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半月谈:开颅、断骨、切神经……这是医美,还是“酷刑”?( 二 )


有女孩分享自己所做的“骨水泥颅顶增高术”,即割开头皮,剥离出一定空隙,再注入骨水泥以达到增高颅顶的目的,却发现“头顶上出现了洞,一直流血”;一些女孩取出自身肋软骨以填充耳廓,让耳朵呈现类似“招风耳”的效果,美其名曰“精灵耳”,目的是为“显脸小”;有些整容成瘾者把目光伸向手指,寻求“自体脂肪手部填充” 。在不良风气引导下,有些人连私处也要通过手术变得完美 。
一些医美机构通过营销案例,过分放大手术效果、对风险闭口不谈 。医美行业从业人员宋女士给半月谈采访人员展示了一张脸部脂肪填充手术前后的对比照片,效果看似非常明显 。但宋女士透露,术前照片中的脸看起来大,其实是模特故意仰头拍摄,而术后照片中的模特不仅化了妆,还收了下巴 。
“一些医美项目我们自己都不敢做,比如腿部吸脂风险较高,会对身体机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但一些机构仍会向顾客热情推荐 。”宋女士说 。
面对这些堪比“酷刑”的手术,为何仍有人乐在其中?“几乎所有顾客都会问‘疼不疼’,但基本会接受手术 。”宋女士说,业内有专门话术“安慰”消费者:“和变美的快乐相比,疼只是一时的 。”
8月27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征求《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意见稿提出,将重点打击制造“容貌焦虑”、利用广告代言人为医疗美容做推荐等广告乱象 。
3
喧嚣之下的反思:
“容貌焦虑”根源何在?
“我周围朋友几乎都整过,每次去整还得提前近一个月预约,人特别多 。”今年35岁的胡女士从事服装销售,自元旦以来全脸做过7次整形手术 。“再漂亮的人都觉得自己不好看,因为网上那些美女实在太完美了 。”胡女士说 。
类似心态在年轻女性中不在少数 。在校研究生小希告诉半月谈采访人员,她的一位女性朋友身高一米六以上,体重只有90斤,却仍觉得自己“很胖” 。在做了全身吸脂后,体重减到70斤 。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然而,为何有如此多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女性甘愿忍受身体摧残、付出沉重代价,也要让每寸身体都“完美”?“自我评价往往和社会风气紧密相关,人们会将社会评价标准内化为对自己的要求,达不到就会害怕自己不被接纳,从而产生焦虑心态 。”宁夏医科大学心理学教授李秋丽说,偶像明星靠财富实现“冻龄”“产后A4腰”,这样的“颜值狂欢”将越来越多的普通人裹挟进来 。
受访年轻女性表示,面对“女人要对自己好一点”“重返十八岁,留住他的心”这样的广告,她们尽管内心嗤之以鼻,却无法摆脱其在全社会鼓噪的偏见逻辑:“不美就没有价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