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事记|资本热炒的“第一股”,都是“韭菜收割机”?


创事记|资本热炒的“第一股”,都是“韭菜收割机”?
文章图片
图1/3
封面来源/视觉中国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来源:Tech星球(ID:tech618)
文/杨晓鹤
“大热大搞 , 不热少搞” 。
作为坚定的热股投资散户 , 张强坚持这句铁律 , 对 IPO 的新商业企业进行“打新” 。 而所谓“大热”的股票无疑是那些各领域第一股 , 2021年有“短视频第一股”快手、盲盒第一股泡泡玛特、奶茶第一股奈雪的茶、生鲜电商第一股每日优鲜 , 甚至还有保险科技第一股水滴、“智能按摩第一股”倍轻松 。

创事记|资本热炒的“第一股”,都是“韭菜收割机”?
文章图片
图2/3

而头顶第一股光环的新股有多疯狂?快手股价上市首日涨了161% , 倍轻松则在上市首日涨了5倍 , 玩嘻哈的普普文化上市三天涨了8倍 。 更夸张的是泡泡玛特 , 在新三板退市时 , 市值仅有20亿人民币 , 2年后市值飙升到1000亿 。
第一股的聚光效应 , 也让资本开始密集寻找各种行业的龙头 。 接下来即将上市的还有 , 筷子第一股双枪科技 , AI第一股云从科技 , 以及音乐社区第一股网易云音乐 。 当然还有已经折戟IPO路上的“光刻机第一股”华卓精科 , 情趣用品第一股醉清风 。
但张强最近对各种第一股的投资已经犹豫 , “被奈雪的茶赤裸裸割了一波 , 打新意外地亏了不少 。 ”原来 , 这个一级市场被热炒的项目上市后 , 当天就破发 , 绿鞋机制根本没启动保护散户 。
而在很多投资者手中长期持有中的第一股 , 更是亏在手里 。 快手已经距离最高点跌去73% , 泡泡玛特据最高点跌去49% , 雾芯科技据比最高点跌去85% , “第一股”中仅有三四只股票在增长 。
这些2021年上市的各种第一股 , 用一位投资者的话总结就是:“当初吹得有多高 , 如今痛得有多深;当初想得有多好 , 如今悔得有多狠 。 ”
第一股的故事有多诱人?
李雪仍记得第一次打新的兴奋经历 , 自己第一次投资就是购买了“短视频第一股”快手 , 也让纯小白的自己大赚了一笔 。
2月5日 , 快手先于抖音在香港上市 。 “就觉得短视频第一股肯定不错 , 但没想到当天就涨了近2倍” 。 快手IPO前的认购人数 , 创造了某券商平台的记录 , 而李雪也幸运地中签1手(100股) , 在股价300多时候转手卖出 , 轻松赚一万多元 , 开开心心回家过年 。
然而疯狂还在继续 , 10天后 , 快手股价达到了最高点417元 , 市值达到了1.738万亿港元 , 快手市值直接超越了京东、小米和百度 。 李雪当时觉得自己已经看不懂了 , 短视频第一股天花板这么高的么 。
快手业务想象力主要是直播电商和互联网广告 。 在分析师看来 , 在2020年 , 快手直播电商GMV达到了3816亿元 , 而快手的2021年计划GMV为8000亿元 , 高于eBay2020年的1000亿美元GMV 。
Facebook全球月活数为29亿 , 快手6月份公布的全球全球月活为10亿 。 2021年的快手 , 就是三分之一的Facebook+一个eBay 。 过于乐观的市场预期 , 将快手推上了万亿港元的高位 。
前有快手、泡泡玛特、雾芯科技知名企业股的暴涨 , 也让奈雪的茶信心大涨 。 奈雪的茶创始人彭心在上市前接受媒体采访时 , 毫不遮掩地表示 , 企业的目标就是奶茶领域的星巴克 。 “其实在开店这块 , 星巴克可以是我们非常好的一个参照标的 。 ”
而截至8月3日 , 星巴克的市值高达1419亿美元 , 在中国内地就有5000家门店 。 尽管奈雪的茶上市前仅有562间门店 , 但也让其坚定“梦想还是要有的”信心 , 而资本无疑也相信了这个故事 。
