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科学|在家点点鼠标,你就能发现太阳系外的新行星( 二 )
但研究者并不甘心就此放弃 , 他们将目光转向了个人电脑 , 决定用“大力出奇迹”的方式“众筹”出一台超级计算机 。 1999年5月17日 , 地外文明搜寻计划(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 , SETI)正式与公众见面了 。 简单来说 , 这个计划将三家天文台(包括美国弗吉尼亚州的绿岸天文望远镜 , 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和欧洲的低频阵列望远镜)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分成”无数小块的数据 , 发送给参与其中的若干计算机分别进行计算 , 计算结果上传后经过统一合并 , 得出最终结论 。
想要参与这个项目非常简单 , 用户只需下载一个小程序 , 登录后选择SETI@home项目 , 程序就会自动开始分析计算 , 不会耗费参与者更多的时间或是脑细胞 。 为了让项目显得更有趣 , 研究者甚至将整个计算过程可视化成了酷炫的彩虹三维图 , 还提供了作为屏保的选项 。
SETI@home项目一经推出就收获了极大热度 , 推出后仅几个月 , 226个国家或地区的超出260万人就贡献出了自己的电脑——毕竟大家都想在外星人呼叫地球的时候 , 由自己的电脑“接起电话” 。 虽然SETI项目在2020年宣布结束 , 但它的确展现出了公众参与科学研究的强大力量和可能性 。
“众筹”大脑
而对于“行星猎人TESS”项目来说 , “众筹”的则不是电脑的闲置算力 , 而是志愿者自身的智慧 。 还记得你在文章开头看到的图片吗?图中横坐标是时间 , 纵坐标是亮度的变化 , 这些看似杂乱的“点点图”就是TESS所记录的每个恒星亮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
我们已经提到过 , 当一颗行星掠过恒星表面 , 恒星发出的光线会暂时变暗 , 显示在图中就可能是标识区域的样子 。 志愿者需要做的非常简单 , 从网站提供的光变曲线中 , 依次识别出可能的亮度下降事件并标出就可以了 。
当然 , 为了保证识别结果足够可靠 , 研究者也做出了一些努力 。 首先 , 在正常的探测结果中 , 混入了一些模拟光变曲线 。 这些模拟曲线人为设置了数个“凌日”事件 , 这样 , 通过模拟曲线的识别结果 , 研究者可以评估每个志愿者识别能力的强弱 。 同时 , 每组数据都会被分配给8~15名志愿者 , 他们的识别结果结合各自识别能力的权重 , 就可以给出每个事件的可能性评分 。
最终 , 在TESS发射后2年的时间里 , 世界各地的2万余名志愿者参与其中 , 筛选了超过1200万组数据 。 研究团队根据评分 , 重新检查了得分排名前500的事件 , 排除掉已通过其他渠道确认的结果后 , 最终识别出了90颗新的系外行星候选体 。 随后 , 研究团队会对这些行星候选体进行重复检查和后续观察 , 来排除掉其他可能性 , 锁定哪些是行星大小的天体 。
推荐阅读
- 科学|中阳县北街小学:体验科学魅力
- 牛上|英媒文章:2021年最有趣的科学发现
- 曹志兴|90后教授曹志兴:最一流的基础科学来源于好奇心
- 审判|直接服务“三城一区”主平台,怀柔科学城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成立
-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我国科学家发现第五条甲烷产生途径
- 孩子|“双减”后 科学实践课如何做好“加法”
- 生命科学学院|科技馆内感受科技魅力
- 牙膏管|太空跨年是什么体验?航天员在太空也能吃到家乡美食?| 科学密探
- the|美CDC缩短新冠隔离时间被指从遵循科学变成了遵循CEO们的意见
- 抗体|六大科学突破闪亮二〇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