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逐鹿万亿蓝海市场!卫星互联网时代来了,市占率80%的中国卫通:抓住“新基建”机遇“上天下海”| 全景云调研
当前卫星通信行业全球市场规模约在1600亿美元 , 未来 , 随着卫星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 卫星通信的优势将会持续凸显 。
无论身处荒野戈壁无人区的高速路上、漂泊在浩瀚无垠大海的渔船中、还是在盘旋高空的飞机里 , 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 , 实时通信显得格外重要 。 而卫星通信由于其受地理因素影响小、覆盖面广、成本更低等优势在近年来强势崛起 , 成为市场频频关注的热点之一 。
此外 , 本期全景云调研实地探访了中国卫通的北京地球站 , 这里的卫星天线锅自成一景 , 前不久热门小说《三体》剧组就来到这里拍摄取景 , 这也是中国卫通首次向投资者公开地球站内部的核心业务场景 。
卫星通信行业空间广阔
全球市场规模突破万亿
2020 年上半年 , 受疫情影响 , 全球范围内的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 卫星通信行业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压力 。
但是随着 “新基建”等一系列重大政策出台 , 卫星通信作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 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 行业相关企业将直接受益 。
据武超则在全景直播间的分析 , 目前整个卫星通信行业在全球的市场规模约在1600亿美元左右 。 当前 , 该产业处于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 , 全球不同的国家都在建立自己的生态体系 , 整个行业规模的增长非常快速 。
武超则认为 , 长期来看 , 随着发射卫星行业成本的逐渐下降 , 以及物联网时代所带来的更加广域覆盖的需求 , 高通量卫星的带宽大、成本低、覆盖广、终端小等优势特点将强势凸显 , 已在欧美国家实现了商业化运营 。
“基于卫星宽带业务快速增长 , 面向海事、航空、能源、电信等多个行业提供综合信息通信服务已成为当前发展热点 。 随着埃隆·马斯克Space X在卫星通信行业内的布局 , 其所牵扯的产业链是非常多的 , 其中涉及到的卫星制造、元器件制造、运营服务等环节 , 对行业来说是一个长期增长的应用领域 , 未来成长空间及商业模式将被持续看好 。 ” , 武超则在直播中说道 。
物联网时代 , 卫星通信有望继续降低成本、突破地理条件的传输局限 , 形成覆盖范围更广、高质量图像等优势 , 在多地同时接收等业务场景下有很好的经济性和应用前景 。 据摩根士丹利报告预计 , 到2040年 , 全球太空经济的产值或将达到1万亿美元大关 。
市占率高达80%的“国家队选手”
开启业务转型之路
作为我国最大、亚洲第二、全球第六大的固定通信卫星运营服务商 , 中国卫通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旗下从事卫星运营服务业的核心专业子公司 , 市占率高达80% 。 2019年6月 , 中国卫通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 标志着我国唯一拥有自主可控商用通信广播卫星资源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正式登陆资本市场 。
本次全景云调研活动中 , 中国卫通总经理孙京向投资者介绍了公司的基本情况、应对新冠疫情的举措 , 以及公司在“十四五”期间计划重点转型发展的领域 。
据孙京介绍 , 公司主要通过运营管理通信广播卫星 , 为客户提供卫星空间段运营服务 。 目前运营管理着15颗优质的在轨民商用通信广播卫星 , 覆盖中国全境、澳大利亚、东南亚、南亚、中东以及欧洲、非洲等地区 , 已为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提供卫星通信服务 。
受疫情冲击 , 中国卫通上半年业绩有所下滑 。 但随着经营形势好转 , 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49亿元 , 同比增长4.68%;归母净利润1.45亿元 , 同比增长47.96% 。
