 惟喜饮“可乐” , 午后手足心热 , 肢体困倦 , 舌苔黄厚而腻 , 脉濡 。辨为湿困中焦而化热 , 治宜清热化湿 , 芳香醒脾 。药用厚朴5g、槟榔4g、陈皮4g、草果3g、茯苓10g、知母5g、白芍6g、黄芩8g、神曲8g、甘草3g 。服6剂后 , 诸症渐消 , 食欲好转 , 终以平胃散以善其后 。
按小儿为“纯阳之体” , 又“易寒易热” 。若饮食不能自节 , 喜啖生冷 , 嗜食“可乐” , 或偏食甜食 , 易聚湿化 , 成脾胃湿热之证 。症见厌食呕恶 , 脘腹胀闷 , 口渴口苦 , 大便溏而不爽 , 或伴有低热、舌淡、苔黄厚腻、脉缓或濡数 , 方用达原饮加减 。[李少春.小儿厌食症治疗四法.黑龙江中医药 , 1998 , (5):31] 。
(八)慢性浅表性胃炎
阿某某 , 男 , 39岁 , 于2009年7月30日来诊 。诉胃胀痛、干呕、食欲差加重2周 。电子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 。诊见:面色萎黄、呃逆、纳呆、倦怠、大便不爽、小便黄、舌边深红、苔白厚如积粉、脉滑数 。证属痰湿阻遏于中 , 热伏于里 , 治拟燥湿和胃 , 清利壅滞 。达原饮加减:槟榔、知母、黄芩、草果、枳壳、桔梗、厚朴、连翘、山栀、佩兰各12g , 茵陈蒿、土茯苓各20g , 10剂后症状明显减轻 。再用藿香正气丸、健脾丸善后 。
按正值暑天 , 饮食不洁 , 贪凉贪腻 , 湿阻胃肠 , 壅滞不通 , 积而化热 , 气机不畅 , 故见呃逆、纳呆、倦怠、大便不爽、小便黄、舌边深红、苔白厚如积粉 。为痰湿阻遏于中 , 热伏于里 , 是辨证要点 , 故用达原饮再加桔梗、佩兰、茵陈蒿、土茯苓、枳壳 , 行气化湿 , 连翘、山栀清热化积 , 诸方合用 , 使湿化热祛气畅则胃和 。[张莉 , 安军.达原饮的临床治验.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 2010 , 32(6):61-62] 。
(九)胃溃疡
林某 , 男 , 34岁 。胃脘饥痛 , 反复发作已3年余 。胃镜诊断:胃窦小弯侧部溃疡 , 0.8cmx 0.6cm , A 1 。前医用黄芪建中汤合乌贝散治疗4周 , 胃痛见减 , 但口苦、反酸未y , 复查胃镜 , 溃疡尚未愈合 。初诊:症见胃脘闷痛 , 嗳气 , 饥不欲食 , 反酸时吐清水 , 口苦而黏 , 心烦寐差 , 小便尚清 , 大便稍溏;查其舌淡红、苔白腻而浊根披黄 , 脉细弦 。考其生活史诉素嗜烟酒 。四诊合参 , 诊为胃痛 , 证属湿热中阻 。考虑病程迁延达3年之久 , 湿浊胶结 , 蕴阻中焦 , 不宜速愈 , 故选达原饮合二妙丸加减 , 以期浊邪开化 , 脾醒胃和 。处方:茵陈9g , 苍术9g , 半夏9g , 菖蒲9g , 厚朴9g , 黄柏6g , 槟榔6g , 炒白芍6g , 草果4.5g 。7剂 , 水煎服 , 日1剂 。
复诊:胃脘痛消 , 仅闷胀 , 反酸吐水已止 , 知饥纳可 , 口稍苦 , 小便淡黄 , 大便转成形 。舌淡红、苔根部薄黄腻 , 脉仍弦细缓 。湿热浊邪渐去 , 唯病久人络 , 守方去槟榔、草果、菖蒲 , 加佩兰、白蔻、薏苡仁以清湿热 , 加赤芍、当归以活血通络 。处方:茵陈9g , 苍术9g , 半夏9g , 厚朴9g , 黄柏6g , 炒白芍6g , 佩兰9g , 白蔻4.5g , 薏苡仁15g , 赤芍10g , 当归4.5g 。14剂 , 水煎服 , 日1剂 。药后症除苔净 。胃镜复查:胃溃疡已愈合 。
按本案湿郁日久 , 迁延难化 , 故用达原饮加减 , 药后效显 。苔消痛减 , 故去槟榔、草果、菖蒲 , 加佩兰、白蔻、薏苡仁 , 取三仁汤之宣上、畅中、渗下之意 , 以除未尽之湿邪 。后以六君子汤加减善后 。[胡光宏 , 王文荣.杨春波教授妙用达原饮治疗胃肠病.中医药通报 , 2011 , 10(6):25-26](十)溃疡性结肠炎
郭某 , 男 , 55岁 。反复排黏液便4月 。电子肠镜示:溃疡性结肠炎(全结肠呈弥漫性充血糜烂 , 伴少许浅表溃疡);病理诊断示:大肠黏膜 , 间质见大量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多方医治 , 效不显 。初诊:症见大便溏黏夹带血丝 , 日达20次左右 , 里急后重明显 , 无矢气 , 胃脘部闷胀 , 知饥纳少 , 口干略苦不喜饮 , 日晡潮热(每日下午5点左右 , T38.0℃左右 , 定时发作) , 稍畏冷 , 纳呆 , 夜寐差 , 小便色微黄 , 排出欠畅 。面色红润 , 舌质淡暗红 , 苔黄厚浊 , 脉弦滑偏数 。查血常规:WBC:7.5x10'/L , RBC:3.86×10”/L , Hb:116g/L;粪常规+大便潜血示:阳性;粪培养:无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生长 。四诊合参 , 诊为休息痢 , 证属湿热滞腑、气滞血瘀 。法当清化消食 , 理气舒络 。
选达原饮加减 , 处方:①内服:茵陈10g , 苍术9g , 大黄6g , 厚朴9g , 黄芩4.5g , 草果4.5g , 槟榔6g , 赤芍10g , 生薏苡仁15g , 佩兰叶9g , 神曲12g , 北山楂9g , 麦谷芽各15g , 仙鹤草15g 。7剂 , 水煎服 , 日1剂 。②灌肠方:白头翁12g , 赤芍10g , 浙贝2g , 黄连3g , 陈皮4.5g , 儿茶2g , 冰片0.3g , 仙鹤草30g , 败酱草15g , 甘草3g 。7剂 , 浓煎至100ml , 保留灌肠 。③外敷:金黄散调茶油外敷肚脐 , 7天 , 日1次 。
复诊:服药一周后诸症缓解 , 大便次数明显减少 , 日达8~9次 , 始成形 , 便质硬伴排便灼热感 , 伴少许黏液血便 , 里急后重感减轻 。潮热改善 , 纳食增加 , 舌质淡红暗伴齿印 , 苔中黄厚腻 , 诊其脉细弦偏数 。初诊效佳 , 效不更方 , 仍以原法原方加减 。6个月后复查肠镜示:升结肠中段、横结肠、降结肠未见异常 , 乙状结肠距肛门20~30cm黏膜轻度充血 , 见一小片状糜烂 , 同时见散在息肉样隆起 。