在香港IPO股票发行获得432倍超额的火爆认购 , 奈雪的茶成功在 IPO 净筹资48.4亿港元 。 或许是由于认购火爆和暗盘一度涨超10% 。 奈雪将 IPO 发售价厘定为每股19.80港元 , 位于17.2-19.8港元指导价区间的高端 , 过高的发行价导致上市即破发 。
而对于“盲盒第一股”泡泡玛特来说 , 资本认为其踩中了“年轻群体个性化诉求+消费升级+IP经济驱动”的风口 , 如果说这种表述难以理解 ,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的比喻则更加形象 , “我常常说也许再给我们五年时间 , 大家回过头看泡泡玛特 , 会觉得我们是国内最像迪士尼的一家企业 。 ”
“泡泡玛特只是一家盲盒企业?格局小了 , 泡泡玛特是潮玩界的迪士尼 。 ”这正是泡泡玛特想传递给资本市场的信号 , 市值超3000亿美元的迪士尼 , 才是他们的未来故事 。
2021年的新商业市场非常有想象力 , 贡献了我们多年未曾诞生的星巴克、迪士尼和eBay等企业 。 而这些第一股的故事 , 也在启发后来者 , 抢跑上市+吸引人的故事 , 才是IPO操作的精髓 。
套路难掩基本面的窘迫
观察第一股上市后的走势 ,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没有持续稳定增长的剧情 , 甚至大多数都遭遇了暴跌的情况 。
野村综研的分析师孙晓道向Tech星球表示:“我觉得第一股表现不好 , 背后是很多经营表现更好的同类股没有上市 , 或者本身这个赛道前景还不明朗 。 这样上市的结果 , 会被投资者觉得有上市套现之疑 。 那自然就很难被资本所接受 。 ”
事实也确是如此 , 奈雪的茶比通赛道的喜茶先上市 , 彼时喜茶获得了新一轮融资 , 估值高达600亿元 , 而且很多投资机构抢投还没有机会 。 对于奈雪的茶来说 , 虽然拿到第一股的头衔 , 但很多投资者认为 , “一千多万的利润 , 怎么撑起300亿的估值?”
但这一千多万的净利润 , 也是经调整得来 。 奈雪的茶如果计算与公司金融负债相关的内容 , 仍是亏损2亿多 。 不过 , 拿到第一股的奈雪的茶 , 比起仍处在交表倒计时的蜜雪冰城 , 已经通过IPO获得资本积累 , 开启大规模开店计划 。 未来能否依靠数字化运营 , 实现盈利能力的提升 , 还是未知 。
而对于赛道不明确的行业 , 资本也很难单单再为第一股称号买单 。
众所周知 , 在所有生鲜电商模式中 , 社区团购模型被认为能够微盈利 , 前置仓模式被认为难盈利 。 每日优鲜作为前置仓第一股 , 可不想让市场对其失去信心 , 自然想了很多办法 。
赵辉作为资深股民 , 也是头一次栽在了每日优鲜的“套路”中 。 打新中“暗送”新股 , 还在每日优鲜App中设置充值赠送打新股票的活动 , 同时烘托认购火热的景象 , 从而提前结束认购 , 锁住投资者的资金 。 上市后旋即破发 , 有投资者甚至怀疑 , 是否有人在做局 , 割投资者的“韭菜” 。
“奈雪 , 每日优鲜中签都还没卖 , 基本都是4折了 。 ”赵辉告诉Tech星球 , 破发后自己就认栽了 , 被两个第一股套牢也是无奈 。 而这两个大热的第一股 , 也是上半年投资者入坑最多的股票之一 。
实际上 , 资本热捧的第一股 , 上市前普遍是亏损状态 , 以前认为是“亏损换增长的逻辑” , 现在很多投资者发现不太适用了 。
Tech星球统计 , 2020年知识付费第一股知乎亏损5.18亿 , 每日优鲜亏损16.49亿 , 港股小鹏汽车亏损30亿 , 奈雪的茶亏损2.02亿 , 快手经调整后净亏损79.48亿元 。 商业模式难盈利 , VC们已经很难承受这种体量的亏损 。

