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知 礼仪知识:畲族礼仪

【历史新知 礼仪知识:畲族礼仪】【生育习俗】
畲族历来重视生儿育女 。怀孕妇女虽然照常参加生主劳动,但受到村人爱护和照顾,不让其干重活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畲族妇女分娩都在婆家 。临产时都要坐在矮板凳上,待婴儿出生后,婆婆或接生婆才近前帮忙 。她们认为“分娩不洁”,以免污天秽地,冲撞“神明” 。因此,在孕妇分娩时,要点燃一束干茅草或破纸伞,驱除房间秽气 。而后,拿一产妇的旧裤子和用红纸剪成裤样贴在门楣上,以示“避邪”,使婴儿顺生 。婴儿产后,胎盘未出,要将婴儿的脐带缚在木上,待它自然脱落后,是男婴,就把毛筒劈成竹片断脐;是女婴,即用吹火管劈成竹睡断脐 。随后,用麻丝将脐带缚好 。婴儿和产妇都有杉树叶和香镜(天南星科,石菖)汤洗浴 。婴儿断脐沐浴后,男婴用生父旧衣包裹,女婴以生母旧衣包裹,产妇和婴儿在一个月内洗脸、洗澡、洗足都要用香镜汤 。由于卫生条件差,产妇因难产得不到及时抢救和婴儿因断脐不洁,感染破伤风死亡现象时有发生 。
【命名习俗】
畲民命名取正名外,还有奶名和谱名 。奶名即乳名或小名 。常因保护神的不同甘共苦而分别冠以“石”(石将军)“奶”(奶娘陈靖姑)、“佛”(神佛)等字 。修宗谱进取的名字中谱名,见于灵堂神主牌、墓碑 。谱名的命名对象按世系、排行而定,由讳名(世名)、字、行第三者组成 。一般每一世(代)同辈用同一个字头 。行每同一辈按出生年月时辰先后依次排列以“念、大、小、百、千、万、”字,周而复始循环使用,叫“暗行” 。其排行用字则为:“雷姓缺‘念’,钟无”‘千’,男人无‘一’,女无‘二’,蓝姓五六两样生 。”按族内规定雷姓排行仅用“大、小、百、千、万”五字;钟姓用“念、大、小、百、万”五字;男丁排行序数从二开始,如“蓝念二郎”、“蓝念三郎”等;女丁排行从一开始,要缺二,如“蓝念一娘”、“蓝念三娘”,要把“一郎”和“二娘”让给未满16岁就夭折的男女 。
畲族谱名带有神秘性,晚辈对自身讳字行第不得面知,仅在祭祖或重修宗谱时开启才能阅看 。因此,某人逝世时,亲属要向族长索取谱名;对于外嫁女人,生前做“寿材”(棺木)需要“名行”与“暗行”时,她的史弟向族长索要,族长将其行第写明用红纸封好 。待举行洒宴时,外甥再将红纸包安置在“棺木” 内,俗称“讨位” 。红纸包要待棺木主人逝世时才能启封 。女性生前工是未做棺木,死后,外甥要脆在母舅面前为母亲“讨位” 。
【丧葬习俗】
畲族人几享年50岁以上死者为寿终正寝 。整个丧葬之礼与婚礼场面同样热闹,俗称“老喜丧” 。先为死者梳洗更衣,孝男孝女执陶罐到溪河边,点燃三支香,烧化纸钱唱〈〈买水歌〉〉 。唱完 。向河里舀水,俗称“买水” 。舀水时,死者是男,要舀顺流水,以示男在天;是女,要舀逆流水,以示女居地 。清水舀回后,要放在火炉上暖几分种,用白布在水中浸湿,在死者胸前揩三下,背后揩四下 。死者不论贫富,衣着要新,旧衣和有口袋的衣服以及钱、米和有文字之物不能装殓 。死者着黑色衣服,衣服有单、夹与棉的不同,穿衣以重数计算,一般上身9重,下身3重 。女性则戴上结婚时竹制的三角形头冠 。衣毕,为其理发(一般人病时就已理好头发)或梳头 。这个过程均伴哭歌 。死者梳穿戴完毕,从卧房移到后厅 。用两条板凳、四块木板、一张草席为死者支起一张“灵庆” 。而后,用炉灰裹成 10个小粽子,缚在一枝桃枝上,放到遗体的旁边,人殓时扔到河里 。有“祖图”的畲族村,遇上50岁以上的亡者,在其厅堂悬挂“祖图”3天 。吊唁死者,打破哀伤寂寞的局面,增加“红也喜事,白也喜事”的气氛 。死者装殓时间要择海水涨潮时分,忌讳“重丧日”和“三丧日” 。装殓时,丧女哭唱《落棺歌》 。畲家报丧时,报丧者反穿衣服,引人注目,奔丧者哭唱《思亲歌》 。
古时,畲族每个人都有一个讳名行位 。男人死后,孝男要向族长讨行位 。女人死后,孝男要向母舅讨行位 。讨位时,孝男手端托盘,内点蜡烛一合,放米酒两杯和缠有红纸的鸡腿1对走向母舅桌前,双膝跪地,高举托盘唱《讨位歌》 。做阴功德是畲族超度灵仪式 。做阴功德时,在丧家厅堂布置起“师爷间”,仪式由畲族巫师执行 。
畲家下葬过程均以歌代哭,亲眷戚友唱《起棺歌》、《路祭歌》、《劝酒歌》、《跪祭歌》、《进葬歌》、《回垄歌》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