按本例溃疡性结肠炎属湿热痢范畴 , 为湿热滞腑 , 气滞血瘀所致 , 治宜清化消食 , 理气舒络 。病人舌苔黄厚浊 , 显示湿热深重 , 考虑一般清热化湿药恐难达病所 , 故首诊即选达原饮 , 用大黄、草果、厚朴、槟榔 , 取“达募原”之意 , 芳香去浊 , 开达黏腻之浊邪;茵陈、苍术、苡仁、佩兰 , 集芳化、清化、渗化、燥化于一身 , 共奏清热化湿之功 , 配赤芍活络 , 三仙消食 。另以白头翁汤加减灌肠 , 使药直达病所 , 去死血化腐浊 , 解毒清热 , 凉血止痢 , 配以金黄散敷脐 , 行气散瘀 , 消胀解毒 。多种手段联合应用 , 终至功成 。[胡光宏 , 王文荣.杨春波教授妙用达原饮治疗胃肠病.中医药通报 , 2011 , 10(6):25-26] 。
(十一)腹泻
刘某某 , 男 , 4岁 。素体欠佳 , 时常泄泻 。前几天因着凉而致高热 , 腹泻 , 住省人民医院治愈 , 出院2天复又高热 , 日晡益甚 , 体温39℃ , 自汗 , 不思饮食 。患儿面色萎黄 , 腹胀 , 腹痛 , 腹泻 , 大便一日三四次 , 质稠色黄 , 气臭、体倦乏力 , 舌质淡红 , 苔白腻 , 舌根微黄 。证属湿热泻 , 治宜清热利湿 , 荡涤积热 , 解表通里 。给予达原散(槟榔、厚朴、草果、黄芩、柴胡、葛根、生苡仁、番泻叶)4g , 牛黄散2g , 混合均匀 , 分为六包 , 一日3次 , 每次一包 , 开水冲服 。复诊:服上药后 , 身热巳退 , 食欲好转 , 泄泻停止 , 二便正常 。唯仍稍有腹胀热感 , 舌根白厚腻 , 脉稍滑 。仍照上方调整:达原散4g , 牛黄散1g , 服法同前 , 药尽病愈 。[周世印 , 史纪.达原散的临床应用一介绍郑颉云老医师儿科临床经验.河南中医 , 1982 , (3):27-29](十二)便秘
刘某某 , 女 , 36岁 , 1985年9月来诊 。自述于1984年7月起 , 大便干燥 , 需三四日才能大便一次 。每当临厕 , 虽然用力排便 , 便觉干硬难下 , 实为痛苦 。曾多方求治其病仍不得解 。现已六日未大便 , 故来就诊 。就诊时 , 其脉弦且微数 , 舌苔黄腻 , 面色少华 , 口干 , 此应属外邪留于膜原所致 。遂投上方(厚朴8g , 槟榔10g , 草果6g , 知母12g , 白芍15g , 黄芩12g , 甘草5g , 玄参15g , 石斛15g , 桑椹20g , 天花粉20g , 麦冬20g)16剂后 , 每天傍晚大便一次 , 呈条状软便 。一年后随访 , 未曾复发 。[任子来.达原饮加味治疗便秘有效.中医杂志 , 1990 , (4):35] 。
(十三)胆囊炎
王某某 , 31岁 , 1985年6月12日初诊 , 右胁胀痛半月余 , 牵及后背 , 恶心呕吐 , 大便干结 , 小便黄 , 舌红 , 苔黄腻 , 脉滑数 。查:体温37.6℃ , 有上腹压痛 , 墨菲征(+) 。血象化验:白细胞10.9×10'/L , 中性粒细胞0.70 , 酸性粒细胞0.02 , 淋巴细胞0.28 。B超提示:胆囊炎 。处方:槟榔10g、川朴15g、草果10g、白芍15g、知母12g、黄芩9g、柴胡12g、香附12g、茵陈30g、公英20g、郁金12g、甘草6g , 3剂后 , 体温降至正常 , 胁痛腹胀减轻 , 舌、脉同前 , 原方加竹茹15g , 继服7剂 , 诸症除而获愈 。
按膜原受邪 , 即可产生寒热往来 , 胸脘满闷 , 头晕头痛 , 恶心呕吐 , 口苦口干 , 胁肋胀痛 , 舌质红 , 苔白厚腻 , 脉弦滑数等症状 。其与西医学的急性胆囊炎或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症状颇为一致 , 受此启发 , 本人以达原饮为基本方 , 大便燥结的加大黄、芒硝;头痛加葛根、川芎;胁肋胀痛加姜黄、郁金、香附;呕吐剧烈的加代赭石、竹茹、吴茱萸、黄连;胁痛加刺 , 舌质紫或有瘀斑的加丹参、三梭、莪术;目黄、小便黄的加茵陈、虎杖、金钱草;纳呆加砂仁(后下)、焦三仙 。治疗十余例 , 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王鑫英.达原饮的临床应用举隅.医学理论与实践 , 1988 , 2(2):13-14](十四)急性黄疸型肝炎
王某某 , 男 , 5岁 , 发热 , 乏力 , 泛呕 , 饮食不振 , 身目发黄已一周 。经省人民医院确诊为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 因患儿怕打针 , 求治于中药 。查患儿皮肤及巩膜黄染 , 肝大 , 口干不欲饮 , 小便黄赤如皂角汁 , 大便干燥色灰白 , 脉细数 , 舌质红苔白腻 。尿胆原(+) , 尿胆红素(+) , 黄疸指数20单位 。此乃外感时疫病毒 , 郁而不达 , 肝胆湿热蕴积 , 气机不利 , 胆汁不循常道 , 溢于肌肤所致 。方用达原散(槟榔、厚朴、草果、黄芩、柴胡、葛根、生苡仁、番泻叶)6g , 导滞散2g , 混合均匀分为6包 , 每日3次 , 每次1包 。服药后病情好转 , 照上方继服三天 , 一周后诸症皆消 , 黄疸指数4单位 , 尿三胆试验(-) 。遂给加味三甲散以善后 。[周世印 , 史纪.达原散的临床应用———介绍郑颉云老医师儿科临床经验.河南中医 , 1982 , (3):27-29](十五)肝内胆管结石
段某某 , 男 , 56岁 , 1993年5月27日初诊 。身目俱黄40日不退 , 且逐渐加深 。平素嗜酒无度 , 于1993年4月10日大量饮酒后剧烈呕吐 , 始吐食物残渣 , 继而胆汁 , 昏睡2日 , 身目黄如橘色 , 小便浓茶色 , 住某大医院急查肝功示:TTT9U/L , 总胆红素309pumol/L , 直接胆红素102pmol/L , 间接胆红素207pmol/L , ALT156U/L , AST384U/L , HBsAg(-)。B超示:肝实质弥漫性肿胀 , 肝内毛细胆管毛糙 , 且有强回声光点 。临床诊断为:肝内毛细胆管型肝炎;肝内毛细胆管结石 。西医曾以肝泰乐、强力宁、能量合剂等静滴40日 , 口服熊去氧胆酸每次2片 , 每日3次 。予茵陈蒿汤、龙胆泻肝汤加减服用40余剂 。肝功进一步损害 , 黄疸逐渐加深 。
