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破局EDA数字仿真器 合见工软演绎速度与激情( 二 )


随着国内EDA业热度持续升温 , 有大量的资金以及人才的涌入 , 也为数字仿真器的破局带来了新动能 。 刘敬军直言 , EDA需要几十年经验的积累 , 数字仿真器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要聚集一群有多年丰富工程经验的专家团队 , 不仅有成功的经验 , 还要有失败的经验 , 将经验积累一步步落地实施来完成突破 , 才能解决和应对客户设计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
合见工软速度是如何练成的?
合见工软的核心团队来自国际领先企业和国内创新领域的杰出人群 , 所拥有的EDA全球顶级水平人才在国内同领域企业中可谓居首 。 合见工软在10月即推出第一款自主知识产权的商用级数字仿真器UniVista Simulator(简称UVS) , 这种速度无疑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最佳诠释 。
刘敬军介绍道 , 一方面合见工软的独特优势在于拥有在数字仿真器积累了十多年甚至20多年丰富开发经验的专家和工程师团队 , 无论是前端语言特性支持还是后端原生编译器的实现以及针对不同设计类型如CPU、GPU、通信芯片等等仿真性能调优等 , 均参与过世界上领先产品的开发 , 包括和世界顶尖客户磨合过应用需求的实战功力 。 因而为合见工软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 具备了充分的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和产品化能力 , 并可少走很多的弯路 。 而且 , 因这些研发人员曾一起工作十几年 , 彼此之间合作都非常默契 , 在合作方面没有有关身份、文化、性格等磨合的问题 , 能够心无旁骛潜心开发 。
仿真器不止涉及开发经验 , 工程实战经验也至关重要 。 合见工软产品工程副总裁孙晓阳提及 , EDA工具是一个大工程 , 尤其仿真器极其复杂 , 要应对不同的标准、不同的应用场景 , 需要具有实施和测试经验的工程团队 , 了解客户的产品和诉求 , 快速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改进建议 , 及时地反馈给研发团队 , 研发团队再据此快速迭代 。 而合见工软的工程团队跟研发团队很多人都有多年的合作经历 , 对产业、客户、工具等都非常熟悉 , 相互可紧密配合 , 良性互动 。
另一方面 , 在国家和产业需要的时局之下 , 合见工软的工程师团队以敏锐的洞察和分析能力 , 充分借助于现代多核处理器以及分布式计算的发展成果 , 快速地结合部分开源、商用技术等 , 进行合理的修改和优化 , 然后搭建出一个弹性可扩展的仿真器 , 在性能和容量的提升空间上奠定了后发的优势 。
正是行稳致远、进而有为 。 合见工软也明白 ,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仿真器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 只有在技术上创新才能突破巨头垄断的市场 , 进行有步骤的技术突破和长期脚踏实地的投入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 孙晓阳强调 , 第一款数字仿真器的发布只是合见工软的一个开始 , 因为国内半导体客户要参与全球竞争 , 需要最好的全流程工具来研发产品 。 合见工软也志存高远 , 认为在技术上必须要做到能和世界顶级产品比肩甚至超越才会有出路 , 显示出应有的担当与格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