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 , 扫码无接触就诊成为一种诊疗习惯 , 然而 , 对手机应用并不熟悉且又是就诊主要人群的老年人来说 , 技术犹如“数字鸿沟” , 极可能将他们拦在门外 。 日前 , 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要求:日常生活场景必须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 , 以此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突出问题 。 医院作为老年人日常生活离不开的场景 , 就诊服务还便捷顺畅吗?采访人员近日走访多家医院发现:人工无随身码通道 , 志愿者引导预约挂号等服务措施普及 。 医疗服务中的“传统保留选项”尽显人情温度 , 得到病家称赞 。
无随申码通道方便老人
昨天上午 , 采访人员来到徐汇区中心医院 , 大门口是临时搭建的预检处 , 分为“有随申码”和“无随申码”两个通道 。 无随申码通道的工作人员介绍:病人持有身份证、医保卡、社保卡、户口本等有效证件 , 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合规后均可登记入院 。
77岁的李女士持社保卡登记 , 她认为没有随申码并没有造成明显不便 。 除医院外 , 其他公共场所也都有相应对策 。 李女士还提醒采访人员注意听 , 徐汇区中心医院大门口温柔的女声广播是普通话和沪语轮播 , 讲解入院就医流程 , “有些老年人普通话不太好 , 上海话对他们来说容易理解 , 听着也亲切 。 ”
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 患者队伍有序移动 。 队列中间有一间活动板房 , 外墙上张贴着《门诊就医简易流程》 , 提示没有随申码的患者可以进入无随申码通道 , 接受流行病学史调查 。 没随申码的老年人独自前来就医是否可行?工作人员说:“有身份证就可以 。 只要14天之内没去过中高风险地区就行 。 ”81岁的高先生拿着病历和社保卡走向无随申码通道 , 来到登记台前 , 3分钟后就顺利进入门诊 。 高先生是独居老人 , 虽然有一部智能手机 , 但用起来吃力 。 他认为开设无随申码通道“还是照顾我们老人的” 。
“通行证”确保就诊顺畅
手机预约挂号、手机扫码……年轻人看来易如反掌的操作 , 对老年人却显得陌生 。 “我们重新梳理了就诊流程 , 通过公众号发布‘老年患者便捷就医实录(预约就诊、便民服务)’两篇 , 确保老年人来院体验度更好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门诊副主任邱智渊介绍 。
华山医院门诊病人中 , 29.3%为60岁以上老人 , 门诊专设一条人工通道 , 不会扫码的老年人经过时 , 就有志愿者帮忙刷出绿码 , 统一发放“通行证” , 确保老年人就诊畅通无阻 。 目前华山医院门诊每日保留20至30位志愿者 , 驻守在各个楼面和诊室 , 主要帮老年人挂号付费、再次预约 。
而在市一医院 , 院方已探索多项助老服务举措 , 逐渐形成工作环路 。 市一医院北部门急诊办主任朱彦琪介绍:疫情早期还没有随申码时 , 医院就开发了两套流行病学调查系统 , 一套是线上微信表格 , 另一套是纸质表格 。 如今有了随申码 , 填写微信表格的人越来越少 , 纸质表格仍然保留下来 , “纸质表格就是为了方便老年人的” 。
【通道|申城医院为老人就诊保留“传统选项”】其实早在疫情前 , 网络预约便是就诊痛点之一 。 上海多家医疗机构已着手在服务流程中不断完善 。 朱彦琪说 , 除网络预约外 , 市一医院开通专线提供电话预约 , 老人将医保卡信息告知工作人员 , 便能完成预约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门急诊办公室主任李欣说 , 医院便民服务中心配备工作人员 , 可为老年人提供门诊预约、专家余号加号、免费打印化验单、大病医保登记、各类医技检查预约等服务;同时为80岁以上老年患者提供就诊、收费、取药优先等服务 。 全市多家医院同时保留一定比例的现场号源、诊间预约名额等 , 让老年人看病放心、复诊定心 。 (采访人员 顾泳 见习采访人员 侍佳妮)
推荐阅读
- IT|安九高铁正式开通:时速350公里、京港台通道商丘至深圳段贯通
- 美容|升级扩业 中家医·家庭医生医疗美容医院引爆广州
- 研发|俄开发太空飞行用多通道发动机
- 目的|俄开发太空飞行用多通道发动机
- 互联网|首儿所互联网医院办公区启用 为患者提供就医便利
- 增加到|首儿所互联网医院服务能力再提升,线上号源增加到每日1500个
- 第一医院|三明启动“云查房” 让基层百姓“零距离”共享专家医疗服务
- 平台|医疗平台跨境十年:MORE Health是如何打造真正的虚拟医院的?
- 锡林郭勒盟|锡林郭勒盟中心医院临床检验团队斩获国家级大赛一等奖
- 谋发展|重磅!淄博这家医院与一知名高校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