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06年医药科研领域大事回顾
■艾滋病可看作慢性病[br]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和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1月21日发表今年度艾滋病报告 。报告称从全球范围看,艾滋病的扩大势头正在减缓 。不过全球感染人数在去年一年中还是增加了约430万人,达到约3950万人 。而我国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人数在今年飙升了近30%,增至183733人,其中40667人已发病 。[br]患上艾滋病就意味着死亡几乎是现在人们关于艾滋病的一种常识 。然而,今年的艾滋病防治和研究的结果,可能会转变人们的观点,即艾滋病将不是绝症,可以把它看作是与心脑血管病相似的另一种慢性病 。[br]美国的布鲁斯·沙克曼(BruceSchackman)等人进行了一项大型研究 。他们对美国18个医疗单位所提供的7000名HIV感染者进行了调查 。研究证实,确诊HIV感染后,感染者的预期寿命可以达到24年,而且这不是单个人的最高预期年限,而是HIV感染者的平均存活年限 。这也意味着,艾滋病只是一种慢性病,而非迅速死亡的绝症 。对它的这种新的评估至少可以让人们减少对艾滋病的恐惧和不安,其存活平均年限甚至比癌症这样的绝症还要长 。[br]但是,用以支撑HIV感染者高存活年限的基础却是昂贵的费用,要使HIV感染平均生存24年,平均每人的医疗花费是60万美元 。原因在于,要维者持较长的存活年限,就需要使用较为有效和昂贵的治疗药物 。在美国,现在对HIV感染者的维持治疗费是每年约25200美元,这个费用比上世纪90年代末期增加了近40% 。但是,与此相对应的是,过去由于没有有效而昂贵的药物,HIV感染者确诊后的预期寿命只有近10年 。[br]现在,在临床上,医生认为HIV感染者的预期寿命可以达到20年或更高,而沙克曼等人进行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一推论 。有意义的是,HIV感染者的终生治疗费用与心脏病和其他女性慢性病患者的治疗费用大致相等 。由医疗费用得出的结论同样是,艾滋病已经成为慢性病之一 。[br]■干细胞研究在逆境中前行[br]由于伦理的制约、宗教界的干预以及一些国家政府对干细胞研究的禁令,胚胎干细胞的研究一直处于进退维谷的地步 。[br]例如,美国总统布什于7月19日首次否决了支持胚胎干细胞研究的法案(编号为H.R.810) 。他认为,为了科研目的,给予生命,又让它死去,这是让人无法接受的 。德国总理默克尔12月在接受德新社采访时表示,对于德国科学界不久前关于允许自由对来自国外的人体胚胎干细胞进行试验的要求,她是坚决反对的 。德国法律也规定,不允许德国科学家“杀害”人体胚胎以获取干细胞 。而对于从国外进口的人体胚胎干细胞,也必须要证明在2002年1月1日前获取的才能进行试验 。正是因为如此,今年,许多国家的干细胞研究陷入低谷 。[br]但即使这样,也阻止不了科研人员对干细胞研究的步伐,不过现在做这类研究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有效避开伦理问题,也就是不伤害干细胞 。可见,即使研究人员做出种种努力,也似乎是在戴着伦理的“脚镣”前进 。[br]不过,干细胞研究的新机遇在年末有所显现 。12月,澳大利亚众议院通过新法案,取消了对克隆人类胚胎用于干细胞研究的禁令,这意味着澳大利亚科学家将可以合法地开展治疗性克隆研究 。[br]■我国乙肝防治指标更具体化[br]据专家估计,目前我国慢性乙肝患者为2000万人 。为了全面控制乙肝,我国卫生部于今年制定了2006年~2010年的防治乙肝规划 。其具体任务是,采取免疫预防为主、防治兼顾的综合措施,优先保护新生儿和重点人群,有效遏制乙肝的高流行状态 。至2010年,使我国人群乙肝发病率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显著下降,并减少由乙肝引发的肝硬化和肝癌的死亡 。[br]具体目标要达到:1.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1%以下;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7%以下;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已低于7%的省,在原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的基础上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新生儿全程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达到90%以上;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率以县为单位,东部省区、中部省区、西部省区分别达到90%、80%、75%;2002年后出生的未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95%以上得到补种;人群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建立健全对从事乙肝防治工作的医疗机构和人员的资质认证和考核制度,并对从事乙肝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全员培训;建立完善的乙肝流行病学监测和实验室检测网络;实行安全注射,预防接种及医疗注射全部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材,实施国家免疫规划预防接种使用一次性自毁式注射器材 。