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 第十五章 血清脂类测定

血浆中的脂类包括胆固醇、胆固醇脂、甘油三酯、磷脂和非酯化脂肪酸等 。
目前,对有关脂类代谢疾患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均必须检测血浆(清)中的脂类,通过其含量的变化,对临床疾患提供协助诊断的依据 。有关医学科研工作,脂类的定量检测也是一项必备的研究项目 。
[b]1.胆固醇测定[/b]
血浆中胆固醇及其酯的含量检测,从方法学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化学法包括抽提法和直接测定法,这类方法目前仍在沿用;另一类是酶法测定,方法敏感特异快速,并能自动化分析,已常规应用 。化学测定法种类多,由于显色反应的特异性不同,其结果有一定的差异 。目前公认的参考方法是Abell-Kendall(L-B反应)法 。另外,三氯化铁-硫酸反应法(Zak法)具有显色稳定法、操作简便、灵敏度约5倍于L-B反应法,胆固醇酯与游离胆固醇显色程度比较接近等优点,缺点是特异性差,干扰因素比L-B法多,如冰醋酸中含有的乙醛酸,血清样品中的血红蛋白,胆红素以及硫酸的质量等因素均可影响Zak方法的准确性,Zak法更适合于科研使用 。酶法测定血清胆固醇的方法已被广泛采用,国产试剂已能满足临床的需要 。胆固醇测定用的标准品,按美国国家标准局(NBS)出品纯度达99.8%,是国际公认的参考物,国内李健斋等已纯化制成符合这一要求的胆固醇纯品,已供临床检测血清胆固醇使用 。
[b]2.甘油三酯测定[/b]
血浆甘油三酯的测定,目前多以化学法和酶法定量 。化学法测定甘油三酯是以脂蛋白变性,水解成甘油,并以甘油为计算依据 。酶法是以特异酶水解甘油三酯,除去脂肪酸,再测定甘油,方法特异,准确而快速,临床广为应用 。目前甘油三酯测定的方法主要以定量甘油为依据,然而血清样品中存在有游离甘油,如何从反应过程中的总甘油中减去游离甘油,多年来一直在研究讨论这一问题 。若不减去,其测定值将会高于血清样品中的真值,如果要减去,就必须先测出血清样品中的游离甘油,甘油三酯的测定方法将增加一个繁杂的步骤,实际工作中难以做到 。有报道血清样品中的游离甘油实际量是0.07~0.13mmol/L,相当于甘油三酯的0.5~6.0mmol/L,为此建议,实测的甘油三酯量减去一个校正系数即:
甘油三酯(mmol/L)=[0.98×总甘油(mmol/L)]-0.07(mmol/L) 。
这一校正系数也仅适用于健康人,对临床病人并不一定适用 。据报道,血清样品的游离甘油一直是个未知数,无法测准 。为此,目前临床测定血清甘油三酯时,基本上未考虑游离甘油,因为其含量很少,暂且忽略不记 。甘油三酯测定的参考物,推荐三油酸甘油酯和三软脂酸甘油酯混合物(2:1,W/W),此参考物适用于化学法 。在酶法测定中,仍以高纯度的三油酸甘油酯为参考物 。
[b]3.磷脂测定[/b]
血清磷脂包括卵磷脂、溶血卵磷脂、神经磷脂、脑磷脂和其他少量磷脂 。如需要分别检测各种磷脂,可以通过薄层层析法、柱层析法和高压液相色谱法 。目前,临床仅测定血清磷脂总量 。血清磷脂总量的测定方法有化学方法和酶法两大类 。化学法是以磷脂中的磷为定量依据,因为每磷脂分子中都含有一个磷酸根,故将磷脂的磷称为脂性磷 。由于血清中磷脂大部分为卵磷脂,其分子量中磷约占4%,故将脂性磷换算成磷脂的系数,一般为25 。由于化学法均需要抽提,再测抽提液中的磷脂的磷,血清中的磷酸盐不可能混入抽提液中,因此血清中的磷酸盐对磷脂测定的干扰很少 。酶法是利用磷脂酶进行定量测定 。生物体中磷脂酶包括磷脂酶A[XB]1[/XB]、A[XB]2[/XB]、C和D四种 。磷脂酶D特异性差,均可水解卵磷脂、溶血卵磷脂和神经磷脂,三者约占血清总磷脂的95%,临床多用含磷脂酶d 的试剂进行磷脂的定量测定 。
[b]4.游离脂肪酸测定[/b]
游离脂肪酸属于未酯化的一类脂肪酸,故又称为非酯化脂肪酸,其量很少,采用方法必须是灵敏的方法,还需要避免脂肪水解产生脂肪酸的干扰 。测定方法有:①滴定法需要微量滴定装置,因为要通过肉眼观察颜色,难免会有主观因素的影响,所以难以测定准确,很难用于常规;②光度法,以铜皂法常用;③酶法,主要采用特异性不强的脂肪酶D进行检测,方法特异,快速准确,已常规应用于临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