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天宫课堂”将开讲,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有何门道?( 三 )


再如,过去曾有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利用国际电联提供的频率,自己制作无线电台 。当时和平号空间站设置了专门的电台,当它经过某地上空时,宇航员就可通过电台与当地的无线电爱好者直接通话,无需通过中继卫星或地面站 。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国际上这种非正式的太空科普活动很频繁,但像中国这样的正式的太空授课仍然很少,所以其意义是非常突出的 。
问:随着中国空间站长期在轨运行,中国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宫课堂”将系列化推出,将由中国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采取天地协同互动方式开展 。未来中国系列化开展太空科普教育活动有何意义?在航天科普方面,中国空间站还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杨宇光:航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现在航天活动越发成熟,尤其是中国航天事业已从早期的技术积累和验证,到如今开花结果,为国民经济提供回报和助力 。但也有一部分航天活动,如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和空间科学等,高投入、高门槛、回报周期长 。
对此,建立公众和航天之间的桥梁显得格外重要,有必要让公众了解这些特点,理解和支持航天事业 。相比卫星等航天器,载人航天更适合进行航天科普教育,而中国也将太空科普教育作为空间站的重要职能之一,太空授课应当说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
未来航天科普教育活动可以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向发展 。一是教学内容范围更广泛,不仅限于微重力条件下的物理化学现象,也可以介绍太空科学研究和工程研究;二是可以开展更多有深度、有影响力的活动,中国已经有学生制作的立方星,随着航天发射任务搭载进入太空,未来也可以有学生设计的空间科学实验进入太空,比如美国的航天飞机曾搭载中国学生设计的科学实验项目飞天,其中一个实验是研究草履虫在失重环境下的生长繁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