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正确认识这四个着力点( 二 )


“怎么评”:考虑方法的局限性与成果的复杂性
随着科技活动的日益复杂化和逐步交叉化 , 科技成果的价值也越来越多元化和差异化 , 突显出评价方法的局限性 。 科技成果的评价方法 , 从早期以专家为主的同行评议 , 发展到后来以数据为主的定量评价以及定量定性相结合的综合评价 , 为科学、客观地开展科技成果评价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 然而 , 这些方法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 , 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 如同行评议会带来人情关系、主观臆断等弊端 , 定量评价会带来重数量轻质量、打包拆分、甚至学术不端等问题 。 科技成果的复杂性、专业性、阶段性及其影响的时滞性和难以预测等特点 , 决定了科技成果评价仍然是世界性难题 , 需要在理论方法研究和实践摸索中不断完善 。 因此 , 一方面 , 要围绕科技成果的多元价值、多种形式 , 加强科技成果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 特别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 , 发展新的评价方法;另一方面 , 要根据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科技活动产生的科技成果及成果的属性、形态、价值等 , 探索形成符合科学规律的多维度、多层次的分类评价机制 。 同时 , 要加强中长期评价、后评价和成果回溯评价 , 提升科技成果评价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用性 , 合理确定不同科研人员对成果的实质贡献 。
“怎么用”:认识评价工具性与功能性的关系
科技成果评价是科技管理的一种手段 , 具有工具属性 , 科技成果评价如何发挥指挥棒作用 , 关键在于如何使用评价结果 , 以提升管理决策水平 , 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 。 正确使用评价结果 , 是有效发挥评价导向、激励和决策支撑等功能的前提 , 是决定科技成果评价改革成败的关键 。 正确使用评价结果 , 既不能盲目扩大使用范围、滥用、错用 , 又不能将评价结果束之高阁 , 搁置不用 。 要发挥好评价的导向作用 , 从需求侧入手引导高质量成果的形成 ,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形成良好的作风学风和科研生态;发挥好评价的激励作用 , 奖励真正有贡献的个人、团队和机构 , 激发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的积极性 , 引导科研人员主动开展高水平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活动;发挥好评价的决策支撑作用 , 将科技评价结果作为科技资源配置、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的重要依据 , 提升决策的科学性 , 保障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效性 。
落实《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的要求 , 将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蓝图”转化为“施工图” , 还需要细化实化相关任务 , 压实各方主体责任 , 需要政府、科技界、产业界等各方共同努力 , 充分发挥好评价指挥棒作用 , 坚持以科技创新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 , 带动科技评价乃至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 促进高质量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 为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