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藏地密码:一个小村庄的文化记忆
大家好,我们的建筑尘封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当你进入那块土地,沉浸在嘛呢房、风马旗、嘛呢轮等信仰符号所营造的氛围中时,你就会感受到当年吸引了我的东西——心中的喧嚣停止了,世界变得宁静了。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上确实有一片净土,它就存在于你的灵魂深处。——雪漠藏地文化游记《山神的箭堆》尼巴村,坐落在甘南藏地车巴沟里的一个小村落,有着几百年的历史。几百年前,这里是一个蛮荒的世界,几百年后,这里繁衍出了五个部落,已经是有一定规模的藏族村庄了。2014年夏天,一位叫雪漠的作家来到车巴沟,在静静的尼巴村住了二百多天。来时,他白面黑须,去时,他的胡须白了一半。在二百多天的文化考察中,这个村庄的传说、故事,这块土地的文化、记忆,被他从一个个讲述者口中复活,于是,它们走出尘封的历史,走入雪漠记录此次考察的藏地文化游记《山神的箭堆》一书,而被我们读到——(藏地密码:一个小村庄的前世今生)藏地密码:一个小村庄的文化记忆文 | 雪漠
文章插图
地主的诞生尼巴村发展了五六十年后,村子才逐渐扩大,开始有了穷人和富人的分别。不过,总体来说,贫富差距并不大。一些部落的头人,并不会因为是头人,就比别人家里更富有,头人带给他们的是责任,而不是更优越的生活。他们想要生活得好一点,也得放牧,但放牧很苦,必须有专门的人手,并不是每家每户都有人放牧的。家里没人放牧,人们自然不会开辟自家的牧场。所以,早年的尼巴虽然有很多草场,但有牧场的人家不多。有些头人,因为家里没有牧场,生活就不如一般人家了。这是汉人不能理解的。汉人想过好日子,所以愿意勤劳致富。他们来这儿之后,发现这儿的地皮那么多,却没有人开垦,觉得太浪费了,他们就垦荒。他们抡起铁锹,开出了一块块肥沃的土地。他们种上青稞、土豆、萝卜、芫根。他们有了收成,有了节余,有了积蓄,有了闲钱,就渐渐富了。他们反而成了这块土地上的富人,而不是那些本地的头人。但尼巴人也不眼红,在土地问题上,那时的尼巴人很大方,只要你想开,不管你是哪里人,都可以去开,我们吃一些芫根和苒粑就可以了。这一点,跟现在的尼巴人不一样。现在的车巴沟,仍然会为了草场发生冲突,有时的冲突,甚至会死人的。而当时的尼巴人却很知足,对发财没有向往,很好的草场,也能让给别人去放牧。只是,跟汉人生活得久了,耳濡目染,尼巴人一天天变了。藏人也开了一些地,有了一些财力,于是慢慢有了要发财的愿望。有些人也真的发了财。只是,几十年后,那些开垦土地的人,都成了地主,成了“四类分子”。我在尼巴村采访时,那些不会说汉话的藏族老人,却会说“四类分子”。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里,这是一个不容易忘却的词。
文章插图
盖房子从汉人开垦土地开始,村里人有了空间意识。尼巴村就渐渐地发生了变化,山坡上出现了一条条栈道。就这样,村子开始集中在同一个山头,村里人的房子就依山而建了。百十年后,那些房子就挂满山坡了,层层叠叠,非常像蜂窝,垒在山坡上,远远望去,非常壮观,村子就成了有名的百年藏寨。早年,建房子花不了多少钱,因为主体墙是用土夯的,只要有人盖房子,村里人就会来帮忙,一天下来,墙就起来了。完工后,主人会款待一顿,但吃得很简单,用捻掉皮的青稞熬了粥,每人吃一碗,就了事了。早年的尼巴人不计较这些。那时的劳动,也跟现在不太一样了。现在的人干活就是干活,但以前的人干活,就跟玩一样。