创事记|资本热炒的“第一股”,都是“韭菜收割机”?
文章图片
图3/3

“仔细看很多公司的财报 , 就能发现一级市场很难融到资 , 那只有到二级市场去上市 , 算是解了资金方面的燃眉之急 。 ”孙晓道告诉Tech星球 , 很多企业抢夺第一股背后 , 也是在争取第一股带来的生存机会 。
当年 , 优酷抢先土豆上市 , 成为长视频第一股 。 借助资本市场优酷取得了发展先机 , 越来越落后的土豆被迫接受了合并的命运 。 今天 , 生鲜电商、共享经济、奶茶等仍在泥沼里的行业 , 也是迫切需要抢跑第一股 , 吸纳更多的资本力量 , 将自身发展推入下一阶段 。
营销驱动的增长难长久
各种新经济第一股普遍亏损背后 , 与其市场营销驱动的增长模式有很大关系 。
2021年5月7日 , 水滴成为国内首家登陆纽交所的保险科技平台 。 虽然强调自身是保险科技公司 , 但是“卖保险”确是其主力业务 , “水滴保”贡献了主要收入 。
水滴在2020年的保险佣金收入占总收入比重89.1% 。 为了更多获客 , 公司营销费用达21.4亿元 , 占总收入的70.4% , 导致去年亏损同比增加107% 。 不断扩大的亏损换来的增长 , 也导致水滴在上市首日破发 , 跌幅达19.17% 。
根据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 , 水滴净亏损3.7亿元(5650万美元) , 较2020年同期的净亏损1.2亿扩大208.33% 。 亏损扩张的泥潭难以走出 , 导致今天的水滴股价 , 较发行价跌60%多 。
不仅水滴 , 电子烟领域的雾芯科技、牙齿正畸领域的时代天使 , 以及流媒体平台快手都是市场营销费大户 。 其实营销费用不怕多 , 怕的是市场上获客成本也在大大增加 , 导致投资回报比越来越低 。 据计算 , 快手2020年单一月活用户的成本在111元 , 而2021年第一季度月活用户的成本已上升至264元 。 线上业务为主的快手尚且如此 , 其他行业获客成本翻倍涨也就不足为奇 。
当然 , 很多人认为2021年的第一股有点惨 , 背后的因素主要是大盘以及政策监管影响 , 但雪球作者候乌屮认为 , 这次是互联网价值回归的转折点 。 “互联网估值泡沫在2001年曾破过一次 , 这一次是高估值泡沫第二次破裂 。 ”
事实也接近如此 。 《巴伦周刊》曾统计 , 2020年10只第一股在上市后120日的股价跌幅的算术平均值为13.37% , Tech星球以2021年第一股上市后 , 年初至今的跌幅计算平均值为-38.5% 。
以今年的行情看 , 很多第一股还没有探底 。 某互联网公司高管王峰就在为自己的错判懊悔 。 在近一个月 , 王峰在股价6元左右时投资了雾芯科技 , 尽管其认为暴跌的电子烟第一股已经没什么泡沫 , 电子烟行业也已经受到政策严控 , 属于利空尽出 , 但是雾芯科技的股价还是跌到了4元左右 。
时代已经完全变了 , 在不出现大牛市的情况下 , 没人再相信雾芯科技曾创下的5000倍市盈率的故事 。 在这个新商业股大年 , 每家曾疯涨的第一股 , 都会被“割怕了”的投资者重新审视 , 价值投资回归是必然趋势 。
正如今年一位经常投资第一股 , 却亏了好多的用户说道 , “大环境变了 , 别在时代的推土机前面捡硬币 。 ”
【创事记|资本热炒的“第一股”,都是“韭菜收割机”?】(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