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工程回顾与展望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BME)是一门生物、医学和工程多学[br]科交叉的边缘科学,它是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新材料、新技术、新[br]仪器设备 ,用于防病、治病、保护人民健康,提高医学水平的一门新兴学科 。[br]生物医学工程在国际上做为一个学科出现,始于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随着宇[br]航技术的进步 、人类实现了登月计划以来,生物医学工程有了快速的发展 。在我[br]国,生物医学工程做为一 个专门学科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医学科学院、中[br]国协和医科大学原院校长、我国著名 的医学家黄家驷院士是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br]科最早的倡导者 。1977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物 医学工程专业的创建、1980年中[br]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的成立,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生物医学工 程的发展 。目前,我[br]国许多高校科研单位均设有生物医学工程机构,从事着生物医学的科研 教学工作[br],在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科学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br]显微镜的发明 “解剖”一词由希腊语“Anatomia”转译而来,其意思是用[br]刀剖割,肉眼观察研究人体结构 。17世纪Lee Wenhock发明了光学显微镜,推动了[br]解剖学向 微观层次发展,使人们不但可以了解人体大体解剖的变化,而且可以进[br]一步观察研究其细胞 形态结构的变化 。随着光学显微镜的出现,医学领域相继诞[br]生了细胞学、组织学、细胞病理 学,从而将医学研究提高到细胞形态学水平 。[br]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能力只能达到微米(μm)级水平,难以分辨病毒及细胞[br]的超微细结构 、核结构、DNA等大分子结构 。而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电子显微镜,[br]使人们能观察到纳米(nm )级的微小个体,研究细胞的超微结构 。光学显微镜和电[br]子显微镜的发明都是医学工程研究 的成果,它们对推动医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br] 。[br]影像学诊断飞跃进步 影像学诊断是20世纪医学诊断最重要发展最快的领域[br]之一 。50年代X光透视和摄片是临床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而今天由于X线CT技[br]术的出现 和应用,使影像学诊断水平发生了飞跃,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临床诊断水[br]平 。即计算机体断层 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 CT),即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人[br]体组织器官的切面显像 。X线CT 片提供给医生的信息量,远远大于普通X线照片观[br]察所得的信息 。目前,螺旋CT(spiral CT 或helicalet CT)已经问世,能快速扫描[br]和重建图像,在临床应用中取代了多数传统的CT, 提高了诊断准确率[1] 。医学[br]工程研究利用生物组织中氢、磷等原子的核磁共振(nu clear magnetic resonanc[br]e)原理 。研制成功了核磁共振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MRI),它不仅 可分辨病理解剖[br]结构形态的变化,还能做到早期识别组织生化功能变化的信息,显示某些疾 病在[br]早期价段的改变,有利于临床早期诊断 。可以认为MRI工程的进步,促进了医学诊[br]断学 向功能与形态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向超快速成像、准实时动态MRI、MRA、FM[br]RI、MRS发展 。 根据核医学示踪,利用正电子发射核素(18F,11C,13N)的原理,[br]创造 的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是目前最先进的影像诊断技术 。美国新闻媒体[br]把PET列为十大 医学生物技术的榜首 。PET问世不过30年历史,但它已显示出对肿[br]瘤学、心脏病学、神经病 学、器官移植,新药开发等研究领域的重要价值[2] 。[br]影像学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 ,与20世纪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br]介入医学问世 介入医学是一种微创伤的诊疗技术 。Dotter和Judkin(1964 年[br])是最早使用介入技术治疗疾病的创始人,他们用导管对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进行[br]扩张治 疗取得成功 。1967年Margulis首先使用过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br]diology),这是医 学文献出现“介入”一词的最早记载 。1977年 Gruenzing成功[br]地进行了首例冠状动脉球囊扩 张术获得成功以后,介入性诊疗技术由于其创伤小[br]、患者痛苦少,安全有效而倍受临床欢迎  。20世纪80年代随着生物医学工程的发[br]展,高精度计算机化影像诊查仪器、数字减影血管造 影(DSA)、射频消融技术以及[br]高分子(high-polymer)新材料制成的介入技术用的各种导管相 继问世,使介入性[br]诊疗技术发生了飞速进步,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从心血管、脑血管、 非血管[br]管腔器官到某些恶性肿瘤等都具有使用介入诊疗的适应证,并使诊疗效果明显提高[br],患者可减免许多大手术之苦 。有人把介入诊疗技术视 为与药物诊疗、手术诊疗[br]并列的临床三大诊疗技术之一,也有人把介入诊疗技术称之为20世 纪发展起来的[br]临床医学新领域--介入医学[3,4] 。[br]人工器官的应用 当人体器官因病伤已不能用常规方法救治时,现代临床医[br]疗技术有可能使用一种人工制造的装置来替代病损器官或补偿其生理功能,人们[br]称这种装置 为人工器官(artificial organ) 。