比如,打屋墙时,他们拿着木桩,一边打,一边唱,一边跳,那么多人在一起,有说有笑,好个开心。到最后,活儿干完了,谁也不觉得累,所以谁都愿意帮忙。在村里盖房子,打好墙后,最主要的工程,是屋子的内饰,这时要用木头。于是,同部落的人就会出动,去后山里伐木头。那时的山上,是原始的森林。黑黑的,密密的,有的松树,几人才能合抱,不知长多少年了。还有些树,已枯死了,有些正在枯死。村里人就选些正当壮年的树,在一边砍开缺口,两人便扯了那锯子,一俯一仰地锯那树,白白的锯末纷飞而出,撒在其他大树根部,渐渐化为其他树的肥料。锯一阵后,那树就会晃动,边晃动,边吱吱嘎嘎地叫。叫一阵,它就会向有缺口的一方倒过去。那真是非常壮观的一幕。大树的倒下,像人的命运,是无人可以遏制的。轰——一棵棵树就这样倒了。
文章插图
村里人在树上拴上绳子,驱赶几头牦牛来。牛们鼓起力的肉棱,呼哧呼哧,沿缓坡拖了那树,回到村里。造屋的主人选一处空地,将那些原木,砍削成造屋用的材料。木头有了,还需要木匠。虽说干活时像玩儿,但尼巴人将造屋当成了一生的大事,是很认真的,不能儿戏。好些人的家里,都有木雕的佛龛,这是他们自己的经堂。人可以住得寒酸些,那佛龛,却是不能含糊的。村里的一般木匠,只能做一些粗活,那雕花和彩绘之类的事,需要请外面的能工巧匠。离尼巴村有一段距离的迭部沟,有很多手艺好的人,他们是祖传的,一代一代的,将那些优秀的技艺传承了下来。村里稍稍富裕些的人家,就会去那迭部,请巧匠人过来做活。房子盖完之后,要有落成典礼,这时候,全村人都会来道贺,主人要请客吃饭。家里有钱的,就炸些油饼;条件差一些的,就烙些薄饼,再加上一碗糌粑、一壶奶茶,就这样。全村人坐在新房子里,吃吃喝喝,就像过节一样。吃过饭后,村里的人便一起帮忙,做完那最后的收尾工作,比如上房顶的泥等。到了晚上,所有的事都干完了,男人们就坐在一起,开始喝酒,说呀唱呀的。藏人对房子的内部装修很看重,尤其是佛堂,总要请一些能工巧匠,来雕花,建佛龛,上彩绘。如果这家人的生活条件一般,那就先装一间房,先让人住进去,等以后有钱了,再装第二间、第三间……也有些人,盖了房子,并不急着装修,有地方住,就觉得够了。他们就先住进去,以后有了钱,就去喝酒,偶尔才会拿些钱来装修。啥时候能装修完,他们不急的,反正老子装修不完的,儿子成家了再装修。在早年的尼巴村,不但建房子时全村人都会帮忙,如果谁家发生了意外,比如房子着火了,东西被烧光了,村里人也会合力救济。这家给些青稞,那家给些面,这家给被子,那家给毡,也能过日子。所以,那时节,尼巴人是不会出现生存难题的。即使真出了问题,也有全村人帮着解决。或许,这也是清末长达十二年的天灾中,车巴沟却没有饿死人的另一个原因。
文章插图
尼巴人的破产一个男人要破产了。那天早上,他站在高高的山上,撕扯了嗓门,长长地吼——还债了——,还债了——。于是,跟他有债务往来的人都拥到他家。这时的他家,负债累累,看来,这辈子是还不清了。开始,他只是欠钱,后来去做生意,赔了。他又寻亲访友,借了很多钱,去赌博,想发财,想回本,又输了个精光。他只好灰了脸回村。那天,一见他,有人就笑他,发财了?他灰了脸,不说啥,只是呵呵笑。一人问,我的钱,啥时还?另一人也问,还有我的。后来,好些人都这样问他。他想呀想呀,觉得再也还不清那债务了。于是,在这天的一早上,他就在山坡上吼了——还债了!人们都拥了来。这人一脸兴奋——天知道他为啥这么兴奋——他几乎是兴奋地说,我破产了,没钱了,这辈子,我也还不了账了。今天,请大家来,就现在的东西还账了。他指着一头瘸腿山羊,对一人说,这个还你。他指着一个做青稞酒的器具,对另一人说,这个还你。他指着一件破皮袄,对又一人说,这个还你……就这样,他还完了自己家里的所有东西,就一贫如洗了。以后怎么办?不知道,也没法去想。一生,似乎已定格了。