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家|学科带头人领着18岁“女儿”找婆家】■本报采访人员 彭德倩
昨天 , 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皮肤病医院光医学治疗科学科带头人王秀丽医生 , 没有像往常那样在门诊等待病人 , 她调换了门诊时间 , 脱下白大褂 , 盛装来到同济大学“2020年度十大最具转化潜力科技成果”发布会现场 。
“今天的发布会 , 我是带着18岁的‘女儿’找婆家来的 。 ”王医生说 。 她的“孩子” , 是新型无痛光动力治疗皮肤病的实时可控无痛光动力治疗智能系统 , 此次进入“十大” , 攻关18年来 , 已为许多病人解除痛苦 。 “特别希望能与厂家对接 , 把这项新技术推广到更多地方 。 ”王秀丽说 , 平时临床科研很忙 , 对病人需求很了解 , 但是对企业和市场的需求不了解 , 特别希望能在高校平台的支持下 , 让科研成果尽早落地 。
以发布“年度最具转化潜力科技成果”的形式来一场“特殊招亲” , 这在同济大学还是头一遭 。 科研人员、企业代表现场交流碰撞 , 有些意外火花 。 11月 , 来自政府、行业、投资、专业技术等领域的40余位专家和学者 , 对科技成果进行了初次评选 , 25项成果脱颖而出 。 近日 , 学校组织现场专家评审会 , 对初评入围的这25项成果进行项目答辩 , “十大最具转化潜力科技成果”由此诞生 。
同济大学环境工程与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李风亭教授领衔的课题“工业废酸资源处置与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 此次也入选“十大”之一 。 在大屏幕上显示的项目介绍PPT上 , 他的手机号码特别醒目 。 “欢迎台下的企业与我多交流 。 ”他说 , 除了企业代表外 , 也希望有更多投资公司 , 看到项目的可投资点 。
“我跟这个行业熟悉了 , 技术推广起来相对容易些 , 但是不管是我还是年轻科研人员 , 其实也很希望 , 不仅得到企业的关注 , 也能与投资公司多多交流 , 学会跟他们打交道 。 ”李风亭教授说 , 科研中 , 特别是技术从实验室放大到实际生产之间 , 有个中试过程 , 这笔资金需求挺“尴尬” , 企业往往考虑利润想看到中试结果再投入 , 学校和课题组也无法全部覆盖资金需求 , 如果能有更多社会第三方投资机构参与 , 是否能让产学研链条更顺?
“产学研结合 , 更好地转化科研成果 , 不容易 。 ”市科委创新服务处副处长梁冰坦言 , 当下瓶颈之一 , 在于如何在转化过程中 , 让更多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 此次 , 同济进行的首届“年度十大最具转化潜力科技成果”的评选和发布 , 是将大学向社会发布、成果孵化、技术成功转化等全链条服务的一种创新探索 。
当许多人热议如何让研究更好地转化为应用之际 , 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提出新的观点:研究之前 , 做好更多前瞻性布局 。 换句话说 , 集中投入与攻关前 , 首先在更高站位判断哪些研究是未来需要的 , 哪些技术路线是更符合今后市场定位的 。
作者:彭德倩
推荐阅读
- IT|牛津大学科学家:omicron造成的疾病跟一年前新冠病毒“不一样”
- 技术|听花生津白酒:将多学科最新技术成果带入白酒业
- 国家|【产品周报】好未来告别K9学科类业务,商汤科技重启IPO
- 人物|中国首个抗新冠病毒特效药对奥密克戎有效吗?研发带头人介绍
- 异质性|多学科交叉合作,助力胃癌精准诊疗
- 人物|隐名校友向浙大捐2.5亿元支持基础学科,校友会直呼“优秀”
- 适应症|CAR-T细胞治疗需多学科协作、全程管理
- 系统生物学|吴家睿:站在学科交叉口的“非典型”生物学家
- 视点·观察|线上学科类校外培训 四川省拟每人每课时收费20元
- 生物学|专访浙大上海高研院院长周如鸿:“计算+”跨学科正逢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