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这款社交软件,为何火了20多年?


社交网络|这款社交软件,为何火了20多年?
本文图片

古人云:“世之兴造 , 专主鸠匠 , 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非主人也 , 能主之人也 。 ”
盖一个房子如此 , 做一款软件更如是 。 毫无疑问 , 一款软件的设计者们的眼光决定着这个软件的生命周期 。 QQ到现在20余年 , 如今的它 , 不仅承载着80、90后一代人的回忆 , 更是00、10后年轻人社交的主场 。

社交网络|这款社交软件,为何火了20多年?
本文图片

不知不觉 , 一个“老”企鹅陪伴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成长 。 腾讯公司副总裁梁柱表示 , “今天在QQ里 , 正在孕育和催生着很多有趣而独特的年轻文化 。 个性化社交、垂直化圈层与在线化学习也将一路伴随着他们的青春与成长 。 ”
“破壁”进入年轻次元
如今的QQ , 修旧同时还需翻新 。 旧是对已有功能的守护和延续 , 新是年轻次元的“破壁”融入 。

社交网络|这款社交软件,为何火了20多年?
本文图片

年轻人有着自己的审美情趣 , 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也许来自不同的载体 。 移动时代 , 那些20多年前的玩法还能继续吗?变的是用户的年龄层次 , 不变的是 , 社交软件对于用户心理的掌握 。 在中国互联网的时间刻度中 , QQ服务的用户群历经了多次代际变迁 , 从80后、90后到00后甚至10后 。 QQ几经迭代 , 但产品和功能的升级都是围绕年轻用户展开 。
在短视频、二次元、粉丝圈等碰撞冲击下 , 垂直兴趣圈层的独特表达方式越来越成为年轻一代的潮流 。 对于这一代年轻人来说 , 社交文化是一个又一个叠加的圈层 , 比如语C圈、Pia戏圈、鞋圈、笔圈、滑板圈等 。
QQ群聚集了超过百万喜欢语C(语言cosplay)的年轻人 , 他们通过语C的方式模仿接近自己喜欢的人物 , 并以群为主阵地 , 以成员间互相交流角色理解以及互相评价戏文、对戏等方式展开互动和社交 。
在语C群里 , 他们玩《红楼梦》、《水浒传》 , 也玩《仙剑奇侠传》 。 语C满足了他们强烈的分享欲和“人设” 需求 , 通过语C文化的全新演绎 , 年轻人在特定圈层得到其他人的认同 , 获得了更多的精神满足 。
【社交网络|这款社交软件,为何火了20多年?】
社交网络|这款社交软件,为何火了20多年?
本文图片

提到怎样用QQ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 语C圈的大四学生郭倩廷说:“QQ现在对语C来说是一种有规则的平台 , 类似于一个信息的中转站 。 在语C群的交流中 , 大家会去问我想扮演这样一个角色 , 别人会来给反馈说我有这样一个资源 。 ”
互联网+文化ip , 文创的故事可以这么讲
社交软件 , 打开了许多人对于文化的想象 。 许多年轻人在此找到了自己的情感依托 , 特别是小众文化 , 在一个平台上 , 爱好的聚集、圈层的集结 , 更多潮流的、新鲜的话语有了活跃和表达的场域 。
“混迹”于汉服圈的黄蓉说:“毕竟汉服圈是小众群体 , 想要聚集一大群人还是不容易的 , 所以就需要搜索一个群 , 通过在有关汉服的QQ群中接触 , 一开始会被比较喜欢的衣服、照片所吸引 , 随着了解越来越多 , 我们会了解一些考古、文物或者文化知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等 。 ”
社交软件实际上是用户心中对于文化再造的空间 。 在这个赛道上 , 腾讯是老手 , QQ也得心应手 。 在这样的圈层集结中 , 不同圈层的用户都能在沉浸式的情绪环境中获得文化认同与满足 。
梁柱介绍说 , QQ一直以来致力于通过社交互动 , 帮助年轻人更好地了解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今年 , 敦煌研究院与腾讯QQ联合推出首个“散花飞天”虚拟形象装扮 , 用户可在QQ厘米秀里换上敦煌装扮 , “秒变”飞天 , 还可以在聊天框中发送散花动作祝福好友 , 以最年轻的方式体验千年敦煌之美 。

社交网络|这款社交软件,为何火了20多年?
本文图片

网络叙事作为当今社会叙事的主要样式 , 有其自身的构筑过程和内在逻辑 , 也有支撑其呈现社会实践活动的要素与结构 。 火了20多年的QQ不仅仅是社交软件 , 也作为一个载体正在孕育有趣而独特的年轻文化 , 同时也在链接青年一代与传统文化 。
回到现实层面 , 互联网公司如何履行责任会更符合社会期望?文化传播如何避免浅层次?这些问题的回答也许还需不断探索 。
玩游戏吗?有文化的那种
火出圈!手艺人来了
敦煌壁画中的四大瑞兽 , 你能说出几个?
又有新发现!跟随它们穿越几千年
“中国” , 从哪来?
文字:常莹
栏目主持人:张永群
责编:王子墨
编辑:张雪瑜 王远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