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药物治疗进展

急性胰腺炎(AP),尤其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 。近年来通过对胰酶、细胞因子、炎症介质、血液滤过、营养支持等在SAP发病中作用的研究,为提高疗效提供了理论基础 。下面就AP药物治疗进展简述于下 。[br]■抑制胰腺外分泌的药物[br]胰酶引起的自身消化是胰腺炎的病理基础,抑制胰腺外分泌及胰腺活性是胰腺炎的特效治疗之一 。[br]生长抑素类似物目前使用的生长抑素为人工合成的环状14氨基酸肽,与天然生长抑素结构和功能相似,奥曲肽为八肽环状化合物,均具有抑制胃肠和胰腺分泌、刺激肝脏网状内皮系统,从而减少内毒素血症产生,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的释放及对胰腺实质细胞的保护等作用 。生长抑素类似物可有效地降低SAP的死亡率 。大剂量的奥曲肽可有效地减轻疼痛等临床症状,奥曲肽还可降低脓肿和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 。有人认为,联合应用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可有效地阻止炎症反应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展,明显改善SAP的预后 。[br]加贝脂为合成酶抑制剂,对胰蛋白酶、缓激肽、纤维蛋白溶酶、磷脂酶A2等多种酶具有抑制作用,并可抑制氧自由基、松弛Oddis括约肌 。临床试验证实加贝脂可有效减轻症状、减少器官衰竭发生率,降低死亡率 。[br]乌司他丁(尿抑制素)是从人尿中提取的精制糖蛋白,有抑制胰蛋白酶、弹性蛋白酶、纤溶酶等蛋白水解酶及透明质酸酶、淀粉酶、脂肪酶等糖类和脂类水解酶的作用 。还能抑制炎性介质、溶酶体膜的释放,具有稳定溶酶体膜、清除氧自由基等作用 。临床应用对轻型和重型胰腺炎都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较少 。[br]■合理应用抗生素[br]因AP有40%~70%有继发感染,故发病初期多主张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选用抗生素时,除了要考虑其细菌主要来源于肠道细菌部位,还要考虑到血胰屏障的存在 。研究表明,第三代头孢菌素、哌拉西林、美洛西林、亚胺培南、第四代喹诺酮类抗生素及甲硝唑都能有效地通过血胰屏障,都可作为预防性药物使用 。[br]有人认为,当胰腺炎患者出现体温>38℃,白细胞大于20×109/升和腹膜刺激征>2个象限或CT上出现气泡征时,要考虑到继发感染,应作细针穿刺抽吸涂片找细菌及细菌培养,并根据培养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 。对感染胰腺组织的细菌学分析显示:60%~87%为单一菌群,13%~40%为多菌群;常见为革兰氏阴性细菌、革兰阳性菌,厌氧菌少见,偶见真菌 。[br]■对AP有作用的药物[br]来昔帕泛 为血管活化因子拮抗剂 。一项多中心的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表明,来昔帕泛可以有效地减轻AP的症状,减少器官衰竭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细胞因子如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是引起AP全身炎症反应的重要介质 。动物实验已证明,细胞因子和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能有效地减轻AP的病理改变 。[br]钙通道阻滞剂 硝苯地平、维拉帕米等钙通道阻滞剂可扩张血管,改善胰腺血供、防止胰腺腺泡钙超载,起到细胞保护作用 。有研究证实,钙通道阻滞剂可以阻止急性胰腺炎由轻型向重症的发展,限制胰腺坏死,改善急性胰腺炎的预后,且可缓解胆道及胰腺阻塞引起的疼痛 。[br]前列腺素E1 动物实验表明PGE1可明显增加胰头部血流,降低胰腺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胰腺MPO、LPO及血浆NO含量,减轻内皮细胞损伤,增加胰腺血流量并减轻胰腺出血和坏死 。同时,PGE1可强烈抑制胰腺外分泌,稳定腺泡内溶酶体膜,抑制细胞内胰酶激活,从而有效防止胰腺细胞的溶解和破坏 。[br]NO供体药物 外源性NO作为氧自由基的清除剂,可阻止中性粒细胞过氧化物作用,减少氧自由基的作用,从而对胰腺起保护作用 。NO可改善胰腺血液循环,使SOD活性升高,减轻胰腺损伤,因此,NO供体可望成为急性胰腺炎早期治疗的药物之一 。[br]其他药物尚有H2受体阻滞剂、氟尿嘧啶等,亦可应用 。[br]■中药治疗[br]大黄制剂通过抑制多种酶的分泌和活性,并能降低Oddis括约肌张力,促进胃肠道内毒素排泄,降低炎性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的产生,因而对AP有良好治疗作用 。番泻叶亦具有利胆、松弛Oddis括约肌作用,且有较强的抑菌消炎作用,因此临床上可用于治疗AP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