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BA纯电销量尴尬,海外汽车巨头为何总慢一步?( 二 )
从电影译名中可看出,真正决定翻译质量的,往往是译员的中文水平 。会外语只是最基础的基础,不仅中文水平要过硬,还得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历史背景、创作逻辑甚至是立意有深刻的了解,译员融入于戏中,一旦产生割裂,翻译质量将直线下降 。
那么,这跟汽车又有什么关系?海外电动汽车的中国本地化之路,也面临着同样的适配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了响应中国政策、人才和技术的布局 。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直接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并进一步演化出围绕“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三大战略性政策主线 。这基本奠定着中国市场的未来发展基调,如果传统车企还坚守着燃油阵营,不积极转型“三化”,那终将会离中国市场越来越远 。
正如在燃油车市场叱咤风云的 BBA,在纯电动车领域没有多少存在感 。他们原有的燃油车用户,在转而打算购买纯电动车时,也更多的将目标对准了特斯拉等新兴电动车品牌 。而在售的BBA纯电动车,大都是在燃油车基础上改造而来的,竞争不过创新的纯电,变革动作缓慢 。
而在研发人员和市场布局上,海外车企的人才与实际市场之间产生了割裂 。在旧有的海外协作体系中,中国研发人员很少能需要参与到某款车型的核心技术研发当中 。
这是个历史遗留问题,在过去的中国市场,由于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限制,外国汽车巨头在整车生产方面必须与中国企业进行50:50的合资,这些合资企业是连接跨国汽车公司与中国消费者的桥梁,一般而言,它可以近距离了解和分析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令产品的本地化程度更高 。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合资的所有权不同,导致其具体职责和研发能力水平也都不尽相同 。有些合资研发中心已经具备了整车研发能力,而有一些仅仅实现了一些简单的外观设计、车载系统的汉化和零部件本地化采购等配套的功能 。
这其中无论是开发还是研发,本土化成分都小得可怜,中方也难掌握核心技术 。比如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这两家合资企业只是扮演生产、销售的角色,而车型研发则是德国大众总部的"专利" 。
目前来看,海外车企本土化较为成功的只有特斯拉 。特斯拉响应政府政策,在上海设立工厂生产Model 3、Model Y等车型,研究人员深入到未来特斯拉的车型的研发中,同时各种跨界联动,带来丰富的线上和线下体验,与新生代的年轻人密切沟通,打造懂年轻人需求的时尚标签 。
正如目前传言火热的Model 2,这款车型之所以说专门为中国市场打造,不仅仅是因为定位,还因为它体内具备着中国的本地化需求基因 。
推荐阅读
- 人物|造车三兄弟的“喜与忧”:销量暴增但问题加剧,一人舒服两人困难?
- IT|宝马电动转型成果初显:i4、iX供不应求 新能源车销量已破百万
- 市场|三星可折叠手机今年销量突破 800 万部,是去年的四倍
- Samsung|Galaxy Z Flod 3/Z Flip 3上市首月销量已超去年
- IT|劳斯莱斯首款纯电车型Spectre EV谍照曝光 预计2023年第四季度交付
- |苏宁易购发布2021小镇青年消费图鉴 高端洗衣机销量增长134%
- Switch|Switch销量估计已破亿 或成第七款销量破亿游戏主机
- IT|8张图看懂纯电市场变化:特斯拉顶4个新造车 比亚迪紧追不舍
- 苹果|手机通信产业观察:iPhone 13助苹果蝉联11月销冠 但2021全年销量预计落后OV
- IT|越南首款纯电动汽车开始交付,售价19.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