刻下:身目发黄似古铜色 , 干呕频频 , 脘腹胀满 , 寒热往来 , 身重如裹 , 身痛汗出 , 手足沉重 , 舌苔白厚腻浊 , 脉缓滑 。辨证为寒湿发黄 , 邪伏募原 。治以散寒利湿 , 开达募原 , 疏利湿浊 。药用:茵陈60g , 蜜附子10g , 焦白术10g , 干姜10g , 炒苍术10g , 葛根20g , 虎杖30g , 川朴10g , 草果仁12g(去皮) , 焦槟榔10g 。每日1剂 , 水煎服 。服第3剂后次日凌晨3时发热增重 , 冷汗浸浸 , 继而寒战抖擞 , 腹内剧痛 , 大便黄溏秽浊挟有碎石数十粒 , 其味奇臭 , 小便转清 。6月2日复查肝功示:TTT 6.5U/L , 总胆红素197.8pmol/L , 直接胆红素69ymol/L , 间接胆红素128.8pmol/L , ALT36U/L , AST56U/L , HBsAg(-)。效不更方 , 连服10剂 , 身目黄染已退 , 与人院时判若两人 , 小便清 , 无寒热 , 饮食如常 , 舌淡、苔薄白 , 脉缓 。6月13日 , 上方蜜附子加为15g , 厚朴15g , 草果仁18g(去皮) , 焦槟榔15g 。连服10剂后 , 查肝功示:TTT5U/L , 总胆红素20pmol/L , 直接胆红素11pmol/L , 间接胆红素9umol/L , ALT25U/L , AST25U/L , HBsAg(-) ; B超示:肝脏结构正常 , 肝内毛细胆管无异常 , 肝内毛细胆管内强回声光点消失 。于6月25日出院 , 1年后随访 , 体健已参加劳动 。[田晓云 , 田雨河 , 武翠平.阴黄证从邪伏募原论治一得.山西中医 , 2002 , 18(4):64] 。
(十六)肝硬化腹水
黄某 , 男 , 56岁 , 1994年9月4日就诊 , 慢性肝炎15年 , 肝硬化5年 , 近半月发热 , 西医诊断:肝硬化合并肝胆系统感染 。用护肝疗法及抗生素治疗2周无明显好转 。刻诊:面色晦暗 , 口唇周有疱疹数个 , 颈及前胸可见蜘蛛痣 , 肝掌、腹部膨隆 , 移动性浊音(+) , 自觉发冷、发热 , 下午重 , 一般体温在摄氏37.5℃~38.5℃左右 , 脘腹闷胀、纳呆、口干不欲饮 , 大便秘结 , 小便黄短 , 脉弦有力 , 舌质红绛 , 舌血腻少津 。B超检查显示:肝硬化、脾大 , 肠内大量积气 , 腹水 。中医辨证:温邪挟湿浊深入膜原 , 肝胆湿热蕴结 , 少阳不利 , 血瘀水积 , 治宜开达膜原 , 清热辟浊 , 祛瘀利水 。方用达原饮加柴胡、苍术、泽兰、泽泻 。处方:柴胡20g、草果15g、厚朴15g、槟榔15g、苍术15g、半夏15g、知母20g、黄芩30g、泽泻30g、泽兰20g、白芍15g、甘草10g 。3剂 , 水煎服 , 每日1剂 , 早晚各1次 。9月7日复诊 , 服药后大量排气 , 尿量增加 , 热退 , 腹胀明显减轻 , 食欲好转 , 按上方又投3剂 , 腹水消退 , 饮食正常 , 又投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 方十余剂 , 临床治愈 。[李忠惠 , 惠晓明.达原饮临床新用举隅.黑龙江中医药 , 1998 , (4):28-29](十七)慢性胰腺炎
蔡某 , 男 , 44岁 , 1995年9月13日就诊 。患慢性胰腺炎1年余 , 多作西药治疗 , 效果不显著 。近月余因饮酒加重 , 脘胀腹痛 , 泛呕嗳气 , 人夜难眠 。近几日饮食入胃马上上腹疼痛加剧 , 往往中断进食 。查右上腹明显压痛 , 无反跳痛 , 舌质红有瘀斑 , 舌苔白腻 , 脉弦数 , 大便不爽 , 日行2~3次 , 小便黄 。中医辨证:湿阻中焦 , 湿邪化热 , 肝失疏泄 , 气机不利 , 血脉瘀滞 。治宜疏利肝胆 , 除热化湿 , 理气行瘀 。方用达原饮加味 。处方:柴胡15g、白芍30g、厚朴15g、草果15g、知母15g、黄芩20g、半夏15g、甘草10g、槟榔
10g、枳实15g、延胡索20g、蒲黄15g、五灵脂15g、败酱草30g、蒲公英30g 。3剂 , 水煎 , 早晚分服 。服药后大量排气 , 脘腹胀痛减轻 , 进食基本不痛 。按此方随证加减 , 连服45剂 , B超复查 , 胰腺正常 。[李忠惠 , 惠晓明.达原饮临床新用举隅.黑龙江中医药 , 1998 , (4):28-29] 。
(十八)胰头肿物
管某某 , 男 , 49岁 , 1994年7月15日初诊 。突然发黄剧烈呕吐1日入院 。急查B超示:胰头囊肿4.4cmx 4.8cmx 4.2cm , 性质待定 。血淀粉酶479.2U/L , 尿淀粉酶980U/L 。曾以抗生素治疗2周 , 黄疸加深 , 呕吐不止 , 日渐消瘦 , 要求会诊 。刻下见症:身目黄如烟熏 , 四肢厥冷 , 寒热往来 , 寒甚热微 , 身痛黏汗 , 手足沉重 , 恶心呕吐 , 脘腹胀满 , 舌苔白厚腻浊 , 脉弦滑 。结合脉症 , 辨为寒湿发黄 , 邪伏募原 。治以散寒利湿 , 开达募原 , 芳香化湿 。药用:茵陈60g , 蜜附子10g , 焦术10g , 川朴10g , 焦槟榔10g , 草果仁15g(去皮) , 佩兰10g , 肉豆蔻10g , 黄芩10g , 干姜10g , 炒苍术10g , 柴胡10g , 藿香10g 。连服3剂 , 黄退肢温 , 寒热不作 , 饮食有味 , 但仍恶心腹胀 , 上方加姜半夏10g , 茯苓30g 。5剂后黄疸消退 , 饮食增加 。B超示:胰头肿物消失 , 结构正常;化验显示:血淀粉酶90U/L , 尿淀粉酶498U/L 。1年后随访未见异常 。[田晓云 , 田雨河 , 武翠平.阴黄证从邪伏募原论治一得.山西中医 , 2002 , 18(4):64] 。
(十九)高血压病
尤某 , 女 , 48岁 , 2001年7月15日初诊 。1年前因头晕到某院就诊 , 经检查诊为高血压病 , 间断服用西药降压 , 血压波动在130~170/90~100mmHg之间 。1年来 , 头晕头沉、脘腹胀闷 , 食少恶心 , 心烦急躁 , 症状随血压升降而时重时轻 , 即使测血压正常时 , 症状仍不消失 , 曾服用温胆汤、泽泻汤、天麻钩藤饮等效果不佳 。现全身无力 , 大便略干 , 舌红 , 苔黄厚腻 , 脉弦数有力 。证属湿热之邪阻于膜原 。治当辟秽化浊 , 开达膜原 。用达原饮加味治疗 。处方:槟榔15g , 厚朴15g , 草果15g , 知母10g , 白芍10g , 黄芩18g , 丹皮10g , 栀子10g , 代赭石(先煎)20g , 枳实12g , 焦三仙各20g , 甘草5g 。5剂 , 水煎服 , 每日1剂 , 早晚各1次 。7月18日复诊 , 头晕、烦躁、恶心基本消失 , 脘腹胀闷减轻 , 食量增加 , 效不更方 , 继进6剂 , 诸症消失 。连续三个月随访 , 未服降压药 , 血压波动在110~130/70~90mmHg之间 。按本案所见为高血压病 , 其临床表现为湿遏热伏 , 踞于膜原 , 汗之不宜 , 下之不可 , 邪伏不出 , 郁而化热 , 而形成高血压病 。诸临床表现 , 恰合达原饮之证机 , 加丹皮、栀子、代赭石合黄芩有利于清解肝经郁热 , 加枳实、焦三仙以助槟榔、厚朴、草果消食导滞 , 破气除满 。[刘剑钢.异病同治话达原(饮).光明中医 , 2006 , 21(1):28-29] 。