“从卫通的发展上来讲 , 我们即将面临‘十四五’的开局 , 正在积极结合中国航天与主要用户、股东的要求进行相应规划” , 孙京向投资者介绍当前中国卫通正在部署的转型战略 , “当前 , 公司正在加速部署转型之路 , 首先将完成从传统空间段资源服务向综合信息服务的业务转型;第二步到2030年重点推广平台化和市场化 , 成为卫星服务网到开发商和运营商;第三步到2040年从区域运营商走向全球运营商 。 ”
孙京透露 , 中国卫通已在积极部署卫星互联网服务业务 , 目前已经在航空、航海、应急能源等领域为客户提供天地一体的卫星互联网服务 。 未来 , 公司将与各个行业产业链上下游加深合作 , 拓展合作领域 , 打造专业化个性化的卫星互联网解决方案 。
实地探访国内最大民用卫星站
《三体》电视剧取景中的科幻世界
在北京西北郊 , 一口口“大锅”矗立在中国卫通北京地球站园区 , 这些充满科幻感的“大锅”就是卫星天线 , 在北京地球站共有大大小小200余幅天线 , 它们承担着跟踪卫星、收发遥测遥控指令、广播电视及数据传输等重要任务 。
文章图片
(中国卫通北京地球站卫星天线 图/全景云调研)
据中国卫通业务运行中心副主任张帆介绍 , 北京地球站是全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地球站 , 拥有强大的卫星通信地面系统 , 每天通过印度洋、太平洋上空的11颗国际和区域通信卫星 , 构成了覆盖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卫星通信网络 , 成为我国重要的国际、国内卫星通信枢纽 , 支撑着中国卫通所有在轨卫星的运营服务 。 卫星通信已经与陆地光缆、海底光缆等多种传输系统一起 , 构筑起了现代化的高速、立体、多路由的国际、国内通信网络 。
提到地球站壮观的天线群 , 张帆透露日前《三体》电视剧拍摄剧组就曾到这里取景拍摄 , “他们觉得我们这些‘大锅’跟小说中的一些场景比较吻合 。 ”
接着 , 张帆带领投资者“云参观”了中国卫通“技术大脑”所在地——业务运行中心 。 “目前业务运行中心共管理着9颗同步轨道卫星 , 我们的转发器超过了287个 , 管理的带宽超过了11,000兆赫兹” , 张帆介绍道 。
进入业务运行中心 , 墙上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 安播责任重于泰山”几个大字格外醒目 。 在卫星空间段的运营分工中 , 运行中心负责为境内外千余套卫星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提供安全可靠的传输保障 , 包括为我国边远地区家庭提供直播卫星电视传输服务 , 覆盖范围超过 1.35 亿户 。
文章图片
(中国卫通业务运行中心 图/全景云调研)
此外 , 卫星上天后 , 它所有的运行管理都处于卫星测控中心的7×24小时监视中 , 卫星测控主要围绕着卫星长期在轨管理展开 。 通过中国卫通操作工程师杨嘉斌的介绍 , 我们了解到通信卫星的寿命一般在15到18年 , 由工程师对卫星的燃料机型长期监测 。
文章图片
(中国卫通卫星测控中心 图/全景云调研)
说起中国卫通 , 其备受市场关注的还有2017年发射的中星16号高通量通信卫星 。
为了深入了解中星16号 , 本期全景云调研走进宽带事业部 , 这是负责中星16号商业运营的职能部门 。
该部门总监姚怡介绍称 , 中星16号卫星是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 , 应用Ka频段多波束宽带通信系统 。 高通量卫星的“通“ , 是通信的“通” , 同时也叫高吞吐量卫星——通信容量比以往卫星有一到两个数量级的跃升 。 中星16号通信总容量超过20Gbps , 超过了之前我国所有研制的通信卫星容量的总和 。
文章图片
(中国卫通卫星终端 图/全景云调研)
随着卫星成功发射 , 中国具备了通过卫星宽带网络向偏远地区学校提供宽带服务的能力 , 进一步飞跃式提高了带宽速率 。 该次发射是我国首次将高通量卫星资源投入到商用领域 , 成功拓展了我国卫星通信业务的市场规模 。 此外 , 中国卫通的设备逐渐小型化 , 便于安装和使用 , 资费也进一步优化 。
文章图片
(中国卫通青岛村村通任务 图/中国卫通)
除了上天的卫星 , 姚怡也为大家介绍了卫星通信的终端设备 , “高大上”的卫星通信终端采用碳纤维材质 , 总重量仅8公斤 , 可以折叠后随身携带 , 十分便携 。
坐飞机也能随时“网上冲浪”?