[br]如果上述目标能够达到,我国的乙肝防治将会步入新的阶段 。[br]■接种疫苗预防癌症[br]WHO对今后20年全球癌症的发展有一个估计,即新患者将由目前的每年1000万人增加到1500万人,因癌症而死亡的人数也将由每年的600万人增至1000万人 。因此,癌症防治仍然是人类医药事业发展中的头等大事 。尽管对癌症的防治,人们可以找出诸多方案,如改变饮食结构、调整身体状况、防治大气污染等来应对,但与其说这些措施是防治癌症的必然措施,还不如说它们是改善人类整体健康状况的必然措施 。今年,出现了一种针对性很强的癌症防治措施,那就是终于有一种预防特异癌症的疫苗问世,这就是默克公司预防宫颈癌的疫苗加德西尔(Gar-dasil) 。[br]从效果和功能上来看,可以将癌症疫苗分为预防、治疗或预防与治疗作用兼有的三类,但现在主要是第一类 。[br]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于今年6月8日批准加德西尔上市,这种疫苗可以预防人乳头状瘤病毒(HPV)6、11、16、18型引起的疾病,主要包括宫颈癌、生殖器疣(尖锐湿疣)、原位宫颈腺癌等,适合9~25岁的女性使用,最短有效期为5年,有效性可达到95%~100% 。[br]然而,这一疫苗也受到美国国家疫苗信息中心(NVIC)的批评,他们认为加德西尔在少女时期用药并不安全,并指责FDA和默克公司不够绝对诚实 。因为在临床试验阶段,FDA允许默克公司使用了含有安慰剂的可反应铝(含有225微克铝,默克公司和FDA均未公布安慰剂里到底含有多少铝),而并不是不可反应的生理盐水安慰剂 。对于临床测试的药物或疫苗而言,可反应铝可能会使试验者表面上看起来十分安全 。[br]也许加德西尔还有这样或那样问题,也许其全面上市还需要时间,但无疑这是人类征服癌症的第一种疫苗 。而这种疫苗的产生正应了一句老话:“解铃还需系铃人” 。因为宫颈癌致病因素最明确,90%的宫颈癌患者检测HPV抗体为阳性,超过2/3的病例可以归咎于16型和18型两种类型的HPV感染,所以针对该种癌症的疫苗才能能最早被研制出来,这也是癌症病因学对人类的启示 。[br]当然,癌症疫苗并非仅仅是加德西尔一种 。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研究人员今年也开始了对名为TroVax的癌症疫苗进行临床试验 。开发Trovax疫苗的想法最初是由英国曼彻斯特佩特森癌症研究所提出的 。研究人员发现,癌症患者免疫系统不把癌细胞看作异体细胞并攻击它们,类似情况也出现在孕妇和胎儿身上——胎儿也包含外来细胞,但孕妇并不排斥胎儿 。因此研究人员认为,癌症患者和孕妇身上可能都有某种相同的蛋白质 。结果,他们在癌细胞表面发现了5T4蛋白质,在胎盘和胎儿身上也发现了这种蛋白质 。利用基因技术,研究人员使身体能产生对付5T4蛋白质的抗体,从而研制出了这种疫苗 。该疫苗可防止在接受手术或药物治疗后癌症复发 。与加德西尔不同,Trovax疫苗是具有治疗功能的疫苗 。因此,一旦成功其意义将更为重大 。[br]■心脑血管病防治任重道远[br]每年全球因心脏病和卒中死亡的人数为1750万,在每3个死亡者中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居致死原因首位 。预计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增加50%,而且死亡人数的80%分布在中低收入国家 。在我国,估计每年有26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因此,防治心脑血管病意义重大 。[br]高血压在我国已呈现快速增加势头,全国现有1亿多高血压患者,每年新增患者350万人,患病率每10年增加50% 。但人们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仅为30.2%、24.7%和6.1% 。我国高血压普遍存在着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残疾率高,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三高”、“三低”特征 。全国高血压发病率有北方高于南方、男性高于女性的特点 。而且,近年农村地区高血压发病率快速上升尤为明显,“城乡差别”在明显减少 。[br]预防高血压,相关要求是做到“成人每年至少测一次血压”、“高血压患者应坚持长期规范化治疗”以及“血压应控制至140/90毫米汞柱以下” 。我国今年高血压日(10月8日)的主题是“降压达标”(即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而目前此项达标率不足6% 。原因在于,一是患者不按医嘱,未坚持服药;二是没有治好原发病;三是忽视生活调理,未消除诱因;四是用药不当 。