(二十)淋证
杨某某 , 男 , 75岁 , 1981年7月20日初诊 。病人10天前被大雨淋后 , 憎寒壮热 , 经治疗寒热暂退 。近日小便频数短涩 , 色黄浊滴沥刺痛 , 痛引腰腹 , 时作寒热 , 腹胀便秘 , 舌红苔腻 , 脉弦滑数 。证属邪伏膜原 , 郁化湿热 , 注滞下焦 , 膀胱气化失司所致之湿热淋 , 治以开原达邪 , 清热利湿 , 理气通便 , 拟达原饮加味治之 。处方:槟榔、香附各15g , 厚朴、知母、黄芩、大黄各12g , 草果仁9g , 白芍20g , 甘草3g , 滑石、白茅根各30g 。3剂 。7月24日复诊:服药后 , 小便较利 , 痛轻 , 大便通 , 腹胀消 。邪有出路 , 守方加减 。上方去大黄加黄柏、萆薢、延胡索各12g , 4剂 。服上方后 , 小便通畅 , 尿色淡黄 , 痛止 , 寒热愈 , 舌脉正常 。又续服24日方2剂 , 以固疗效 。
按本例因淋雨而外感寒湿 , 病经十天 , 邪伏膜原 , 故见寒热 , 邪不得解 , 郁久化热 , 湿热互结 , 注滞下焦 , 蕴积膀胱 , 气化失司则小便短数刺痛 , 湿热阻滞 , 腑气不通则腹胀便秘 。故用达原饮理气而开达膜原 , 清热而祛湿化浊 , 加黄柏、滑石、萆薢、白茅根以清热通淋 , 膀胱主气化故取香附、延胡索 , 用大黄通便使邪得以前后分消 。凡邪留日久 , 必伏膜原 , 治则开达膜原 , 祛其伏邪 , 浮邪随除 。所以在开原达邪的基础上加以清热通淋之品则效速功倍 。[宋超典.达原饮治愈淋证一例.河南中医 , 1982 , (2):30](二十一)慢性肾功能衰竭
病人某 , 男 , 53岁 。2006年5月22日初诊 。病人有慢性肾炎史10余年 ,
肾功能损害4年多 , 来诊前在某西医院查肾功能 , SCr:831pmol/L , BUN:24.7mmol/L 。Hb:92G/L 。尿检:PRO:(++) , BLD:(++) , 尿沉渣镜检:RBC:8~12/HP 。症见口干口苦 , 恶心呕吐 , 头晕不清 , 心慌胸闷 , 大便不畅 , 尿量尚可 , 舌苔浊腻而厚 , 质紫绛 , 脉弦 。为其处方:槟榔12g , 厚朴10g , 草果10g , 赤白芍15g , 知母10g , 黄芩10g , 生地黄15g , 水牛角丝(先煎)30g , 牡丹皮10g , 生大黄6g , 茵陈15g , 荷叶15g , 水蛭6g 。7剂 , 每日1剂 , 水煎取300ml , 分3次温服 。1周后复诊 , 诸症有所减轻 , 舌苔见化 , 再以上方续服2周 。三诊时证候大减 , 恶心呕吐基本消除 , 大便日2~3次 , 畅通 , 偏稀 , 舌苔较前明显变薄 , 但仍属厚腻 , 脉亦较缓和 。续用上方服1周后 , 复查肾功能 , SCr:743pmol/L , BUN:18.5mmol/L 。Hb:96G/L 。后病人让当地的医生以笔者开的处方为主 , 稍作随证加减后服用 , SCr降到526pmol/L 。
按秽浊之邪明显 , 舌苔厚如积粉 , 舌质紫绛者 , 达原饮合犀角地黄汤 。慢性肾衰的后期 , 舌苔也多是浊腻或厚如积粉的 , 虽然吴又可所指的温疫感受的是外界的“疠气” , 即秽浊之气 , 慢性肾衰的秽浊之气是内生的 , 但二者的秽浊之性则同 , 而常规的汗下之法确实难以取效 , 非芳香逐秽不可 。慢性肾衰时如果舌苔厚腻与舌质紫绛并见 , 说明秽浊郁积的同时有血分瘀热 , 其本质为湿郁化浊 , 浊郁化毒 , 毒入血分 , 在用达原饮逐秽浊的同时 , 用犀角地黄汤凉血散血 , 可以提高疗效 。[肖相如.再谈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经验.中华中医药杂志 , 2011 , 26(3):510-512] 。
(二十二)失眠
邵某某 , 女 , 30岁 , 售货员 , 1972年6月来诊 。自述1971年12月间 , 洗浴后临窗受风 , 当即感觉背不适 。数日后头晕加重、食欲不振 。又月余 , 渐至心烦、失眠、思维不能条理、困倦乏力 。至今不能坚持工作已四月 。曾服西药镇静剂及中药补气之人参、活血之红花等 , 均无明显效果 , 且日趋严重 , 每天只能进食约三两 , 入睡不足三小时 。就诊时其脉弦而略数 , 舌苔薄腻 , 黄色淡白无华 , 言语快而多重复 。细询之 , 知其尚有轻度往来寒热之症
状 。此属外邪久恋而留于半表半里之间 , 故见往来寒热、头晕脉弦 。膜原附近于胃 , 病久而波及胃腑 , 胃不和则失眠、纳减、困倦 。胃不能布达津液 , 则痰浊内生 , 扰于神明 , 故苔腻、心烦、思维不能条理等症相继而生 。乃以达原饮加味方(厚朴8g , 槟榔10g , 黄芩12g , 白芍10g , 知母12g , 甘草6g , 草果6g , 常山6g , 菖蒲10g , 远志10g) , 试投3剂 。四日后复诊 , 自述诸症已十去其六 , 原方再进2剂愈 。至今十余年未曾复发 。[王洪图.达原饮加味治疗失眠一得 , 中医杂志 , 1984 , (3):51] 。
(二十三)头痛
杜某 , 男 , 20岁 。头痛1周 , 头痛昏蒙 , 胸脘满闷 , 呕恶痰多 , 口干 , 便溏 , 舌暗红苔白厚 , 脉滑 。治以开达膜原、逐邪外出 , 方用达原饮加减 。厚朴、僵蚕、知母各10g , 槟榔、蝉蜕、甘草各6g , 草果6g(后下) , 白芍、天花粉、黄芩、菊花各15g , 苡仁30g 。1日2剂 。连服7天后诸症消失 。