但人生还在继续啊。只要还有一口气,只要人还活着,总要迈出新的一步。但这新的一步该怎么迈呢?男人还年轻,还健康,却已宣布破产了。破产的男人,告别了经济上的负累,但信用也一起破产了。于是好些人一脸无奈了,但没办法,这是尼巴村的制度。如果一个人老是欠账,债台高筑,这辈子无力偿还债务,就可以这样做。虽然这样,对于那些破产者,是没人望笑声的——“望笑声”是凉州方言,意思是望着别人的不幸,发出自己的笑声,是幸灾乐祸的一种形象表述。所有的望笑声,对失意者来说,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妈从小就对我说,别人的笑声,是望不得的。妈这样说,总有她的道理。尼巴人的这种还债,有点像现在的公司破产一样。这种古老的规矩,从遥远的过去传下来,真让人感到温暖。不过,这种还债,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的。一般情况下,做这事的,是那些年龄比较大的,得了重病的人,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寿命不长了,欠的那些账,能了多少,就了多少。一些家庭情况很差,真的无力还债的人,也可以这样做。不过,从此后,他的信誉也就毁了。因为,在村里人眼中,他是个地地道道的败家子。在很多人的心里,人活一辈子,发财是其次的,最重要的,还是争一口气。妈从小就叫我争气。那破产的男人定然也想争气,要不,他不会千方百计地想发财,想还本,但最后,他还是前功尽弃了。于是,他那“还债了”的喊声一响起,我就心发紧了,我听出了一种自杀前的狂欢意味。他明明知道,自己的一辈子已经完了,但他不在乎了。不知道那男人后来怎么样了,但定然不会太好。因为,心灰意冷的人,不可能活得很好。在这个人活脸、树活皮的小寨里,没有尊严,是比死更可怕的事。
文章插图
爱打仗的村子村子要打仗了。男人们都很兴奋。他们鞴了马,背了枪,来到嘛呢房前,准备出发。出征的人,当然是村里的精英。尼巴村的男人,有点像康巴人,大多很高大——也许是人种的原因,因为多种优秀的基因都荟萃于此了——每到有战事时,就是男人们大显身手的时候。在战场上,大家都会勇猛地冲锋。要是发现谁当了逃兵——除非大家一起溃败或撤退——就一辈子叫人看不起了。那时的车巴沟,是不以财产的多少来评价人的,也不按聪明与否来评判。因为村里人不读书,除了那些喇嘛外,文化人非常少,很少有人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外面的很多标准也进不来。很长时间段里,流行于车巴沟的唯一评判标准,就是看你这个人勇敢与否。如果你是怕死鬼,那你的家里人也有可能受到牵连,你的儿子可能娶不到老婆,你的女儿可能没人上门提亲——没人愿意跟一个胆小鬼有亲戚关系的。这种习俗,是从吐蕃时就留下来的,松赞干布时就这样。那时,只要谁家打仗打得不好,官家就会把狐狸尾巴挂到他家门口,从此,这家人差不多就完了——除非他在未来的某次战争中,靠勇敢立下军功,才有可能洗去这耻辱。那时期,很多人家的门口都能看到一根木杆,杆子上拴着印有经文的旗子。有旗子的人家,就是军户,也叫兵户,意思是这家可以出兵。吐蕃时期,能在家门口立上旗杆是非常风光的,他们是那时的“光荣军户”。赞布每次出兵时,这些军户都有人跟赞布出征。如果出征者战死了,赞布会赏给一个宝瓶或老虎皮,可以挂在门口,受人敬重。不过,要是出征者当了逃兵,家门口的旗就被没收了,改为拴一条狐狸尾巴。西夏人也一样,我在《西夏咒》中写过这一点:“像那西夏,‘重兵死,恶病终’,视战死沙场为荣,以寿终正寝为耻。他们总是舞着狐尾,见谁珍惜生命,就将狐尾挂了去。知道不?