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松山|将军难免阵前死,就怕背后打黑枪,湘军宿将刘松山之死释疑

史书对于刘松山之死记载的比较笼统,有中炮说,有中枪说,有被暗杀说。
今天就从两份资料来明了一下刘松山之死的细节及到底是谁杀的他?

刘松山|将军难免阵前死,就怕背后打黑枪,湘军宿将刘松山之死释疑
文章插图

在《左文襄公奏疏》续编卷70、《清德 宗实录》卷67和《戡定新疆记》卷3等史籍中,都有这样类似的记载:
光绪三年十一月 (1877年12月),清军在喀什噶尔生擒白彦虎之''伪元帅马元,并斩其副白彦龙''。
''刘锦棠将逆回金相印父子,及于小虎、马元磔诛枭示……''
这里面提到了几个名字,白彦虎来龙去脉历史给的很清楚。
而这个白彦龙,倒是有些耐人寻味。
白彦龙是白彦虎的哥哥,乃是清朝的武举人,在肃州战役中被清军火炮击中伤重而死
白彦虎在逃亡过程中,为立威,将其遗孀,即白彦虎的嫂嫂斩杀于厨房当中。
那这个所谓的副帅白彦龙肯定不是白彦虎的哥哥,他的下落历史记载的很清楚,没有存疑之处
很可能是同名同姓者。
余小虎是白彦虎帐下头号大将,号称''双枪将'',战场上骁勇善战,清军在他手上吃亏不少。
【 刘松山|将军难免阵前死,就怕背后打黑枪,湘军宿将刘松山之死释疑】白彦虎在逃亡沙俄之时,在伊犁,喀什留下不少伤员和一些不愿意背井离乡的同胞,余小虎作为骨干也被留了下来,在与清军的遭遇战中被生擒,后被斩于喀什。
那就只剩下个马元,这个马元到底是何许人?
为何要单单剩下他?
给他暂时起个名字吧,叫他A马元,那个被擒斩的是B马元
在喀什被擒斩的是A还是B呢?
这里就给大家解开这个疑问。
上文说的这个被擒斩的B马元其实只是白彦虎一个小头目。
和本文要说的A马元是两回事。
A马元是白彦虎的帐下所谓的''元帅''之一,在那个同名的马元被杀之时,他已经很逍遥地在生活在沙俄的哈尔湖(伊塞克湖东端的普热尔瓦尔斯克)。
A马元,是清政府除了白彦虎之外,第二个最想引渡回国处以极刑的通缉犯。
刘松山正是死于他手。
现在就来介绍A马元:
在距离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市约410公里,距中国边境约200公里的卡拉库尔市郊约7公里处。

刘松山|将军难免阵前死,就怕背后打黑枪,湘军宿将刘松山之死释疑
文章插图

有一个村庄名叫''阿尔代克'',目前村中居民约有4000人,全为东干人,是19世纪晚期因参加陕甘叛乱失败后流亡于此的中国甘肃金、灵、吴(今属宁夏)一带的后裔。
阿尔代克村中的学校院内有一小片果园,四面高大围墙圈起,周长约100多米。
园中树木茂盛,芳草萋萋。
园子正中是一处青砖砌筑的拱北,整个建筑面积不大,约20多平方 米,呈正方形,低矮俭朴,墓室内的墓基座上,罩着绿色的苫单。
据阿尔代克村学校的校长哈桑。尤素波夫介绍, 这座拱北的墓主是当年由中国率部而来的''阿爷老人家'',当地人称尤素夫.哈孜列特。
他的中文名字叫马元。
也是白彦虎之帐下''伪元帅'',人称山里阿爷,甘肃狄道州(今临洗)人,也称其为狄道阿爷。
他的祖辈世代都在狄道地区并且数代与中国哲宦教主联姻,因此,狄道家族是教主的得力臂膀。
马化龙任教主时,曾说:''有灵州,有狄道'',这个狄道就是指的马元家族,可见其与马化龙家族的渊源极深。
马元的父亲是马化龙的妻舅,马元又是马化龙四儿子的妻舅。
同治年间,陕甘叛乱以后,马元率部参加,后辗转来到了甘肃金积堡,在马化龙道堂内帮助处理日常事务,协助马化龙之子马耀邦处理粮草调剂,调拨。
刘松山进击金积堡时,叛军阵营中分为主战、 主和两派,教主属于主和派,马元属于主战派。
教主曾数次向清军''求抚'', 主战派则力主战斗到底
1870年2月14日,刘松山进攻马五寨,在双方激战中,教主的信使到达刘松山军营。
面呈教主给刘松山的求和信,希望刘将军能暂停进攻,以和谈解决目前的僵局。
清军此时也是强弩之末,再次发起进攻的能力不足,先进的西洋后膛开花炮还没上来,需要一个喘息的时间。
刘松山答应了教主的请求,带领帐下官兵随同使者进入马五寨的叛军指挥部。
教主这次派来的和谈使者正是这个马元。
不过显然这次教主失策了,马元是叛军阵营中强硬的主战派,和白彦虎属于同一战壕。
派他前来和谈,也不知教主是怎么想的?

