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五节壮医对毒药和解毒药的使用及对中毒防治的特色_2

4.解蛊毒[br](1)吉利草[br]晋代稽含《南方草木状》云:"吉利草,其茎如金钗股,形类石剧,根类苟药,交广俚俗多畜蛊毒,唯此草能解之极验,吴黄武中,江夏李侯以罪徒合浦,始入境,遇毒,其奴吉利者,偶得是草,与侯服,遂解,吉利即循去,不知所之,侯因此济人,不知其数 。"这是用吉利草解蛊毒的最早病例记载,实际上这正是广西合浦县土著民族治疗蛊毒的经验,而且是以壮族为主,因为《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有"合浦蛮俚皆应之"的记载,说明合浦曾是假人活动的地方 。到了清代谢启昆的《广西通志》中尚有吉利草产于上林县的记载 。但历代本草著作中没有吉利草的记载 。《岭外代答》和《桂海虞衡志》也没有谈到吉利草 。可见,从晋代到清代吉利草一直是在壮族民间使用,没有经文人之手而登上"大雅之堂" 。可惜,目前实地调查仍未发现此药 。[br](2)菱香草[br]根据道光元年(1821年)谢云修《义宁县志》记载,当地出产的菱香草晒干后香气经年不散,"能辟蛊" 。现在壮族民间仍有人用菱香草来预防蚊虫、蛙虫等,现又称为"灵香草" 。[br](3)囊荷[br]据清代舒启《柳州府马平县志》记载,当地出产的囊荷"能治蛊" 。唐代王焘《外台秘要》曾介绍用囊荷置席下来诊断蛊毒,是蛊毒则不肯卧 。说明岳、\'襄荷确实有防治蛊毒的功效 。[br](4)芸香[br]据清代杨家珍《天河县乡土志》记载,当地出产的芸香"可辟蛊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