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大洋里调查 , 人员、设备、数据 , 每一样都不能出问题 , 这对于团队领头人来说 , 是个巨大的考验 。 每次出海之前 , 袁东亮总会把准备工作做得很细 , 在团队的精密配合下 , 每一次操作都100%成功 。 当海上潜标成功回收并获得全部数据的消息传回中科院海洋所时 ,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海洋学家胡敦欣终于能睡得踏实了 。
从2014年开始 , 国际上最先进的海洋科考船之一——“科学号”投入使用后 , 热带西太平洋的科考条件和调查水平大大提高 。 2013年至2015年间 , 袁东亮担任中国科学院海洋先导专项A的物理海洋项目负责人 , 负责设计在西太平洋建设主流系潜标阵列 , 包含5个断面近20套潜标 , 要求一次完成 。
当时 , 时间紧任务重 , 袁东亮亲自抓细节落实 , 经过艰苦努力 , 终于在2014年领导建成超大规模的西太平洋潜标阵列 。 2015年11月15日 , 利用“科学号” , 袁东亮和团队完成了热带西太平洋主流系和暖池综合考察 , 成功回收并进行维护后重新布放所有潜标 , 开创了单一科考航次布放、回收深海潜标套数和观测设备数量最多的世界纪录 , 初步建成热带西太平洋潜标观测网 。
西太平洋潜标阵列需要与印尼贯穿流(Indonesian Throughflow , 简称ITF)观测同步进行 , 才能取得最佳的研究成果 。 ITF是世界上唯一一支热带洋际洋流 , 它从热带西太平洋经过印度尼西亚海域流向热带东南印度洋 , 是全球海洋大输送带的热带回流分支 , 强烈影响着印太海盆的海气耦合过程和气候变化 。
袁东亮积极开展国际走访 , 加强互信 , 提出创新性的合作模式 , 终于与印尼科学家达成合作协议 , 在印尼内海对ITF开展观测 。 2014—2018年连续5年使用印尼科考船 , 建成了包含10套潜标在内的国际上最大规模的印尼海潜标阵列 , 并对印尼内海开展了大规模的综合性科学考察 , 为国际上开展西太环流和ITF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观测数据 。
目前 , 袁东亮已经获得中科院先导专项B项目的支持 , 担任物理海洋项目的负责人 , 还得到基金委重点国际合作项目和重大计划重点项目的资助 , 未来5年将继续推进西太平洋环流的研究 。
发现新的洋流 , 提出新的理论
在大型国际合作计划“西北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实验”(NPOCE)的框架下 , 袁东亮和团队对西太平洋海洋环流动力过程开展合作研究 , 在揭示西太平洋环流三维结构的基础上 , 不断发现和揭示一系列西太平洋环流的季节内至年际、年代际变异规律 , 引起国际广泛关注 。 在西太平洋海洋环流的结构和变异等课题研究上 , 取得了许多国际领先成果 。
经过多年研究 , 团队对太平洋西边界流研究进行了总结 , 并对其未来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 系统全面地揭示太平洋西边界流系的三维结构及其对ENSO的响应 , 还探讨了西边界流系统在年代际和更长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规律及其气候效应 , 论文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
推荐阅读
- 国际主流|“妈祖”填补我国海洋环流数值预报领域空白
- 模式|“妈祖1.0”发布,我国自研海洋环流数值模式处于“领跑”地位
- 首例|海南自贸港探路海洋新基建 全国首例海底数据中心项目落户三亚
- 双飞|王双飞: 深耕造纸行业26年,创新成就强国之路
- 硬件|DARPA长航时Manta Ray海洋无人机项目已转入第二阶段
- 软体|AI大咖说 | 在北航,寻找月亮之上与海洋深处的仿生浪漫
- 广州|海洋科考“国家队”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将入驻广州南沙!预计本月首批科研人员入驻
- 警告!|研究发现热带鱼群因海洋酸化和气候变暖而受到破坏
- 人物|海洋女生物学家帮助章鱼的视频火爆社交圈
- 图像|南极科考“雪龙”船被冰围困!海洋卫星这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