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机制|科技评价“指挥棒”放大招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 , 是广受业内期待的重大改革举措 。 《意见》开宗明义 , 表明目标是“为健全完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 , 更好发挥科技成果评价作用 , 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紧密结合 , 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
这个目标 , 抓住了当前科技评价制度的要害 。
科技成果评价机制一向被认为是科研工作的“指挥棒” , 什么样的评价标准 , 就会引导大家做什么样的科研工作 。 中国科技在改革开放初期的追赶阶段 , 在大部分人还不太会写标准的国际学术论文的时候 , 先用量化标准让大家学会写论文 , 不断提高论文数量 。 在那个时代 , 这是正确的选择 。
但时至今日 , 我国科学论文数量已是全世界第一 , 科技成果评价中的“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问题严重 , 越来越成为中国科技实力提升的阻碍 , 我们对科学技术成果的评价标准 , 就需要真正回归科学本意 , 回归科技成果的价值本位 。
当前 , 一些科研单位中 , 评价体系主要看重论文 , 搞产业化的学者甚至不如会发论文的学者发展得好 , 一些人熬到50多岁还评不上高级职称 。 而发论文和做成果转化的难易程度又往往是倒挂的:对科学家来说 , 建立一个模型 , 只要实验验证没有问题 , 就可以发一篇论文;但对一项技术成果而言 , 产业化需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 要翻越理论验证、中试、资金投入、市场竞争等重重“大山” 。 转化成功不如多发论文 , 这种评价体系必然会带来我们不想看到的后果:大量科技成果在发完论文后就束之高阁 , 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
政策再好 , 不落实就起不到作用 。 此前 , 科技部、教育部等部门早已相继下发“破四唯”“破五唯”相关文件 , 但不少高校和科研院所反映 , 破除“四唯”尚未找到合理有效的评价方法来替代 。
【评价机制|科技评价“指挥棒”放大招】此次发布的《意见》 , 显然经过调研 , 吸取了一线科技工作者的意见 , 对大家关心的科技成果“评什么”“谁来评”“怎么评”“怎么用”问题都做出了明确安排 , 提出一系列大招实招 。
“评什么” , 坚持科技创新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 , 要全面准确评价科技成果的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谁来评” , 改革重点就是将科技评价的主导地位由政府更多转向市场 , 应用研究成果以行业用户和社会评价为主 , “谁委托科研任务谁评价”“谁使用科研成果谁评价”;“怎么评” , 要加快构建政府、社会组织、企业、投融资机构等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 , 坚持科学分类、多维度评价;“怎么用” , 提出要“发布新应用场景目录 , 实施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示范工程 , 在重大项目和重点任务实施中运用评价结果”等多项有针对性的举措 。
我们期待《意见》能早日落实 , 以科技评价的“指挥棒” , 疏通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连接的快车道 , 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 , 拆除阻碍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篱笆墙” 。 金观平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