按湿温初起 , 湿热秽浊之邪郁于膜原 , 阻遏阳气 , 气血运行不畅 , 清窍不利 , 脉络绌急而头痛 。达原饮方中厚朴、草果、槟榔直达膜原而除湿浊 , 黄芩清泄余热 , 知母、白芍滋阴和血 , 蝉蜕、僵蚕搜邪外出 , 苡仁清除湿热 , 菊花清利头目 。全方燥湿清热、通畅气血 , 使痰热消、浊阴降、清窍得清而头痛止 。[黄坚红 , 钟嘉熙.钟嘉熙治疗头痛经验.实用中医药杂志 , 2007 , 23(7):458] 。
(二十四)癫证
余某某 , 女 , 35岁 , 农民 , 1984年11月22日初诊 。一年前 , 因患“精神分裂症”住某精神病院治疗二月 , 病情好转出院 。继后不久 , 旧恙再发 , 经中西医多方治疗罔效而求余诊治 。症见沉默痴呆 , 语无伦次 , 时而喜笑不休 , 时而哭啼无常 , 终日不思饮食 。自诉:心中懊恼 , 头项昏蒙 , 胸脘满闷 , 欲作干呕 。舌质红 , 满舌白厚腻苔 , 脉沉伏 。证属癫证 , 乃湿痰秽浊郁伏膜原 , 蒙蔽心包而致 。治宜疏利膜原 , 化湿辟秽兼调神养心 。拟吴氏达原饮加味治之 。处方:槟榔15g , 厚朴15g , 草果10g , 黄芩10g , 甘草5g , 知母12g , 白芍12g , 石菖蒲15g , 远志10g , 合欢皮12g , 夜交藤12g , 广藿香10g 。
水煎服 。服药二剂 , 病人来诊 , 前症减轻 , 腻苔渐化 , 已能纳食 。效不更方 , 守原方略增减治疗半月 , 舌上白厚腻苔已净 , 诸症亦随之消失 。随访半年未发 。[何建业.达原饮治疗癫狂一得.黑龙江中医药 , 1986 , (5):35](二十五)狂证
朱某某 , 男 , 38岁 , 工人 , 1985年2月26日初诊 。始发狂病已月余 , 语言颠倒 , 叫骂不休 , 彻夜难寐 。经用中西各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 来我科就医 。诊见动而多怒 , 狂躁不宁 , 骂詈叫号 , 不食不眠 , 面红目赤 , 大便秘结 , 已数日未行 。舌红少津、苔黄厚腻满布全舌 , 脉弦数有力 。证属狂证 , 系实邪壅积胃腑 , 心神被扰所致 。治当透达膜原 , 泻热通腑 , 釜底抽薪捣其窝巢之害 。拟达原饮清热泻下之品 。处方:槟榔15g , 厚朴15g , 草果10g , 黄芩12g , 甘草5g , 知母15g , 大黄15g(后下) , 黄连10g , 栀子15g , 郁金15g , 竹茹12g 。水煎服 。1剂后 , 大便通利 , 更投2剂 , 舌上黄厚腻苔减少 , 病人精神渐安 。将前方去大黄加石菖蒲连进5剂 , 黄厚腻苔已去 , 症情日见好转 , 不数日 , 狂躁悉平 。继以仲景小柴胡汤加减数剂调治善后 , 诸症告痊 。[何建业.达原饮治疗癫狂一得.黑龙江中医药 , 1986 , (5):35] 。
(二十六)脑梗死
苗某 , 男 , 52岁 , 2002年8月22日初诊 。3月前的一天早上起床时 , 突感左侧肢体无力、活动不灵 , 经CT检查 , 诊断为右侧底节区脑梗死 , 给予溶栓、扩管及营养脑细胞药物治疗后好转 。同时伴见全身沉困 , 左侧肢体尤甚且时时疼痛 , 脘部闷胀 , 纳呆食少 , 乏力易汗 , 舌边尖暗红 , 苔白厚腻 , 舌根厚积尤甚 , 脉弦数有力 。已服补阳还五汤加减9付 , 效果不佳 。证系湿痰秽浊伏于膜原 。嘱停用阿司匹林、潘生丁等 , 方用达原饮加味 。处方:槟榔、厚朴、草果各12g , 知母10g , 赤芍18g , 白芍10g , 黄芩18g , 防己10g , 地龙30g , 川芎10g , 当归12g , 桃仁12g , 红花12g , 焦三仙各30g , 丹参30g , 甘草6g 。水煎服 , 每日1剂 。10剂后 , 肢体无力、活动不灵明显好转 , 疼痛消失 , 可不用人搀扶依仗平稳行走 , 信心大增 , 脘部闷胀、纳呆食少也明显减轻 , 仍感全身沉困 , 乏力易汗 , 上方加黄芪30g , 24剂后各种症状完全消
失 , 一如常人 , 可参加各种体力劳动 。
按本案所见为脑梗死所引起的左半身不遂 , 屡用中西药效差 。其证系素体气虚 , 湿热痰浊壅闭 , 邪阻膜原 , 流窜经隧 , 络脉瘀滞 , 治以达原饮合补阳还五汤辟秽化浊 , 开达膜原 , 化瘀通络 。前期痰浊湿热内盛 , 为免助邪 , 故暂弃黄芪不用以观病情机转 。后邪势衰减 , 虚象渐显 , 故加黄芪以理素体之气虚 。因痰瘀互结 , 单予补阳还五汤补气化瘀通络 , 故难取效 。[刘剑钢.异病同治话达原(饮).光明中医 , 2006 , 21(1):28-29] 。
(二十七)关节炎
1.类风湿关节炎陈某某 , 男 , 54岁 , 农民 , 于2007年3月6日诊 。自诉双手关节突然对称性红肿疼痛 , 晨僵超过1小时 , 伴全身酸痛 , 呈游走性 。西医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急性发作期 。诊见:面红 , 口苦 , 手指关节对称性红肿 , 屈伸不利 , 僵硬变形 , 便秘 , 舌质深红 , 苔白厚腻 , 脉滑数 。证属湿热壅滞 , 经络不通 。治以清热利湿 , 消肿通络 。方用达原饮加减:槟榔、知母、厚朴、白芍、黄芩各18g , 威灵仙、山栀、木瓜各12g , 生薏苡仁、土茯苓各30g , 草果、甘草各6g , 药后诸症减半 , 说明药已切中病机;二诊后诸症完全缓解 。此后 , 每当病有再发之势 , 就进服几付 , 常常获效 。
按中医学认为 ,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学“历节”、“尪痹” 。惟湿热内侵经络 , 流注筋骨 , 深伏关节膜原 , 呈湿热俱盛型 。故用《温疫论》中达原饮清利湿热 , 荡涤痰湿 。加木瓜、威灵仙疏经通络 , 土茯苓、生薏苡仁、山栀加强清热利湿之力 , 诸药合方使湿热祛 , 筋骨舒 , 经络通 , 而诸症自愈 。[张莉 , 安军.达原饮的临床治验.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 2010 , 32(6):61-62] 。