[br]12月初,由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牵头的“第二次中国临床血脂控制状况多中心协作研究”得出结论,目前国内临床上不依从现行《血脂异常防治建议》启动调脂药物治疗的比例接近一半;95%的调脂药物治疗符合启动药物治疗的相关标准,调脂治疗达标率明显上升,但高危和极高危患者的调脂治疗与国际上的新指南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这一由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21家省部级医院和6家地市级医院共同完成的研究同时显示,他汀类药物存在“一枝独秀”的现象,一方面说明与此类药物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最多,更被临床医生熟知和认同,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医生更多地把此类药物看作“二级预防药物”,而不仅仅是“调脂药物” 。[br]12月1日,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公布了首部综合反映我国心血管病流行及防治研究现状的年度权威报告——《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5》 。该报告入选的资料经过严格的评估,根据循证医学要求,证据级别多达到Ⅰ级和Ⅱ级水平,因而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该报告中的四大关注点值得我们重视:第一,高血压是第一危险因素;第二,平均吸烟年龄提前、一半不吸烟者吸“二手烟”、男性吸烟率高;第三,高胆固醇血症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低;第四,超重问题严重,儿童肥胖人群形成 。[br]■慢阻肺防治步入新阶段[br]对医学界来说,慢阻肺的防治是一个重大的挑战性课题 。但是,对于这种疾病的防治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然而,就在今年,这种状况有所改观 。11月4日,“中国慢阻肺联盟”在广州成立 。这一由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和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共同发起的联盟,其主要成员包括我国各省市的呼吸学科专家和相关医护人员 。[br]该联盟的主要发起人、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院士介绍,中国慢阻肺联盟成立后,一是提高广大医护人员、患者对慢阻肺的治疗信心和治疗管理水平,整合利用全国资源,摸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疗管理模式,开展系统性的医护人员医学继续教育,探索群防群治的方案;二是为国家卫生决策提供建议,如降低慢阻肺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环境污染、职业危害等;三是建立以医院为特色的患者教育平台,对患者进行长期定期教育,提高疾病认识 。[br]这一联盟的成立有助于切实提高慢阻肺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br]■我国药理学研究走向世界[br]7月7日在京闭幕的第十五届世界药理学大会,是我国第一次主办世界药理学大会 。来自世界64个国家和地区的3100多名代表注册参会,其中国内代表约占1/3 。在药理学界,世界药理学大会无论从申办程序,还是大会规格与规模,都可以与体育界的奥运会相媲美 。此届大会的申办成功和圆满结束,可以说是凝聚了我国药理学界老、中、青三代人的心血 。[br]在为期6天的学术交流中,23位国际顶级药理学相关领域的科学家做了精彩的大会发言,其中包括我国的3位专家;来自生物、医学、药学等学科领域的300多名国际知名专家分别在42个专题会上进行了学术报告,其中我国专家有20多位 。内容涉及药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生物物理学、解剖学等,基本涵盖了药理学的各个方面 。我国学者参与程度之高,是往届世界药理学大会未曾有过的现象,约1100名国内药理学研究人员提交学术论文参会 。[br]有关专家认为,这次大会在北京的成功举办,搭建了我国药理学研究人员与国际药理学界交流的平台,标志着我国药理学研究已经走向世界,也必将为我国药理学事业的发展和创新药物的研发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
推荐阅读
- 为什么人会有挖掘规律把一个事物做到极限的倾向
- 老人眼皮肿胀要警惕
- 老人养生先要防病
- 糖尿病是否与治疗HIV的药物有关
- 糖尿病患者可用的甜味剂
- 小学生的一周早餐
- 男性肺积水怎么治
- 治疗阳痿早泄吃什么药好呢
- 必知子宫肌瘤的蛛丝马迹
- 为什么种过花椒树的土地一个周期不能再种植花椒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