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资讯|商家制造“容貌焦虑” 消费需防“美丽陷阱”


_原题是:商家制造“容貌焦虑” , 消费需防“美丽陷阱”
来源:工人日报
本报采访人员 杨召奎
在利益的驱动下 , 一些医美机构在消费者中制造“容貌焦虑”“身材焦虑”情绪 , 通过虚假宣传、过度宣传 , 误导盲目消费、冲动消费 。 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 规范医美市场营销宣传 , 不仅要清除虚假宣传、夸大宣传等弊病 , 而且要整治通过“软文”“种草笔记”等形式进行植入推广、虚假营销等变相误导公众的行为 。
虚假宣传医生资历、医疗机构资质荣誉;虚假宣传医美产品功效、服务疗效;通过“刷单炒信” , 编造用户评价、直播带货等方式虚构交易、虚假评价 , 误导消费者盲目消费、冲动消费 , 甚至出现医美整形失败等案例……
近年来 , 随着“颜值经济”的持续升温 , 在利益的驱动下 , 医美广告的虚假宣传、过度宣传、导向不正等问题日益凸显 , 助长“容貌焦虑”情绪蔓延 。 企查查数据显示 , 与“医美”相关的风险信息逐年攀升 , 2020年达690条 。 截至10月25日 , 2021年相关风险信息已达721条 。
今年以来 , 市场监管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重点领域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专项整治 , 严厉打击医美领域虚假宣传、仿冒混淆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 查办了一批医美市场不正当竞争案件 , 着力规范医美市场竞争秩序 。 今年1月~9月份 , 全国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办各类不正当竞争案件5397件 , 罚没金额3.5亿元 。 其中 , 涉及医美领域虚假宣传案件71件 , 罚没金额355万元 。
今天 , 市场监管总局公布医美市场虚假宣传、仿冒混淆等不正当竞争案件10件 , 通过案例曝光 , 加大以案释法力度 , 提醒广大消费者 , 要科学理性消费 , 切不可盲目跟风 , 冲动消费 。
虚假宣传医生、医疗机构资质荣誉
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指出 , 医美行业的违法问题 , 可以概括为“三非” , 即非法的医美机构、非法的医美医生、非法的医美产品 。 实践中 , 由于医生少、需求大 , 一些医疗机构以所谓名医名师、专业医疗资质等噱头 , 为医疗美容效果背书 。 通过虚构、夸大医生资历、医疗机构资质荣誉等方式 , 给消费者以服务品质保证的假象;甚至将容貌出众与“高素质”“成功”等不当关联 , 编造“整容改变命运”等故事 , 欺骗、误导消费者 , 扭曲审美认知 。
今年6月 , 北京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现场检查发现 , 北京爱悦丽格医疗美容诊所有限公司在大众点评APP“爱悦丽格医疗美容”主页下宣传的诊所医生李某为原三甲医院医生 , 但实际上该医生仅到中日友好医院进修过 , 而非中日友好医院正式医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