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事记|中国KTV消亡史:不去KTV的年轻人都在玩什么?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龙龙龙编辑/唐也钦设计/张灿、郑舒雅
2005年 , 一本名为《如何在KTV出人头地》的书出版了 。 如何K好歌 , 对当时的年轻人来说是件值得重视的事 。 昏暗包厢里的周杰伦大联播、林俊杰演唱会、陈奕迅电台组成了一代人的青春 , 也是属于那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

创事记|中国KTV消亡史:不去KTV的年轻人都在玩什么?
文章图片
图1/5

十多年过去 , 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在乎如何在KTV出人头地 , 更别说充满仪式感地在KTV唱一下午了 。 KTV与我们的距离 , 越来越远 。
KTV为什么不再受欢迎了?不去KTV的年轻人们 , 都去了哪里?
KTV 在中国的三十余年
1988年 , 第一家卡拉OK在广州东方宾馆开业 。 今年已经是卡拉OK在中国的第三十三个年头 , 回望KTV在中国的发展起伏 , 令人唏嘘 。
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 , 改革开放在中国大陆全面展开后, 流行音乐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 为满足群众的演唱热潮 , 20世纪80年代末, 现代科技下的文化娱乐形式——卡拉OK在中国大陆出现 。
在之后的十年 , 卡拉OK以广州、上海这样的开放城市为根据地 , 迅速出现在各大城市 , 一步步改变了当时人们的休闲生活 。

创事记|中国KTV消亡史:不去KTV的年轻人都在玩什么?
文章图片
图2/5

最早的时候 , 去唱卡拉OK是一种奢侈的消费 。
根据1995年的一份报道 , 中关村电脑公司的沈先生 , 在东四南大街的一家夜总会唱卡拉OK , 结账时共消费了1314元——2听可口可乐76元 , 一瓶可赛矿泉水28元 , 一听啤酒45元 , 一壶红茶78元 , 一个果盘198元 , 外加15%的服务费以及包间费 。
2听76元的可乐让人觉得魔幻 , 要知道 , 当时北京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也只有679元左右 。 走高档路线的卡拉OK们不可避免地开始走下坡路 , 1995年4月 , 北京豪华歌舞厅的上座率普遍已不足4成 。
就在这个节点 , 台湾量贩式卡拉OK品牌钱柜飘洋过海 , 进入大陆市场 , 第一次向大家普及了“量贩式”的概念 。 相较于传统KTV , “量贩式”强调的是薄利多销 。
量贩式KTV的普及发展 , 进一步推广了KTV , 一时间 , 各种顶着金柜、银柜的本土山寨KTV也竞相出现 , 在包厢里放声大唱不再是小部分人的权利 , 平价的量贩式KTV逐渐成了主流 。
时间来到2015年的冬天 , 行业老大哥钱柜宣布关闭北京朝外店 。 这家曾经的京城KTV龙头 , 最巅峰时期一天收入能达到80万元以上 , 如今只剩下了惠新东桥最后一家门店 。
曾经霸占许多人青春时光的KTV , 一个转身就开始落魄了 。
KTV为什么不行了?
KTV们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 主要问题在于经营成本高昂 , 赚钱的能力却逐渐下滑 。
2020年2月10日 , 北京“K歌之王”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 , 内部信中写到:2019年度的效益与前几年相比 , 差距之大 , 令人咋舌 。
租金 , 是KTV高昂成本的最主要贡献者 。 KTV火热的这些年 , 地产行业也在高歌猛进 , 无论是北上广深还是三、四线城市 , 商铺租金都水涨船高 。 而量贩式KTV单个门店动辄就有上千平 , 租金自然非常可观 。
另外 , 音乐版权费用的支出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 以《关于2008年卡拉OK版权使用费收费标准的公告》为例 , 上海的价格是11.1元/天/终端(包房) , 而当时上海总共有卡拉OK经营场所的包房数量逾29000间 。 即使上海按照广州得以“优惠”后的最低收费标准即8元/天/终端计算 , 一年的缴费额也将达8400多万元 。
但更重要的是 , 没有那么多年轻人愿意去KTV花钱了 。
《商界》在2014年刊登了一份关于KTV消费的调研报告 。 报告数据显示 , 从消费能力来看 , 去KTV的90后会花更多的钱 , 占据了KTV消费500元以上人群的4成 。 但是 , 这些能为KTV贡献利润的顾客 , 数量并不多 。

