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科幻大片?!人工引雷,是如何做到的?( 二 )


文章图片


人员|科幻大片?!人工引雷,是如何做到的?
文章图片


人员|科幻大片?!人工引雷,是如何做到的?
文章图片

准备工作
有时候 , 试验人员还在开启设备的路上 , 雨就先于雷赶到了 , 被淋个透也是常有的 。 乡村电压不稳 , 普通市政供电仅能维持室内设备运转 。 开空调就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 , 大家在40℃条件下工作也是常有的 。
淋雨、桑拿还算是好的 , 如果不小心踩到蚂蚁窝就糟了 。 被红火蚁咬到后 , 伤口又红又肿 , 奇痒无比 , 至少要一周才能消肿 。

人员|科幻大片?!人工引雷,是如何做到的?
文章图片

千万不要惹它们
引雷野外试验 , 还有时候会出现各种有意思的小插曲 。
P2等待:捕捉一瞬间
一切准备就绪 , 所有人员都回到控制中心 , 开始操作各自负责的设备 。

人员|科幻大片?!人工引雷,是如何做到的?
文章图片

室内准备
不一会儿 , 试验场下起了雨 , 且越下越大 。 多年经验告诉我们 , 一般情况下发射火箭的最佳时机是在雷暴过程的中后期 , 抓住雨不太大、头顶仍然有雷暴云的契机 。

人员|科幻大片?!人工引雷,是如何做到的?
文章图片

引雷原理
这次试验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樊艳峰是现场的总负责人 , 也是压力最大的人 。 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具备引雷条件 , 从而决定是否发射引雷火箭 。
一旦进入“战斗”状态 , 控制中心所有人员都会在设备前静静等待指令 。
“电场在升高 , 大家做好准备 。 ”樊艳峰看看窗外的云 , 又看看面前电脑屏幕上的大气电场变化情况 。
P3触发:天时地利加人和
时机成熟 , 一声指令 , 引雷火箭飞向天空!
随后 , 一道亮光如同激光射线一般 , 伴随着巨大的雷鸣声 , 从空中到达地面 。

人员|科幻大片?!人工引雷,是如何做到的?
文章图片


人员|科幻大片?!人工引雷,是如何做到的?
文章图片


人员|科幻大片?!人工引雷,是如何做到的?
文章图片

成功瞬间
“漂亮!”“成功了 , 赶紧保存数据 。 ”控制中心的试验人员忍不住鼓起掌来 。
虽然成功引雷多次 , 但每次成功后大家仍然兴奋不已 。
几分钟后 , 原本乌云密布的天空亮了起来 , 雨也逐渐停了 , 一次引雷试验宣告结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