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怎么用?《药征》 人参
主治心下痞坚、痞硬、支结也 。旁治不食呕吐、喜唾、心痛、腹痛、烦悸 。
【考证】
木防己汤证曰∶心下痞坚 。
以上一方 , 人参四两 。
人参汤证曰∶心中痞;又曰∶喜唾、久不了了 。
桂枝人参汤证曰∶心下痞硬 。
半夏泻心汤证曰∶呕而肠鸣、心下痞 。
生姜泻心汤证曰∶心下痞硬、干噫食臭 。
甘草泻心汤证曰∶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又曰∶不欲饮食、恶闻食臭 。
小柴胡汤证曰∶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又云∶胸中烦 。又云∶心下悸 。又云腹中痛 。
大半夏汤证曰∶呕而心下痞硬 。
茯苓饮证曰∶气满、不能食 。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证曰∶食入口即吐 。
桂沉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证 , 不具也 。(说在互考中)
六物黄芩汤证曰∶干呕 。
白虎加人参汤证 , 不具也 。(说在互考中)
生姜甘草汤证曰∶咳唾涎沫不止 。
以上十四方 , 人参皆三两 。
柴胡桂枝汤证曰∶心下支结 。
干姜人参半夏丸证曰∶呕吐不止 。
四逆加人参汤证 , 不具也 。(说在互考中)
以上三方 , 其用人参者 , 或一两半 , 或一两 , 而亦三两之例 。
附子汤证 , 不具也 。(说在互考中)
黄连汤证曰∶腹中痛、欲呕吐 。
旋复花代赭石汤证曰;心下痞硬、噫气不除 。
大建中汤证曰∶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 。
以上四方 , 人参皆二两 。
上历观此诸方 , 人参主治心下结实之病也 。故能治心下痞坚、痞硬、支结 。而旁治不食、呕为则按∶人参、黄连、茯苓三味 , 其功大同而小异也 。人参治心下痞硬而悸也 , 黄连治心中烦而悸也 , 茯苓治肉 筋惕而悸也 , 不可不知矣 。
【互考】
木防己汤条曰∶心下痞坚 , 愈复发者 , 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是人参芒硝 , 分治心下痞硬之与痞坚也 。于是乎可见古人用药不苟也 。盖其初 , 心下痞坚犹缓 , 谓之痞硬亦可 , 故投以人参也 。复发不愈 , 而痞之坚必矣 , 故投以芒硝也 。半夏泻心汤 , 脱硬字也 。甘草泻心汤 , 此方中倍甘草 。生姜泻心汤 , 加生姜之汤也 。而共云治心下痞硬 , 则此方脱硬字也明矣 。吴茱萸汤、茯苓饮、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六物黄芩汤、生姜甘草汤 , 皆人参三两 。而云治咳唾涎沫、呕吐下利 , 不云治心下痞硬 。于是综考仲景治咳唾涎沫 , 呕吐下利方中 , 其无人参者 , 有居八九 。今依人参之本例 , 用此五汤施之于心下痞硬 , 而咳唾涎沫呕吐下利者 , 其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 其证不具也 。其云∶发汗后身疼痛 , 是桂枝汤证也;然则芍药、生姜、人参之证 , 阙也 。说在《类聚方》 。
白虎加人参汤四条之下 , 俱是无有人参之证 。盖张仲景之用人参三两 , 必有心下痞硬之证 。
半夏丸 , 依本治之例 , 试推其功 。心下有结实之毒 , 而呕吐不止者实是 。主之大抵与大半夏汤之所主治也大同小异 , 而有缓急之别 。
四逆加人参汤 , 其证不具也 。恶寒脉微而复利 , 是四逆汤之所主;而不见人参之证也 。
此方虽加人参仅一两 , 无见证 , 则何以加之?是脱心下之病证也明矣 。附子汤证不具也 。此方之与真武汤 , 独差一味 。而其于方意也 , 大有迳庭 。附子汤 , 术、附君药 , 而主身体疼痛 , 或小便不利 , 或心下痞硬者 。真武汤 , 茯苓、芍药君药 , 而主肉 筋惕 , 拘挛呕逆 , 四肢沉重疼痛者 。
旋复花代赭石汤 , 其用人参二两 , 而有心下痞硬之证 , 此小半夏汤加减之方也 。二两疑当作三两也 。
【辨误】
甄权曰∶参补虚 。误矣 , 此言一出 , 流毒千载 。昔者张仲景之用参也 , 防己汤莫多焉 。