创事记|中国KTV消亡史:不去KTV的年轻人都在玩什么?
文章图片
图3/5

60后是占据KTV包房更长时间的消费者 。 KTV的高频消费者中 , 近7成是60后 。 可惜的是 , 中老年群体的消费有限 , 在500元以上的消费人群占比中只有9% 。
在广袤的下沉市场 , KTV成了中老年群体钟爱的社交场所 , 这门生意在许多地方仍旧红火 , 只是曾经是潮流象征的KTV , 如今颇有几分“夕阳产业”的落寞 。
不少KTV迫于形势进行转型 。 好乐迪、钱柜等KTV企业尝试推出“音乐+火锅”的创新形式 , 但效果并不尽人意 。
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去KTV了?
KTV引领先锋潮流的时代一去不返 , 把头埋进手机的我们 , 早已不再是那个握着冰凉的麦克风 , 兴冲冲地喊着“切歌” , 一直唱到嗓子嘶哑的自己了 。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年轻人不去KTV了?
我们统计了知乎问题“为什么新一代年轻人不唱KTV了?”“有没有不喜欢去KTV的人?”问题下的答案 , 总结了一些主要的原因 。
KTV作为一个集体性的娱乐方式 , 个体行为是会影响他人参与热情的 。 “一两个人唱 , 其他人低着头玩手机”“全在喝酒”类似的情况被提及很多 , 说好一起来唱歌 , 结果大家各玩各的 , 热情被浇灭 , 冷场实在难免 , 体验不好也是在意料之中 。

创事记|中国KTV消亡史:不去KTV的年轻人都在玩什么?
文章图片
图4/5

而在KTV服务方面 , 也需要优化升级 。 一个大包厢只有两三个麦克风 , 碰上个麦霸 , 五六个人争一个麦的情况属实没辙 , 而歌曲曲库不全、酒水价格太贵、消费性价比低 , 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都让消费者不愿去选择KTV了 。
抛开KTV本身 , 唱歌本身是一件需要门槛的事 , 对不爱唱歌的人来说 , 被拉进KTV被逼唱歌简直就是当代酷刑 。 一个人在角落孤独玩手机 , 还会面临来自朋友热心的劝唱 , 无论最后唱或不唱都极为尴尬 。 “活像个孤独患者自我拉扯” , 这样的苦 , 谁又懂 。
而且 , 现如今年轻人有太多娱乐活动胜过KTV了 。
在对知乎相关问题进行词频分析后 , 我们提炼出了回答中提到的娱乐方式 , KTV的对手来自四面八方 。

创事记|中国KTV消亡史:不去KTV的年轻人都在玩什么?
文章图片
图5/5

相较于将聚会、唱歌、喝酒等各种娱乐功能集合为一体的KTV , 越来越丰富的线下娱乐场所 , 正努力在不同的垂直赛道上 , 将满足细分需求这件事儿做到极致 。
想喝酒玩乐 , 可以直接去酒吧;在朋友聚会时 , 桌游可以提供更强的参与感;密室逃脱的沉浸式体验 , 娱乐性更强;而网吧和电影 , 对于似乎在空闲消遣娱乐时更受青睐 。
移动互联网 , 更是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 手机使他们可以在赛博空间随时相聚交流 , 线上K歌软件的兴起 , 满足了年轻人在线上酣唱的需求 , 去线下专门K一次歌显得麻烦又无聊 , 而过于复杂的人际勾连 , 显然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想要抛弃的负累 。
在拥有了更多选择的时代 , 再难用一种大一统的方式粗暴触及到大部分人 。 争夺人们休闲时间的娱乐行业 , 也被推着用更多碎片的方式 , 不断增加与各种人群和各种情绪的触点 。
又一个周末的晚上 , 街角的KTV灯光昏暗 , 而在不远处 , 有人呼朋引伴杀个痛快 , 有人伴着游戏入眠 。 参考资料:
<1>王韡.(2018).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相关史料及其分析. 当代音乐(12),23-25. doi:CNKI:SUN:DDMU.0.2018-12-009.
<2>1995年4月12日《北京日报》2版 , 《歌舞厅应面向大众》
<3>本报采访人员张裕(2008-08-08).卡拉能否OK?.文汇报,005.
【创事记|中国KTV消亡史:不去KTV的年轻人都在玩什么?】(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