如20世纪50年代以前,风湿性心脏[br]瓣膜病的治疗,除了应 用抗风湿药物、强心药物对症治疗外,对病损的瓣膜很难[br]修复改善,不少患者因心功能衰竭 死亡 。而今天可以应用人工心肺机体外循环技[br]术,在心脏停跳状态下切开心脏,进行更换人 工瓣膜或进行房、室间隔缺损的修[br]补,使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恢复健康 。心外科 之所以能达到今天这样[br]的水平,主要是由于人工心肺机的问世和使用了人工心脏瓣膜、人工 血管等新材[br]料、新技术的结果[5] 。[br]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愈后不良,而人工肾血液透析技术已挽救了大量肾病[br]晚期患者的生 命,肾病治疗学也因此有了很大进步 。[br]现代生物医学工程中人工器官的发展也非常迅速,除上述人工器官外,人工关[br]节、人工心脏 起搏器、人工心脏、人工肝、人工肺等在临床都得到应用,使千千[br]万万的患者恢复了健康 。 可以说,人体各种器官除大脑不能用人工器官代替外,[br]其余各器官都存在用人工器官替代的 可能性 。[br]此外,放射医学、超声医学、激光医学、核医学、医用电子技术、计算机远程[br]医疗技术等先 进的医疗技术和仪器设备都是现代医学工程研究开发的成果,综上[br]可见,20世纪生物医学工 程的发展,显著提高了医学诊断和治疗水平,有力地推[br]动着医学科学的进步 。[br]21世纪生物医学工程展望 纵观医学新技术诞生和发展的 历史,从伦琴发现[br]X线到今天X射线诊疗技术的发展,从朗兹万发现超声波到今天B超诊断的 广泛应用[br],从布洛赫和伯塞尔发现核磁共振到今天MRI的问世,从赫斯费尔德发明CT到今天[br]C T成像系统的应用,都是以物理学工程技术为基础、医学需求为前提发展起来的[br]医学新技术  。循着20世纪医学发展的轨迹,我们有理由预测21世纪新的医学诊疗[br]技术可能在以下10个方 面有重大突破和创新:[br](1)各种诊疗仪器、实验装置趋向计算机化、智能化,远程医疗信 息网络化,[br]诊疗用机器人将被广泛应用 。[6][br](2)介入性微创,无创诊疗技术在临床医疗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激光技[br]术,纳米技术 和植入型超微机器人将在医疗各领域里发挥重要作用 。[br](3)医疗实践发现单一形态影像诊查仪器不能满足疾病早期诊断的需要 。随着[br]PET的问世和应 用,形态和功能相结合的新型检测系统将有大发展 。非影像增显剂[br]型心血管、脑血管影像诊 查系统将在21世纪问世 。[br](4)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将有较大发展,生物机械结合型、生物型人工器官将[br]有新突破,人 工器官将在临床医疗中广泛应用 。[br](5)材料和药物相结合的新型给药技术和装置将有很大发展,植入型药物长效[br]缓释材料,药 物贴覆透入材料,促上皮、组织生长可降解材料,可逆抗生育绝育[br]材料、生物止血材料将有 新突破 。[br](6)未来医疗将由治疗型为主向预防保健型医疗模式转变 。为此,用于社区、[br]家庭、个人医 疗保健诊疗仪器,康复保健装置,以及微型健康自我监测医疗器械[br]和用品将有广泛需求和应 用 。[br](7)除继续努力加强生物源性疾病防治外,对精神、心理、社会源性疾病的防[br]治诊疗技术和 相应仪器设备的研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开发,研制精神分析、[br]心理安抚、生物反馈型诊 疗技术和设备将是生物医学工程的新起点 。[br](8)创伤是造成青年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研制新型创伤防护装置、生命急救[br]系统是未来生 物医学工程的重要课题 。[br](9)即将迎来的21世纪是分子生物学时代,有关分子生物学的诊疗新技术将快[br]速发展,遗传 、疾病基因诊疗技术,生物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相结合的DNA芯片、雪[br]白芯片和诊疗系统将被 广泛应用 。[br](10)空气污染、环境污染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研究和开发劳动保护、家庭保[br]健、个人防护 用的人工气候微环境是未来不能忽视的问题 。[br]1997年我国发布了关于卫生工作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了奋斗目标:“到2[br]000年,基本实 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到2010年国民健康的主要指标在经济[br]发达地区达到或接近世界 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欠发达地区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先[br]进水平 。1999年国家科技部召开了“ 发展生物医学工程技术战略研讨会”,国家[br]工程院开展了有关发展我国医疗器械工业战略研 究等,对推动生物医学工程产业[br]发展、落实创新工程战略布置起着重要作用 。20世纪人类与 疾病做斗争,在医学[br]诊疗技术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面向21世纪的巨大挑战,我们要动员起 来,调整[br]政策,制定规划,改革医学研究教学的旧模式,发挥现代科学多学科交叉合作的优[br]势,创建全新的生物医学,为人民造福 。[br]参考文献[br][1]Ge Wang Micheal WV. Preliminary study on helical CT algorithms for[br]pati ent motion estimation and compensation .IEEE Trans. Medical Imagi[br]ng,1995,14(2) :205[br][2]Minn H, Lapela M, Klemi PJ et al. Predication of surviva l with fl[br]uorin-18-fluoro deoxyglucose and PET in head and neck caner. J Nucl M e[br]d, 1997,38:1907[br][3]Scheinman MM. Catheter Ablation. Circulation, 1991, 83:1489 -1498[br][4]杨于彬,生物医学工程与介入性诊疗技术,世界医疗器械,1997,3(9 ):5[br]0-52[br][5]Katircioglu F , Yamak B,Battalogla B, et al .Long term re sults of[br]mitral valve replacement with preservation of the posterior leaflet. J[br]Heart Valve Dis, 1996,5(3):302[br][6]Peredina A, Allen A. Telemedicine technology and clinical app lica[br]tion. JAMA,1995,273:483-488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