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校外培训”被严控,“好家长”怎么做?

习惯培养“小贴士”
限制校外学科培训 , 会不会造成孩子“放羊”?近日 , “双减”政策出台后 , 家长们喜忧参半 , 既有缓解压力之感 , 又有莫名的不安 。 面对家长们的焦虑 , 南京市致远初级中学副校长沈磊为家长们开出了一剂治愈“良方” 。
时间增多了 , 怎么办?
【家长|“校外培训”被严控,“好家长”怎么做?】建议:重心转移 ,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没了校外培训以后 , 家长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当校外辅导被政策性叫停 , 家长们失去了方向 。 沈磊分析 , “双减”政策的底层逻辑是针对学科教育 , 要把学科教育回归学校教育的主阵地 , 减轻家庭负担(包括经济上的负担和精神上的压力) 。 由此可见 , “双减”政策将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回归各自的角色 。
“‘双减’之后 , 孩子的时间增多了 , 做什么?”沈磊建议 , 把时间还给孩子 , 家长不妨将重心转移到培养孩子习惯上来 。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 , 是日积月累、水滴石穿的过程 , 这个过程离不开外力的推动 , 要经历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 。
沈磊从“学习习惯”“培养途径”“反馈方式”三个角度列举了一个详细的表格 。 其中“学习习惯”包含了“预习”“复习”“订正”“变式”“积累”等习惯 , 预习可以通过勾画书本 , 在书上做适当标记 , 写下自己的理解和质疑等方式实现 , 家长也可以通过翻看书本、笔记本等方式得到反馈 。
此外 , 沈磊还列举了一些重要的基础习惯 , 例如阅读习惯、运动习惯、劳动习惯、参与家庭生活的习惯、培养兴趣爱好的习惯等 , 家长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没了校外辅导 , 考试怎么办?
建议:相信教师的专业精神 , 从这些方面引导孩子——
没了校外辅导 , 考试怎么办?沈磊建议 , 家长不妨问自己三个问题:1.孩子通过校外辅导获得了稳定而持久的分数增长吗?2.分数的提高等同于学业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吗?3.孩子在接受辅导后 , 学习习惯和方法有积极、长效的变化吗?想清楚这三个问题 , 就可以客观地评估校外培训对自己孩子的价值 。
在具体做法上 , 沈磊给出了细致入微的建议:家长要相信教师的专业精神 , 按照老师的要求做 , 关键在于落实 , 并且有正向的反馈;分析孩子的学习风格 , 从孩子的“坏习惯”入手 , 往往能发现孩子潜意识里习惯的体验和学习方式 , 家长要主动选择适合孩子的方式跟其互动;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和孩子的特点 , 指导孩子的学习方法;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 例如创设问题 , 鼓励孩子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如家里电器坏了、制定旅游攻略等);培养孩子的自律行为 , 引导孩子制定适当的目标;提高时间管理的能力 , 奖惩并行 , 及时表扬、定期反思;针对孩子的薄弱补偿 , 与孩子做好每一次的成绩分析 , 找到得失原因 , 制定调整策略 。 相信把这些想透、悟透、做透 , 孩子的学习能力和习惯一定不会差 。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采访人员 王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