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而区别于百度和特斯拉的工程化思维 , Waymo的科学化思维的路径似乎显示出目前商业化落地的窘境 。 Waymo的模式是一步到位L4级别的自动驾驶 , 以L4级Robotaxi作为核心产品 , 做好之后再拓展到其他L4级场景 , 如Robotruck 。
从今年5月CEO的出走之后 , Waymo的商业化模式的窘境似乎暴露得更加彻底了 。 从Waymo的估值角度来看 , 情形不太乐观 。 Waymo估值走上了不断下调的下坡路 , 从2018年的摩根士丹利给了1750亿美金估值开始之后 , 就开始进入下坡 , 一年后Waymo没有任何营收 , 摩根士丹利将估值砍到了1050亿美金 。 到了2020年Waymo开始寻求融资 , 但拒绝谈论融资背后的估值 。 随后金融时报爆料Waymo的融资估值仅为300亿美金 , 距最高的估值缩水85% 。
虽然估值并非是自动驾驶行业的唯一风向标 , 但这也反映出投资者对Waymo模式的消极情绪 。 不断高企的投入与亏损 , 是投资者做出估值下降判断的依据 , 这也是Waymo商业化进程缓慢最大的拦路虎 , 不断吞噬着股东的价值 。 虽然自动驾驶的实现不会一蹴而就 , 但是长时间吸血反哺的路也走不远 。
工程派和科学思维派面临的困难相似 , 都会面临巨大的挑战 , 在资本环境多变的当下 , 自动驾驶公司需要快速找到自我造血的方法 , 形成自己独特的增强回路 。
自动驾驶领域的很多玩家经过这些年的蹉跎都已经达成共识 , 自动驾驶已经进入到下半场 , 竞争不再是测试和小范围的落地 , 大规模商业化运营才是自动驾驶行业最终的追求目标 。 百度Apollo在完成大范围的路测后 , 技术与安全性得到验证 , 开始沿着“工程思维”来发展自家的自动驾驶“多点开花”的产业布局:
1. 做智能交通的车路协同 , 通过打造一个真正符合自动驾驶需求的智能道路 , 来提升未来智能道路整套系统能力的标准 , 实现更高效、更安全、更智能交通组织的蓝图 , 为自动驾驶车辆和智能交通的落地提供全面的基础设施保障 。
2. 做汽车智能化的辅助驾驶系统ANP , 像特斯拉一样 , 让自动驾驶的数据可以源源不断从乘用车上跑出来 , 形成“落地-获取数据-算法迭代-落地”的正向循环 。
3. 做自动驾驶出行3年30城的目标 , 百度Apollo提出在未来3年时间内实现“深耕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 , 覆盖全国30城 , 打造3000辆L4级别自动驾驶车队 , 满足300万用户的自动驾驶出行需求”的三年发展目标 。
【订单|自动驾驶出行订单量全球第一:Apollo讲出商业运营新故事】
推荐阅读
- 测试|图森未来完成全球首次无人驾驶重卡在公开道路的全无人化测试
- 测试|北京:自动驾驶测试里程突破365万公里
- 华依|中信证券:惯性导航有望成为L3及以上自动驾驶的标配产品
- 爆发|中信证券:自动驾驶渐行渐近,惯性导航刚需爆发
- 矩阵|聚焦快递末端痛点 国内首款无人驾驶快递物流车在中通启动应用场景内测
- IT|滴滴被“围剿”三个月:Q3经调整EBITA由盈转亏 订单量、交易额均下滑
- 列车驾驶室|北京:体验无人驾驶地铁
- 未来|图森未来完成全球首次无人驾驶重卡公开道路全无人测试
- 无人驾驶飞机|跑道下埋5万多个传感器、无人车导航
- IT|TuSimple半挂卡车道路全无人驾驶视频公布:全长13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