2.痛风性关节炎张某某 , 男 , 46岁 , 经理 , 于2009年2月7日诊 。诉右脚跖趾关节红肿灼痛5小时 。病人晚餐时曾饮啤酒约1公升 , 并进食大量肉食 , 凌晨4时许 , 右脚突然烧灼样红肿 , 疼痛难忍 , 不能触摸 。化验室检查血尿酸509wmol/L , B超示:右肾0.3cm结石 , 曾因同样原因发作过一次 , 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 。诊见:肥胖型体型 , 痛苦面容 , 脚痛难忍 , 舌边深红 , 舌根苔黄秽腻 , 舌下脉络青紫 , 脉滑数有力 。证属热毒炽盛 , 湿滞脉络 。治拟宣热泻火 , 利湿化浊通络 。方用达原饮加减:槟榔、赤芍、厚朴、黄芩、知母各18g , 草果、甘草各6g , 玄参、黄柏、苍术、川牛膝各12g , 生薏苡仁、生地、土茯苓、金银花、连翘各30g , 三七粉冲服3g 。一诊5剂后诸症明显减轻 , 红肿消退 , 疼痛减轻 。此后再有复发迹象时 , 间断服用 , 仍然有较好的效果 。
按痛风性关节炎是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全身性疾病 , 当急性发作时 , 来势迅猛 , 甚至导致病人生活不能自理 。此时属热毒炽盛实证 , 热伏关节 , 夹湿夹痰 , 蔽阻经络关节 , 故用达原饮宣热泻火 , 利湿化浊 , 加用苍术、黄柏、生薏苡仁、川牛膝 , 取四妙散之意 , 引湿热下行 。再加土茯苓、金银花、连翘、生地、玄参 , 共同加强清热泻火、利湿凉血之功 , 三七粉冲服 , 加强活血通络止痛之力 。诸药合方使火泻、湿祛、肿消、瘀散而体安 。[张莉 , 安军.达原饮的临床治验.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 2010 , 32(6):61-62](二十八)痰核流注
李某 , 女 , 36岁 , 2003年8月10日初诊 。周身起包块 , 以臀部为主已3年 。3年前8月初 , 无明显诱因全身起包块 , 以下肢尤甚 , 臀及膝关节较多 , 大小不等 , 最大直径2cm , 近似圆形 , 皮色不变、较粗糙 , 按之较硬且痛 , 日久破溃 , 有白色黏液流出 , 无特殊气味 , 约1月可自然收口 。曾就诊于省内各级医院 , 并经病理检查 , 未有明确诊断 , 服中西药年余 , 效不佳而转余诊治 。诊见:病人表情痛苦 , 神情倦怠 , 面色少华 , 肌肤欠温、较粗糙 , 臀及躁关节见多处肿块 , 突出皮肤表面 , 表皮色黄 , 触之较硬且痛 , 并见多处色素沉着 , 舌质暗淡、苔白腻 , 脉滑 。妇检:外阴大、小阴唇均见色素沉着 , 有约1cmx1cm大小肿块突出 , 触之疼痛 。阴道通畅 , 分泌物量多、色白 , 宫颈光滑 , 子宫前位 , 双附件无压痛 。诊断为痰核流注 。证属痰湿内阻 , 流注肌肤 。治以行气化痰 , 方以达原饮加减 。处方:厚朴、柴胡、黄芩、陈皮、黄连各10g , 草豆蔻、槟榔、知母、石菖蒲、青皮、五加皮、桑枝、白芍各15g , 甘草5g , 茯苓、白术各20g 。4剂 , 每天1剂 , 水煎服 。二诊:带下明显减少 , 包块缩小 , 无新包块形成 , 效不更方 , 继原方加减连服20剂治愈 。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
按达原饮原为邪伏膜原而设 。本例病人痰核流注日久不愈 , 可谓痰热深伏 , 但其发病部位不在膜原 , 而在周身肢体 。方中以槟榔祛伏邪、除瘴气 , 厚朴行气破戾气所结 , 草豆蔻除伏邪盘错 , 三药合用 , 药力直捣巢穴 , 使邪气溃败 , 速离膜原;茯苓、白术、白芍、陈皮健脾除痰;青皮、石菖蒲、黄连、知母、甘草助清热化痰之力;五加皮、桑枝祛风除痰 , 柴胡、黄芩清膜原痰热 , 引邪而达少阳、太阳 。诸药合用 , 使气机调畅 , 内外畅通 , 痰热化 , 痰核除 , 标本同治 , 故收显著效果 。[张颖.妇科验案2则.新中医 , 2006 , 38(1):89] 。
(二十九)急性球后视神经炎
男 , 16岁 , 学生 , 于1991年5月23初诊 。自叙两眼视力急剧下降伴球后牵引痛十余天 , 曾经中西医治疗(药物不详)七天未见好转 , 视力仍继续下降 , 并感头晕痛 , 纳差 , 脘腹胀满 。查见病人面色白 , 营养欠佳 , 精神萎靡 。舌苔厚腻、白如积粉 , 舌质红、有瘀斑 , 脉濡缓无力 。眼科视力右0.3 , 左0.05 , 球后按压痛 , 瞳孔双侧中等散大 , 光反应迟钝 , 眼底检查见双侧视网膜水肿 , 视乳头模糊 , 边界不清 , 隆起3PD , 中心凹反光均消失 , 余无特殊 。诊为双眼急性球后视神经炎 , 症属湿浊困遏膜原 , 气机失调 , 阳气郁而不升 , 致津液气血不能向上敷布 , 而使目窍失养 。治予透达膜原 , 宣散水湿 , 开启目窍 。方以达原饮加减 , 药用:厚朴10g , 草果10g , 黄芩15g , 柴胡12g , 石菖蒲10g , 藿香10g , 知母15g , 白芍10g , 桂枝10g , 槟榔12g , 川芎20g , 丹参20g , 王不留行20g , 以生姜三片 , 大枣3枚为引 , 每日1剂 , 水煎服;西药给予泼尼松、复合维生素B、肌苷、地巴唑口服 。治疗五天后视力右眼提高到0.5 , 左眼0.1 , 诉头晕痛消失 , 球后牵引痛及腹胀减轻 , 舌苔变薄 , 药已中的 , 原方去桂枝 , 余药不变 。十日后视力右0.7 , 左0.9 , 眼底见视网膜水肿消失 , 视神经乳头清晰、色淡 , 中心凹反光均可见 , 两侧视网膜可见散在渗出物沉着 , 右侧偏胜 , 原方加菟丝子20g , 五味子20g 。治疗一月后右眼视力0.8 , 左眼1.0 , 舌脉正常 , 余症悉消 。随访至今 , 视力巩固 , 未再复发 。
按急性球后视神经炎为眼科急症 , 因其发病急、预后差、易复发临床上常无良法 , 中医常规治疗 , 多从气血虚弱、肝肾不足和气滞血瘀论治 。而本例病人由于湿浊侵袭 , 膜原被困 , 疏泄失调 , 气血津液无以上供 , 非透达膜原不能奏效 , 故笔者选用达原饮 , 用其疏利湿邪 , 辟秽化浊 , 清湿中蕴热 , 燥湿宣中 , 佐桂枝解肌发表 , 托邪外出 , 加川芎、丹参、王不留行活血去瘀 , 开启玄府而收效 。透达膜原本为治疗温病之特殊治法 , 而笔者舍其常规用其治疗球后神经炎取效 , 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奥妙所在 , 同时 , 也显示了中医在治疗急症中的作用 。[张长银 , 陈伦志.急性球后视神经炎治验报告.中西医结合眼科 , 1994 , (2):121] 。
