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线|基础研究成果,怎样“从实验室跃上生产线”
文章图片
江西鹰潭市高新区 , 技术人员正在对机器人进行调试 。 卓忠伟摄/光明图片
文章图片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怀柔园区 , 科研人员在调试设备 。 新华社发
文章图片
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上展出的“特种泡沫铝金属材料及其关键产品” 。 新华社发
文章图片
上海海洋大学淡水珍珠蚌种质资源创新团队从遗传育种的角度来改良珍珠蚌的品质 。 图为研究人员从三角帆蚌“申浙3号”中取出珍珠 。 新华社发
文章图片
在位于河北保定国家高新区的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 , 工作人员查看蔬菜长势 。 新华社发
【生产线|基础研究成果,怎样“从实验室跃上生产线”】【探路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三问基础研究人才③·深度调查】
我国已成为世界科研论文发表量第一大国 , 持有专利数也高居全球第二 。 但很多时候 , 守着“金山银山”却只能卖出石头的价钱 , 拿着研究成果仍迈不开前行的脚步 。 与此同时 , 不少企业在解决生产难题的过程中 , 由于无法找到合适的技术 , 只能把目光投向国外 。
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难寻下家 , 企业亟需的技术求而不得 , 矛盾直指成果转化 。
基础研究成果转化难是个老问题 。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看来 , 如果影响成果转化的条件有100个 , 那么这100个条件中只要有一个不具备 , 就可能导致转化失败 。 毕竟 , “基础研究不是研究的终点 , 论文也不是成果的‘句号’” 。
1、改革考核机制 唤醒产业化积极性
——以实际贡献为评价重点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及产业化程度远低于发达国家40%~60%的平均水平 , 症结在哪里?
“很重要的一点 , 是高校、科研院所动力不足 。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副所长吴寿仁告诉采访人员 , 很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制度的改革步伐没有跟上国家政策的变化 , 一些地方、部门制定政策也存在类似问题 。
在他看来 , 大部分高校的考核体系改革尚不彻底 , 仍以教学、科研为“指挥棒” 。 “科研重于教学、教学重于社会服务的现象”在高校中还很普遍 , 同时 , 重论文轻转化的倾向也没有明显变化 。 这导致了科研人员对产业化积极性不高 , 大量成果在实验室‘沉睡’” 。
推荐阅读
- Samsung|传三星显示器公司亟需苹果订单来扩大8.5代IT OLED面板生产线
- 爆发|元宇宙与现实并不对立,算力基础设施迎来爆发期丨元宇宙产业观
- 中科院|哪种基因对指纹花纹发挥了主导作用?复旦大学、中科院团队最新研究成果出炉
- 国家|我国将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
- 音视频|行业规模将达千亿?声网:实时互动技术是元宇宙底层基础设施
- 空间|网鱼网咖母公司入局VR硬件赛道,要做元宇宙的“基础设施建设者”
- 证券时报网|中信证券:虚拟人是元宇宙的重要基础设施 将随元宇宙的开拓不断演进发展
- 鸿蒙|开源鸿蒙 OpenHarmony 3.1 Beta 版本发布:系统基础能力增强
- 通信技术|新法律生效:华盛顿州要求在卖房时披露互联网基础设施状况
- 证券日报|今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明确 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