刘松山|将军难免阵前死,就怕背后打黑枪,湘军宿将刘松山之死释疑
文章插图

可能还是马元久在教主身边,还是亲信比较信得过。
俗话说得好“亲戚不能办事”,啥意思?亲戚要是坑你,那肯定是往死里坑,不死也得掉层皮。
不过,马元这个亲戚绝对是绝杀,一招就把教主置于死地。
也正是这个信任,让教主陷入万劫不复之境地。
原本还可以和平解决的大门,也彻底地被马元关上了。
1870年2月14日下午14:00时,双方开始正式谈判,在谈判过程中,马元态度嚣张,公然要求刘松山部撤军,撤军之后方可谈判。
妄谈己方力量之强大,公开吹嘘叛军武力,说手中有1万余杆最先进的俄国后膛枪。
如果双方交火的话话,就会让对方玉石俱焚,片甲不存。
马元的狂妄只能掩饰他的软弱,空虚,叛军此时已经是强弩之末,在清军的强力打击下,整个防线已经是摇摇欲坠,你不吹牛逼会死呀?
刘松山当然不答应,义正言辞地告诉马元,如果不投降,等待他们的就是死路一条。
到此谈判破裂,刘松山离开叛军指挥部,骑上马正准备出叛军大营的时候,马元向刘松山打了''最后一枪''。
一代豪杰,没有阵亡在战场上,竟然死于黑枪之下,可叹,可恨。
刘松山遇难后,叛军趁势进攻,马化龙派马正和、马万春等攻打李旺堡(今海原县境)、预旺城。
此时,陕西崔三、铁正国等进入陕西乾县、陇县.
白彦虎攻取固原,威胁平凉。
叛军乘胜攻夺了青铜峡口,清军雷正绾、周兰亭、徐文秀、张文齐等四军粮路被截断,同时溃退。
一时间,陇东、陕北、关中处处告急,再加上叛军频频骚扰清军粮道,劫夺粮草导致使得军心大乱。
对此清廷大为恼火,发岀上谕严厉斥责左宗棠:''自抵甘以后,虽据迭报胜仗,总未能痛剿贼氛,致金积一隅之地至今日 久未下,逆首稽诛,军务安有了期?竭东南数省脂膏,以供西征军实,似此年复一年费此巨帑, 岂能日久支持?该大臣扪心自问,其何以对朝廷?''
内阁学士宋晋建议,让李鸿章到西北来,把左宗棠调到贵州去。
两万名装备精良、军饷充足的淮军开赴陕西乾县,李鸿章也奉命赶到西安。
在此期间,左宗棠一再在家书中告诫家人要做好最坏的打算,随时准备遭到''籍没'',被扫地出门
左宗棠只好一面自请朝廷议处,一面任命刘松山的侄子刘锦棠为老湘军将领,重新谋划进攻金积堡最后交代一下马元的结局吧。
马化龙知道此事后,跌足长叹并对部 下们说:''你们把人家打死,只有我抵命了,你们哪个也不行''。
《陕甘劫余录》记载了一段民间传说:''刘三大人是湖南人,在金鸡堡骑着马,给-民讲话的时候,忽然由-民队里向刘三开枪。
当时刘三落马死了。
有人报告给马化龙。
马化龙说,你们把人家打死,只有我抵命了,你们哪个也不行。
后来知道打死刘三大人的是狄道人马师傅。
他本来想在马化龙跟前献功的,可是马化龙很不高兴。于是……跑到 俄国托骨莽(托克玛克)那个地方去了。''
马化龙立刻命令他的长子停止对白彦虎的粮食供应,暗示白彦虎快走,又让马元去白彦虎处转达他的 ''口信''。
在金积堡陷落后,清兵对凶手马元紧追不舍,马元便和白彦虎一起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秋逃往关外,来到新疆。
马元到了乌鲁木齐后,便在北梁寺内落脚。
后在清军的追赶下,于光绪三年(丄877年)带着自己的人马,跟随白彦虎逃亡。
1877年农历从阿克苏翻越冰大坂,然后到了阿尔代克。

刘松山|将军难免阵前死,就怕背后打黑枪,湘军宿将刘松山之死释疑
文章插图

据俄文文献载: 马元所率的这批人共1116人,从阿克苏出发,向东北方向穿越别捷尔、伊什迪克一巴什和基苏萨山口。
于1877年11月底越过边境,1878年1月中旬到达普尔热瓦尔斯克。
进入俄境以后,马元及其率领的这部分人,都被''俄国当局安置在离哈尔湖(即今卡拉库尔)不远的厄尔勒克(即伊尔迪克)''。
哈尔湖(即卡拉库尔)的这批人后来形成了两派势力,一派以马元为首,其信众大都是由宁夏金积堡随马元来的;
一派以李三畏为首,其信众多是从新疆随李三畏而来。
两派矛盾集中在两个问题上;
一是马元与李三畏争夺教权;
一是由哪一方派人出任哈尔湖厄尔勒克(即阿尔代克)的博洛斯(乡长).
光绪六年(1880年),马元自封教主,民国五年(1916年),病死于哈尔湖。
其妻子经乌什居住于库车,其子孙后代居住于乌鲁木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