(三十)黑苔
张某 , 女 , 69岁 。1990年7月2日初诊 。病人自1985年以来 , 每年梅雨季节均出现黑苔 , 持续1月左右 。曾先后用多种中西药物治疗罔效 。此次出现黑苔已1月有余 。刻诊头昏沉重 , 倦怠乏力 , 胸脘痞闷 , 恶心作泛 , 舌如布裹 , 纳谷不香 , 大便溏 , 小溲短赤 , 舌苔黑腻 , 脉濡滑 。此乃内外湿邪相搏 , 伏于胸膈 。治拟开达膜原法 。处方:厚朴10g , 槟榔10g , 草果10g , 藿香10g , 佩兰10g , 陈皮10g , 法半夏10g , 黄芩6g , 知母6g , 茯苓15g , 甘草2g 。7剂服完 , 症状大减 , 黑苔已退 。嘱其原方续服7剂 , 以巩固之 。随访3年 , 未再复发 。
按病人肥胖 , 乃痰湿之体 , 加之梅雨季节 , 湿邪入侵 , 内外之湿 , 伏于胸膈 , 上熏于舌 , 以致出现脘痞胸闷 , 舌苔黑腻 。达原饮中加入藿香、佩兰、陈皮、法半夏 , 以加强芳香辟秽、化痰祛湿之效 , 药达病所 , 故收效颇为迅速 。[胡鸿明.黑苔从痰伏膜原论治三则.江苏中医 , 1999 , 20(10):33] 。
【临床应用】
(一)湿热郁遏之病毒感染性发热
治疗42例 , 总有效率100% 。服药最少者3剂 , 最多者12剂 。药用:槟榔20g , 厚朴10g , 草果9g , 知母15g , 白芍20g , 黄芩15g , 甘草3g 。加减:邪传少阳 , 恶寒发热明显者加柴胡;邪传太阳 , 表证明显者加羌活;邪传阳明 , 发热重恶寒轻者加葛根;邪传入里 , 出现腹泻、便秘 , 苔黄者加大黄 。舌无苔者或舌苔出现白燥或黄燥者禁用 。[高蓉 , 柳涌.达原饮治疗病毒感染性发热42例.中国中医急症 , 2007 , 16(11):1357] 。
(二)癌性发热
治疗42例 , 连续级药T天 , 总有效率73.8%、药用;槟榔15g、黄苓15g , 厚朴10g , 白芍15g , 知母10g , 柴胡15g , 生地20g , 丹皮10g , 甘草5g 。加减法:脾虚气弱者 , 加黄芪、百合、生山药;肝郁气滞者 , 加郁金、佛手、当归;湿热蕴结者 , 加黄柏、苍术、虎杖;阴虚火旺者 , 去厚朴 , 加地骨皮、玄参、麦冬、秦艽 。[申建中.达原饮加减治疗癌性发热42例临床观察.2010 , 42(4):36] 。
(三)病毒性脑炎
治疗21例 , 总有效率90.5% 。服药时间最短为3天 。药用:槟榔、草果、黄芩、知母、芍药各6g , 厚朴、甘草各3g , 随症加减:热伤津液不显去匆母 , 芍药;芳不自厚腻去草果;热重于湿加生石膏 , 柴胡、金银花;兼表证 , 头痛显贝香薷、藿香、石直蒲;恶心呕吐陈皮、竹茹、半夏;咳嗽明显加生侧柏叶、杏仁、象贝;咽痛加射干、青黛;食滞不化加焦山楂、神曲、鸡内金;嗜睡肢倦加滑石、生薏苡仁 。[陈蓓华.达原饮治疗21例病毒性脑炎的体会.中国中医急症 , 1999 , 8(4):188] 。
(四)急性支气管肺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31例 , 治疗14天 , 总有效率96.8% , 痊愈率87.1% 。药用:厚朴(后下)、草果(后下)、白芍、知母各9g , 黄芩15g , 贯众、柴胡各12g , 生石膏(先煎)30g , 槟榔、甘草各6g 。[梁桥秋.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支气管肺炎31例疗效观察.新中医 , 2005 , 37(7):59] 。
(五)肺脓肿
治疗23例 , 7天为一疗程 , 服药2个疗程 。总有效率95.65% 。在西医常
规治疗的基础上 , 以达原饮加减:黄芩15g , 槟榔15g , 厚朴10g , 草果10g , 金银花15g , 蒲公英30g , 地龙15g , 蝉蜕15g 。随症加减:高热口渴者 , 加用生石膏、栀子;痰壅气急者 , 加用葶苈子、海蛤壳;脓液偏多 , 不易排出者 , 加薏苡仁、桔梗;胸胁疼痛剧烈者 , 加广郁金、当归须;出现水饮者 , 加用生牡蛎、丝瓜络;久则气虚者 , 加党参、黄芪 。[曾仕富 , 左明晏.达原饮加减治疗肺脓肿23例.中国中医急症 , 2012 , 21(11):1865] 。
(六)结核性胸膜炎并胸腔积液
在西医常规化疗的基础上 , 运用达原饮加减治疗53例 , 30天为一疗程 。坚持服药6个疗程 。总有效率88.67% 。药用:槟榔、厚朴、草果、黄芩、知母、白芍、干姜、丹参、百部 。临床加减:发热恶寒者 , 加用柴胡、银柴胡;口苦干呕者 , 加用黄连、法半夏、生姜;胸胁疼痛剧烈者 , 加白芥子、当归须、郁金、赤芍;水饮不净者 , 加用路路通、通草、生牡蛎、泽泻、丝瓜络;阴虚口干者 , 加用北沙参、麦冬;兼有气虚、神疲、气短、出汗、面色黄白者 , 酌加太子参、黄芪、五味子 。[左明晏 , 许从莲 , 陈杰.达原饮加减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53例.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 2012 , (11):80](七) 胆肠Roux-Y吻合术后逆行性胆道感染
治疗25例 , 有效率96% 。药用:槟榔、柴胡15g , 草果、大黄(后下)各6g , 厚朴、知母、芍药、黄芩、半夏、枳实各9g 。[张嵩 , 燕勇.中西医结合治疗胆肠Roux-Y吻合术后逆行性胆道感染25例报道.甘肃中医 , 2001 , 14(5):28-29] 。
(八)湿阻三焦型失眠
治疗32例 , 疗程均为1个月 。疗效与艾司唑仑相近 。药用:槟榔15g , 厚朴10g , 草果10g , 知母10g , 木香15g , 杏仁10g , 通草20g 。心悸 , 加用柏子仁30g;纳差 , 腹胀 , 加用茯苓10g , 砂仁15g;易怒 , 情绪不稳 , 加用柴胡10g , 黄芩4g 。每日1剂 , 每日3次 。[杨东东 , 陈寒冰.达原饮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四川中医 , 2010 , 28(6):74-75] 。
(九)湿浊型2型糖尿病