西夏人眼里,这是最大的污辱,比死更难受呢。于是,他们驱马杀伐,视若游戏,直到招来更残暴的刀子。”这个细节,证实了藏人跟西夏人似乎有一点关系。一个瘦若病猴的饱学之士——他是我最好的朋友,但不希望我公布其名姓——认为,西夏人是藏族的一支,党项就是藏族的一个部落。在那个历史时期,驻扎在中国西部的少数民族有很多,比如匈奴、蒙古族、满族、突厥等。这些群体的语言和语系都不同,他们的服饰和宗教信仰也不一样。虽然后世有学者认为西夏跟吐蕃有一点因缘,但西夏时的元昊是不承认这一点的。他认为他是鲜卑人的后代,而鲜卑人又是北魏人的后代,从血脉上来看,他们属于皇族。在那个时期,很多人都愿意攀个皇族血亲,以示血缘上的正统。元昊是安多地区人,他在创建西夏国时,并没用藏文字,他不喜欢吐蕃政权,因为那时的吐蕃总欺负他们。后来,他创造了另外一套文字,它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西夏文。在大唐时,以勇敢为荣的吐蕃人,常常把唐兵打得落花流水。一次,唐朝名将薛仁贵带兵十万,去征吐蕃,结果,全军覆没,三个将军被俘。一位尼巴村出去的学者谈到此事时,一脸的光荣和自豪。显然,尼巴村尚武的基因保留到了今天。不过,他也承认,这样的历史剧,不会再重演了。即使不再有战役,尼巴人也仍然尚武,他们把周边的一些部落打得嗷嗷乱叫。所以,寻常的村子,是不敢跟尼巴起冲突的。
文章插图
20世纪20年代以后,尼巴村的整体生活水准逐步好了。村子大了很多。人多力量大。村里人一多,村民跟外面的人打交道时,就觉得腰粗了一圈,于是,那时的尼巴,与四面为敌,和很多部落都有过冲突,他们和玛曲人打过,和四川的阿坝人打过,还和四川农区的人打过。每次打仗,村里的壮年男子都要出征,自备枪马,自带干粮,叫阿尼选个好日子,祭了山神后,就一窝蜂扑了去。胜了时,就抢了对方的牛羊,还有一些其他的胜利品。败了时,也一窝蜂退了来,各回各家。胜利的一方,也不追赶。因为,他们根本追不到败兵,那些败了的兵,都各回各家,复归于民了。那时节,血性充满了人们的头脑,死亡像雨后天上的彩虹,是常常可以看到的。死亡带来的痛楚,也就显得微不足道了。生命的消失像海上的泡沫,引不起人的注意,更别提反思了。荣誉占据了人的心灵,把一切都淹没了。至于打仗的起因,有时是小事,有时是大事。那事的大和小,并不能按现在的标准来衡量。这次与玛曲人的冲突,是因为玛曲的强盗翻过山来抢了尼巴人的东西,而且杀了人。尼巴村虽然人多,但牧场很散。当地的规矩是,如果有人坐在这山沟里放牧,其他人家就不去了,因为牛羊一多,山上的草就不够吃了。所以,牧人们都散落在各自的山洼里,各自为营,互无照应。这一天,天还没黑,山脚下有一户牧民刚把牛羊赶回圈里,就被从玛曲赶来的一帮人洗劫了,牧主也叫人用枪打死了。那天,正好有另外一个牧场的人路过,远远地,他看到了这一幕。于是,他赶忙跑回村子,一进村子,他就喊:强盗抢人了!强盗抢人了!村里的规矩是,若是听到这类喊声,大家都会出来。于是,有人问,在哪儿?那人答,在某某山洼里。问者马上背了枪,上马而去。他并不等别人集合的。谁先听到,谁就回家骑了马,一路追去,基本上属于单独行动。所以说,每次遇事时,总会在路上看到有很多骑着马的人,他们三三两两地往前赶。这一次,因为消息及时,尼巴人驱马追赶,到了玛曲,杀了抢劫者。不久,又发生了一件事。这一次惹事的,是尼巴人。尼巴有一个贼,偷了人家的东西,引发了战事。那时节,每到年底,藏人都会把自家的畜牧产品驮运到汉地变卖,碌曲、玛曲和阿坝的人就赶了牦牛,驮着很多东西,穿过车巴沟,运送到临潭。临潭是个小县城,是汉藏交界之地。从汉代以来,临潭就是非常有名的重镇。到了明清时期,这里都设有茶马市场。汉人运了茶叶和盐,来到这儿,换藏人的马。