卫星互联网乘“新基建”上天下海
从实地探访回到直播间中 , 中国卫通董事会秘书吕静伟正回答着来自投资者的线上提问 。 他向大家介绍道 , 卫星互联网对于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有着天然优势 , 是地面通信手段的重要补充 , 可有效覆盖海上、沙漠、飞机等特殊场景 。
随着民航局放宽了对于飞机上使用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规定 , 机载互联网发展开始进入实质阶段 。 高通量卫星是机载互联网不可或缺的信息网络保障手段 。 目前 , 中国卫通已经基于中星16号卫星提供机上互联模拟体验 , 人们使用手机可以连接机上Wi-Fi , 上网速度流畅 , 还可以通过机上互联网构建起客舱服务系统 。
今年7月7日 , 中国第一架高速卫星互联网飞机——青岛航空QW9771航班在青岛首航 。 该航班适配的高速互联系统正是基于国内首颗且唯一一颗Ka频段高通量卫星 , 来自中国卫通的中星16号 。 飞机在万米高空可以实现百兆以上的高速率联网 , 机上旅客可使用手机连接空中互联网 , 体验数字生态客舱带来的内容丰富、品质稳定的机上娱乐体验 。
值得一提的是 , 在本次航班中还进行了我国民航史上首次空中直播 , 直播中全程清晰、流畅、无卡顿 , 与地面5G信号直播几乎没有差别 。
文章图片
(中国首架Ka高速卫星互联网飞机首飞 图/中国卫通)
“乘客在万米高空上可以实现和地面一样流畅的上网体验” , 吕静伟对全景云调研自豪地回忆道 , “中国卫通已经搭建了天地一体的业务运营平台 , 具备向大众消费者和民航客机提供卫星互联网接入服务的能力 , 公司正积极开展地面模拟机载业务测试 , 愿意同致力于机载业务的系统集成商和内容提供商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 。 ”
此外 , 航海通信也是卫星互联网的发力之地 。
吕静伟在回复投资者提问中表示 , “未来 , 海上通信也是中国卫通大力拓展的方向之一 。 ”当前 , 中国卫通全资子公司——鑫诺公司推出的“海星通”高通量卫星海洋服务产品 , 为广大用户建立了岸与船(平台)之间的无缝连接 , 利用卫星通信的优势 , 让船上的人可以上网 , 拥有不逊于地面上的通信水平 , 还要为海上作业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
作为拥有绝对优势的卫星运营服务龙头 , 中国卫通的“海星通”产品的推广有望为公司打开新的业绩增长点 。 “海星通”是为所有海洋卫星通信服务用户打造的集服务与管理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平台 , 以基础业务操作、监控管理、融合应用为核心 , 满足对船舶生产安全的有效管理 , 通过各类增值服务 , 丰富海上文娱生活 , 促进海洋信息化建设 。 目前 , 该平台已覆盖了全球90%以上的航线 , 服务在海洋的船舶数量已超过了6000艘 。
文章图片
(海星通运营网络监测画面 图/全景云调研)
当投资者问到公司未来发展重点方向时 , 吕静伟表示中国卫通还将深入探索产业互联网信息服务 , 将基于卫星通信技术 , 面向我国重点行业的生态现状 , 积极整合卫星、无人机等资源 , 搭建产业互联网和卫星物联网信息服务平台 。
参与互动
对于新三板精选层 , 你还有什么想了解的 , 可通过【新三板合格投资人】调查问卷参与哦!
机构投资者调查问卷
个人投资者调查问卷
【机遇|逐鹿万亿蓝海市场!卫星互联网时代来了,市占率80%的中国卫通:抓住“新基建”机遇“上天下海”| 全景云调研】点击关键词可直接阅读
推荐阅读
- IT|全球汽车行业价值两年突增至3万亿美元 中国电动车企立大功
- the|反垄断下狂“敛财”?美国五大科技公司年营收有望达到9万亿
- 国计民生|25万亿级新蓝海!百度、华为、腾讯重磅出击,抢食智慧城市"大蛋糕",AI巨头如何赋能?来看真实案例
- TSMC|万亿元投资 台积电要在台湾中科建厂
- 单元|深耕万亿城市AIoT市场,旷视如何发力城市大空间?
- 太阳能发电|我国新能源发电量年内首超一万亿千瓦时
- 疫苗|行业观察|生物药研发热度不减,CDMO产业如何把握机遇?
- Tesla|特斯拉市值三日连涨超万亿,马斯克却忙着“高抛低吸”?
- 最新消息|我国新能源年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度 占比13.8%
- 新机遇|金辉悦府优跃丨高新西总部基地产业蝶变,新机遇孕育新钱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