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周理乾读《章鱼的心灵》︱淘气章鱼的九个自我

《章鱼的心灵》 , [澳]彼得·戈弗雷-史密斯著 , 黄颖译 , 后浪丨九州出版社2021年3月出版 , 280页 , 60.00元
一、遭遇外星智慧生命
在已经殖民了一千多年的萨拉萨星的海底 , 人类终于发现他们并非这颗行星的唯一智慧生命 。 这个物种被称作“蝎子” , 长得像地球上的龙虾 , 但却有四米多长 。 人类偶然捕获了一只蝎子 。 在放归海洋后 , 人类跟随着这只蝎子发现了它们的聚集地:蝎子城 。 作为外来者 , 人类在潜水器里观察着忙碌的蝎子们:收获种植的萨拉萨巨藻、把金属片当作饰品……蝎子复杂的行为让人类吃惊地意识到 , 它们是智慧生命 , 它们原始的文明或许终将崛起 , 它们或许最终会成为北海巨妖克拉肯(Kraken) 。
这一情节是英国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的科幻名作《遥远的地球之歌》中描绘的人类与地外智慧生命的第一次遭遇 , 也是我在读彼得·戈弗雷-史密斯(Peter Godfrey-Smith)的《章鱼的心灵》时联想到的情景 。 戈弗雷-史密斯是悉尼大学的科学史与科学哲学教授 , 在生物学哲学、心与认知哲学和一般科学哲学等领域中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 。 同时 , 作为生长在海边的悉尼人 , 他还是重度潜水爱好者 。 即便在哈佛大学、纽约城市大学任教时 , 他每年都会去澳大利亚东海岸花大量时间潜水 , 观察海洋生命 。 在这里 , 他与朋友遭遇了《遥远的地球之歌》中类似的情景 , 发现了“章鱼城邦” 。 就像“蝎子城”一样 , 章鱼城邦是一群具有高度智能的生命——章鱼——聚集的固定场所 。 章鱼城邦之所以不同寻常 , 是因为 , 以往对章鱼的研究认为 , 章鱼并不是在固定场所群居的动物 , 而在这里 , 最多可达十几只的章鱼长时间地群居 , 用空扇贝壳打造它们的洞穴 , 并在这个城邦中进行着复杂的社会行为 。
戈弗雷-史密斯对章鱼城邦着迷 。 他和朋友们年复一年地观察、研究这里 , 最终将个人的潜水经历、科学探索与哲学思考结合起来 , 创作了《章鱼的心灵》 。 在这本书里 , 戈弗雷-史密斯用自己非凡的写作技巧展示了章鱼如何具有别样的心灵 。
二、具有发达智能的章鱼
我们首先从阿瑟·克拉克所构想的萨拉萨蝎子很难具有复杂智能说起 。 克拉克是以生存于四亿六千七百万年前的巨型节肢动物板足鲎为原型来构想萨拉萨蝎子的 。 板足鲎俗称“海蝎子” , 在琵琶形身体的两侧有三对附肢 , 其中第一对为螯肢 。 海蝎子体长可达两米六 , 是志留纪海洋中凶猛的食肉动物 。 海蝎子与今天陆地上的蝎子、蜘蛛是近亲 。 由于节肢动物具有不可改变的外骨骼 , 因此身体两侧的附肢功能是固化的 , 自由发展的可能性很小 。 这意味着节肢动物不需要特别复杂的神经系统来协调附肢之间的活动 。 比如昆虫虽然具有发达的复眼 , 其视觉能力与人类透镜式眼睛不相上下 , 但神经系统无论在神经元数量上还是结构复杂度上 , 人类是昆虫的几百万倍 。 不同的节肢动物发送信号的方式虽然多种多样 , 比如蚂蚁利用化学信息素作为沟通的信号 , 萤火虫可以利用光信号 , 蝉可以利用声音信号 , 蜜蜂甚至发展了复杂的“8”字舞来指明蜜源的位置 , 但每一节肢动物物种可使用的信号是极其有限的 。 视觉、行动自由度、神经系统以及信号都是与认知和智能紧密相关的 。 由于这些特征的局限性 , 节肢动物很难具有与鱼、鸟、爬行动物以及人类等脊椎动物同等级别的智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