其证曰∶支饮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 。未尝见言补虚者也 。又曰∶虚者即愈 , 实者三日复发 。复与而不愈者 , 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 。此其所由误者乎?则有大不然 。盖汉以降 , 字诂不古者多矣 , 则难其解 。古语曰∶有为实也 , 无为虚也 , 故用防己汤 。而心下痞坚已 , 虚而无者 , 则即愈也 , 虽则即愈也 , 心下痞坚 , 犹实而有者 , 三日复发 , 复与防己汤而不愈者 , 非特痞硬 , 即是坚也 , 非参之所主 , 而芒硝主之 , 故参如故 , 而加芒硝、茯苓 。由是观之 , 不可谓参补虚也 。孙思邈曰∶无参 , 则以茯苓代之 , 此说虽误 , 然参不补虚 , 而治心下疾也 , 亦足以征耳 。盖参补虚之说 , 于甄权 。滔滔者天下皆是 , 本草终引广雅五行 , 记是参之名义 , 而岂参之实乎 , 学人详诸 。余读本草 , 至参养元气 , 未尝不发书而汉也 。曰∶呜呼 , 可悲哉 , 人之惑也 。所谓元气者 , 天地根元之一气也 , 动为阳 , 静为阴 , 阴阳妙合 , 斯生万物 , 命其主宰 , 曰造化之神也 。而人也者 , 非造化之神也 , 故人生于人 , 而神不能生人 , 况于元气乎?夫人之元气也 , 免身之初 , 所资以生 , 医家所谓先天之气也 。养之以谷肉果菜 , 所谓后天之气也 。虽然 , 元气之说 , 圣人不言 , 故经典不载焉 。战国以降 , 始有斯言 。冠子曰∶天地成于元气 。董仲舒《春秋繁露》曰∶王正则元气和顺 。扬雄解嘲曰∶大气含元气 。孔安国《虞书注》曰∶昊天谓元气广大 。《汉书·律历志》曰∶大极元气 , 函为一 。班固《东都赋》曰∶降烟 , 调元气 。此数者 , 皆言天地之元气 , 而非人之元气也 。《素问》曰∶天之大气举之 , 言系地于中而不坠也 。又曰∶三焦者 , 原气之别使 。言皮肤毫毛之末 , 温缓之气也 。此犹可言也 。然论说之言也 , 于疾医何益之有?又曰∶养精以谷肉果菜 , 是古之道也 , 未闻以草根木皮 , 而养人之元气 , 盖其说出于道家 , 道家所雅言延命长寿 , 故立无气以为极也 。秦汉以降 , 道家降盛 , 而阴阳五行元气之说 , 蔓延不可芟 , 医道湮晦 , 职此之由 , 岂可不欢哉!夫医术人事也 , 元气天事也 , 故仲景不言矣 。养精以谷肉果菜 , 而人参养元气 , 未尝有言之 。由此观之 , 其言养元气者 , 后世之说也 , 不可从矣 。
东垣李氏曰∶张仲景云∶病患汗后 , 身热亡血、脉沉迟者 , 下利身凉、脉微血虚者 , 并加人参也 。古人之治血脱者 , 益气也 。血不自生 , 须生阳气 。盖阳气生 , 则阴长而血乃旺也 。
今历考《伤寒论》中曰∶利止亡血也 , 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 李氏其据此言乎?然而加人参仅仅一两也 。四逆加人参汤 , 更加茯苓 , 此为茯苓四逆汤 , 而不举血证 , 则人参之非为亡血也 , 可以见已 。且也仲景治吐血、衄血、产后亡血 , 方中无有人参 , 则益足证也 , 李氏之说妄哉!自后苟有血脱者 , 则不审其证 , 概用人参 , 亦益妄哉!或问曰∶吾子言仲景用人参治心下痞硬 , 而大黄黄连泻心汤之属 , 无有人参 , 岂亦有说乎?曰∶有之 。何子读书之粗也?大黄黄连泻心汤曰∶心下痞 , 按之濡 。其于人参 , 则诸方皆曰心下痞硬 。硬濡二字 , 斯可以见其异矣 。
【品考】
人参 出上党者 , 古为上品 , 朝鲜次之 。今也 , 上党不出 , 而朝鲜亦少也 。其有自朝鲜来者 , 味甘 , 非其真性 。故试诸仲景所谓心下痞硬 , 而无效也 , 不可用矣 。源顺和名抄云人参 , 此言久末乃伊芳 。盖本邦之俗 , 谓熊胆为久末乃伊芳 , 而亦号人参 , 则以其味名也 。由是观之 , 本邦古昔所用者 , 其味苦也亦明矣 。今试取朝鲜之苗 , 而树艺诸本邦者 , 其味亦苦也 。
然则其苦也者 , 是人参之正味 。而桐君雷公之所同试也 , 乃今余取产于本邦诸国者用之 , 大有效于心下痞硬 。其产于本邦诸国者 , 五叶三 , 其于形状也 , 亦与所产于朝鲜同矣 。产于本邦诸国者 , 于和州金峰者最良 。去土气而锉用 , 谨勿杀苦也 。
推荐阅读
- cr2格式手机怎么查看 cr2格式怎么打开
- 手机美图秀秀缩小图片 怎么把照片缩小
- 怎样烧啤酒鸭子好吃 鸭子怎么做好吃
- 工程施工图纸怎么看 施工图纸怎么看
- 创维电视哪个系列最好 创维电视怎么样
- 结婚纪念日当天怎么过 结婚纪念日怎么算
- 关于养狗的常识 怎么养狗
- 关羽有后代留下来吗 周瑜怎么死的
- 花店买的花束怎么养 鲜花怎么保鲜
- 田间产量变再信息获取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