每年,到年底的时候,藏人们都会大包小包,驮了东西,走到临潭,把这些东西卖给回民。回去的时候,再顺便买些年货,用牦牛驮回去。生活在玛曲和碌曲的人,从临潭返回时,要经过车巴沟。在经过尼巴村的那段路上,有一段陡坡,而尼巴村的那个贼,就趁人不注意,提了水,一桶一桶,泼在陡坡上。因为天冷,水很快就结冰了,驮着重物的牦牛一过,便重重地滑倒了。那贼,就趁着天黑,把牦牛身上的一些糖、红枣等物偷走了。这种事,他干了很多次。这一次,他正偷东西时,被一个牧民看见了,牧民顺手一枪,打个正着。村里人听到枪声后,就围了过来,一看对方打死了自家人,当然不答应,也就把路过村口的三个牧民活活打死了。后来,他们才得知,那三个人,属于四川和青海交界处的一个草原部落。这一下,他们惹下了大事,对方部落的人听到消息,也背了枪,赶到这儿。尼巴村召集了所有的男丁,迎了上去。两军相遇,混战一场,双方各死了三个人。后来,周边的部落派了人,调解了几次,才安抚了下来。后来,尼巴村的牲畜渐渐多了,村里人有了闲钱。为了保护村里的安全,各部落买了一些枪支弹药。男人的枪法都很好,因为子弹有限,在交锋时,如果没有把握,他们一般是不开枪的。除过这几次的纠纷外,尼巴还和四川农民的部落有过冲突。因为两家的地盘连在一起,因为一点点小事情,四川人打死了尼巴的一个人。于是,尼巴全村人都往上冲,从头一天傍晚开始,一直到了第二天早晨才停下来,这一次,双方都死了三个人。有时候,两个部落打仗,是不正面交锋的,双方躲在林子里,你看不到我,我看不到你,哪里的草动得比较厉害,就朝哪个地方放枪,不管有没有人。两个部落都这样,但尼巴人比四川农民厉害些,在打仗中,他们学会了迂回。一次,这样打呀打呀,整个山腰都叫尼巴人包围了,对方只好选择先逃了再说。可不逃,还没事,这一逃,就把自己暴露了。最后,尼巴人杀了五个人,抓了两个。被杀的几个人中,有一个还是头人,而被抓的两人中,有个刚刚被带回村子就死了,另一个直到调停后,才被放了回去。就这样,尼巴人一直觉得自己非常强大。20世纪30年代,整个安多藏区非常贫穷,车巴沟算是安多藏区最富的地方了。而尼巴村又是车巴沟最富的,因为部落大,那样子,有点所向无敌了。车巴沟属于杨土司的地盘,那里其他村落都需要杨土司的保护,但尼巴人觉得自己不需要。他们既富有,也善战,可以与周边的任何一个部落平分秋色,所以毫不畏惧。于是,尼巴人很傲慢,虽然村子名义上在杨土司管辖之下,但很多情况下,他们不一定听杨土司的命令。选自《山神的箭堆》,雪漠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4月出版
文章插图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推荐阅读
- 幻塔|《幻塔》原能信标藏哪里不容易被发现?大神想出无敌点位
- 花果山|时隔2年2月又2天,梦幻西游第二支通关地宫142层战队诞生
- 地图|Timberborn:一款与众不同的模拟游戏 勇敢海狸不怕困难
- 斗地主|吕德华夺冠赢下2W奖金,5K拿来送粉丝,剩余用来喝酒,请霸哥吃饭
- 斗地主|“德华才是斗地主的神”,大主播齐聚一堂,节目效果来了
- godv|绝地求生:Godv有多偏心?永远才是真太子,Longz属不幸中的万幸
- 皮肤|荣耀典藏皮肤评分,新皮肤质量均高于老皮肤,评分倒第一的本命玩家都不用
- 地下城与勇士|DNF:为何一直在优化却还是卡?老玩家道出事实,策划无计可施!
- 吕德华|原来吕德华最强的不是吕布,KPI杯S2斗地主夺冠,剑仙表示不服
- 地下城与勇士|DNF:男枪新职业小妙招!不用附魔镶嵌白金,堆满buff技能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