治疗21例 , 共服用14天 , 总有效率为86% 。药用:槟榔10g , 厚朴10g , 白芍药15g , 黄芩10g , 知母10g , 草果仁10g , 甘草6g 。[鹿根启.达原饮加味治疗湿浊型2型糖尿病21例.河南中医 , 2010 , 30(12):1233-1234](十)荨麻疹
治疗14例 , 疗程4周 , 有效率90% , 复发率23% , 优于西替利嗪组 。药用:槟榔、厚朴、知母各10g , 草豆蔻(后下)4g , 芍药15g , 黄芩12g , 甘草6g , 柴胡、荆芥、防风各10g 。[杨瑞海 , 林少健.达原饮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辽宁中医杂志 , 2004 , 31(3):223] 。
(十一)春季结膜炎
湿浊郁遏脉络之伏邪上犯 , 郁遏脉络 , 气滞血瘀而成 。14剂为一疗程 。显效62% , 有效38% 。药用:黄芩3~6g , 知母6~10g , 厚朴6~10g , 槟榔3~10g , 草果3~6g , 甘草3~6g , 白芍3~10g 。湿热重者加苦参6~30g , 黄柏3~10g , 寒湿者加苍术6g , 白术10g , 羌活3~6g , 防风3~6g , 病程长 , 结膜呈污棕色者加红花3~6g , 荆芥3~6g 。[洪振森.达原饮加味治疗春季结膜炎.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 1998 , 8(2):116] 。
【临证提要】
本方为吴又可治疗邪伏膜原的基本方 。吴又可根据邪气分传表里之不同 , 提出了一系列加减法:胁痛、耳聋、寒热、呕而口苦 , 此邪热溢于少阳经也 , 本方加柴胡一钱;腰背项痛 , 此邪热溢于太阳经也 , 本方加羌活一钱;目痛、眉棱骨痛、眼眶痛、鼻干不眠 , 此邪热溢于阳明经也 , 本方加干葛一钱 。早服达原饮一剂 , 午前舌变黄色 , 随现胸膈满痛 , 大渴烦躁 , 此伏邪即溃 , 邪毒传胃也 , 前方加大黄下之 。
达原饮自创立以来 , 颇受历代医家推崇 , 其演变方也较多 , 如刘松峰(《松峰说疫》)之松峰达原饮 , 即原方去知母、黄芩 , 易以黄柏燥湿 , 栀子泻火 , 加茯苓利小便 , 加强清热利湿之功 。樊开周新定达原饮(《广温热论》)即原方去芍药 , 加枳壳、焦山栀、豆豉、鲜荷叶、六一散 , 并加芦根一两、细辛二分煎汤代水 , 以加强清化理气之功 。雷丰(《时病论》)之宣透膜原法 , 即原方去芍药 , 加藿香、半夏、生姜 , 加强燥湿化痰之力 。薛生白(《湿热病篇》)之湿热遏阻膜原方 , 即原方去知母、芍药、黄芩 , 加柴胡、藿香、苍术、半夏、石菖蒲、六一散 , 以增强清化湿热之功 。俞根初(《通俗伤寒论》)之柴胡达原饮 , 原方去知母、白芍 , 加柴胡、枳壳、青皮、桔梗、荷梗 , 以增强理气宣达之力 。以上方剂俱可临证根据病情选用 。
本方今用于各种发热性疾病的治疗 , 卓有疗效 。张士卿用达原饮化裁治疗小儿疫毒或湿热夹滞发热 , 用抗菌素治疗无效者 。临床应用时 , 以发热、腹胀、大便干或便稀不爽、舌微红、苔白或黄厚而燥腻为诊断要点 。如脾失健运、脘腹胀甚者 , 可加苍术、枳壳、陈皮;内有积食者 , 加焦三仙、鸡内金;胁痛 , 呕而口苦 , 柴胡、延胡索;高热者 , 加石膏;恶心呕吐者 , 加竹茹;汗多者 , 加丹皮、浮小麦;头身痛、畏寒重加羌活、防风;肺气不宣、咳嗽者 , 加杏仁、炙麻黄;外感热毒、咽喉肿痛者 , 加银花、连翘、射干、僵蚕、牛蒡子;暑湿内伏者 , 加藿香、佩兰;鼻塞者 , 加苍耳子;口唇干者 , 加芦根;咳嗽痰多者 , 加桔梗、瓜蒌皮、莱菔子;若邪郁少阳胆腑 , 枢机不利 , 合蒿芩清胆汤;若胃浊不降、郁热内生 , 则合升降散 。[万亚雄 , 张士卿.达原饮治疗小儿发热经验探讨.中国实用医药 , 2008 , 3(6):82-83]本方也可用于多种内伤疑难杂症 , 其要点在于病机 , 只要有脾胃失和 , 痰湿壅阻或湿热内蕴 , 内外、上下气机不畅 , 均可应用本方 。故临床报道 , 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等 , 本方应用颇广 。
达原饮对便秘有较好疗效 , 临床可用于湿秘 , 即湿邪阻滞 , 大肠气机不畅 。其临床特点是:大便排出困难 , 便后有大便不尽感 , 不甚干结 , 伴或不伴腹胀 , 舌苔白厚腻或厚浊甚至如积粉 。血瘀者 , 加活血之莪术、桃仁;脾虚者 , 加白术 。[梁自平 , 冯汉财 , 陈延.达原饮治疗湿阻便秘经验略谈.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2010 , 16(10):227]同时 , 达原饮也可治疗腹泻 , 其症常见身热 , 口渴 , 头痛身痛 , 腹痛腹胀 , 泻下粪便色黄而臭 , 泻后腹痛减轻 , 小便少 , 舌苔黄腻 , 脉滑数 。以上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
特色 。本方也可用于黄疸的治疗 , 热重于湿 , 合茵陈蒿汤 。湿邪久困 , 脾虚者 , 合香砂六君子汤 , 或参苓白术散 。
对于癫狂、失眠 , 病久或痼疾邪气藏伏膜原 , 心脑受扰 , 神无所依 , 均可予达原饮疏利透达盘结膜原之邪 , 而使病情缓解 , 临证使用勿拘泥吴氏成规 , 但见舌上腻苔即可 , 常是苔退症减 , 苔净病痊 。王洪图认为 , 遇有严重失眠者 , 虽无半表半里之象 , 但见伴有脾胃失和 , 痰热内扰之征者 , 温胆汤无效 , 可选用该方 。
【达原饮的作用与功效】此外 , 需要注意的是 , 用此方治疗时 , 一般草果剂量不宜过大 , 以恐苦燥伤津 。若病人系阴虚之体或温病人营血者本方当慎用 。
推荐阅读
- 关于养狗的常识 怎么养狗
- 关羽有后代留下来吗 周瑜怎么死的
- 花店买的花束怎么养 鲜花怎么保鲜
- 如何评价陈凯歌的审美品味
- 为什么大多数散户交易经常赔钱还赔的很厉害
- 为什么人会有挖掘规律把一个事物做到极限的倾向
- 中国邮政银行什么时候成立的
- 为什么日漫的结局大多让人累觉不爱
- 物种间捕食和寄生关系的形成是怎样的
- 老人气短 多种疾病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