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这是唯一不需要经过任何考试就能入读清华大学的学生 。 “华智冰”——中国首个原创AI虚拟学生 , 近日成为了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知识工程实验室的新生 。
文章图片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华智冰”成果发布会 。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这位“幸运儿”引来一众网友直呼羡慕的同时 , 大家也怀揣着好奇心提出诸多问题:“华智冰”什么时候毕业?它的人设为什么是靓丽女大学生?为什么要到清华大学学习?它会到企业赚钱吗?它还有哪些硬核技能?机器人版会实现吗?
日前 , 作为“华智冰”研发者之一的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谱”)CTO张鹏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 , 逐一解答大众关注的焦点问题 。
文章图片
智谱CTO张鹏 。
张鹏告诉澎湃新闻采访人员 , “华智冰”跟其他普通大学生同样有毕业要求 , 想从清华大学毕业可没那么简单 。 张鹏介绍 , 它需要像人一样不断学习、成长 , 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 自主地完成毕业设计 。
在不久的将来 , “华智冰”或会走出校园 , 来到我们的身边 。 张鹏透露 , 目前研发人员在为它设计3D外形 , 未来或会以虚拟机器人的形象出现 , 并存在于更多服务普通大众的场景当中 。
以下是澎湃新闻与智谱CTO张鹏对话的内容:
“华智冰”须达到要求才能从清华毕业
澎湃新闻:智谱参与研发AI虚拟人“华智冰”出于什么契机?
张鹏:我们参与研发“华智冰”其实出于三个目的 。
第一 , 从科学意义上来说 , 我们作为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公司 , 想探寻下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方向以及如何让机器像人类一样思考 , 主要的研究方向是“认知智能” , 所以把AI虚拟主体作为研究和成果展示的载体 。
第二 , 从社会意义上来说 , 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会上的关注度很高 , 公众总觉得人工智能技术比较神秘 。 我们希望它具象化 , 有一个让大家感到亲切的形象 。
第三 , 从市场意义来说 , 我们需要这样的市场形象来呈现研发成果 , 让更多人了解我们 , 吸引更多人加入到“认知智能”的生态中来 。
澎湃新闻:“华智冰”的才能会被无限丰富吗?它有毕业期限吗?
张鹏:“华智冰”的技能或者说才能会不断增加 , 就像人的一生也是在不断学习 。 之所以让虚拟人物“华智冰”加入一所高校 , 而不是一家公司或者其他的机构 , 也是希望借助高校教书育人的平台 , 能够让“华智冰”学习成长 。
就像清华大学对于真正入学的学生要求一样 , 它也有毕业要求 , 比如说能够自主地完成毕业设计 , 实际上是综合能力的体现 ,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 “华智冰”现在进入的是计算机系 , 想要从清华大学毕业的话 , 也要经过一番考验 , 完成毕业要求 。 它刚诞生不久 , 现在还在本科阶段 , 会继续深造 , 只能说未来无限可能 。
澎湃新闻:“华智冰”除了进学校读书 , 还会为公司创造盈利吗?
张鹏:大家关注 AI虚拟人形象 , 也关注这方面 , 但是我们希望大家更关注它背后的技术 , 包括预训练大模型、人机交互、虚拟形象等 。 我们希望AI虚拟形象 , 通过学习和成长 , 不断地打造核心技术的能力 , 同时也丰富我们的相关产品 , 在市场上拓展 。
澎湃新闻:大家很关心“华智冰”的机器人版是否会实现?贵公司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怎么样?有哪些难题需要攻克?
张鹏:这个问题很好 。 考虑到它的社会效应 , 我们需要它的形象比较亲切可人 , 而实体机器人毕竟受限于成本等因素 , 还只能设计成比较偏工业风格的形态 , 最后我们选择让它以虚拟的形象诞生 , 后续会把它逐渐具像化 。 我们现在在给它设计3D的外形 , 未来有可能结合最新的仿生机器人技术 , 要看我们的技术能实现到什么样的程度 。
当然 , 这个过程会有非常多的难题 。 比如像我们现在面对面说话一样 , 会伴随着肢体的动作和表情、语气变化等 。 这些精细的控制对于实体机器人来讲 , 目前还很难做到 。 它现在必须得在非常大的云平台上运行 , 需要非常大的云硬件来支撑它的运行 。
可能在不久的将来 , 我们的实体机器人技术能够达到这样程度之后 , 我们可以自然而然地把技术迁移过去 , 缩小放到实体机器人里 , 脱离云的环境 , 在现实的世界当中运转 。
澎湃新闻:您刚刚提到了未来它在现实当中的状态 , 您希望它未来能够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工智能?服务于社会的哪些方面?或者说它有一些价值会体现在哪里?
张鹏:很多 。 我们现在在探索很多场景 , 机器人服务于普通大众 , 比如说它在公共空间做科普 , 做人机的近距离服务 , 交互式服务、客服等 , 这是它目前可以简单来完成的一些事情 。 未来可能它会进入到大家的日常生活 , 比如说智能音箱 , 可以放歌、读新闻、查天气、点外卖 , 以更多形象化的方式存在 。
我们还在研发它做另外的事情 , 比如说为听障人士做手语服务 , 进入家庭做老年人的陪伴 , 需要机器人具有很强的情感交互能力 , 而不是简单的功能性交互 。 随着技术和能力提升 , 它的应用场景会越来越多 , 就像现在广泛看到的所谓智能产品终端 , 它会逐渐普及 , 我相信这个过程会比较快 。
“华智冰” 要像人能够不断成长一样去学习
澎湃新闻:两位怎么看待“华智冰”带来的社会影响?包括舆论、社会环境对人工智能的关注?
张鹏:我觉得都很正常 。 我们做的就是关于世界一流水平的科技成果竞争 。 “华智冰”契合了当前的社会舆论格局 , 就像谈到华为芯片的问题 , 大家关注度很高 。
其次 , “华智冰”同学确实长得很漂亮 , 大家很喜欢美的东西 , 机器写诗作画非常有趣 , 迎合年轻人对新鲜事物的热爱 。
从最硬核的科学角度来讲 , 它本身也是一个载体 , 也是一种新的形式 , 展现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 引起业界激烈的讨论 。 由于它本身技术上的先进性和神秘感 , 加上这样的人物形象 , 让大家有较高关注度 。
澎湃新闻:“华智冰”是否有必要一定要在清华进行学习?为什么不可以由研究者直接赋予知识而是选择了去校园进行渐进式学习的方式?
张鹏:三个层次的问题 。 第一个层次 , 它需要后期持续的培养 , 还要攻克背后很多科学问题 , 需要有这样的环境和它的创造者们一起来成长 , 来解决问题 。
第二 , 它既然要学习 , 就需要像人能够不断成长一样去自主学习 。 在学校的环境当中 , 它更像一个学生 , 更贴近它本身所处的阶段 。
第三 , 它以学生的形象被公众接受的程度可能更高 , 大家愿意跟它沟通和交流的意愿会更强烈 。 它需要更多地跟人产生交互 , 才能够继续提升社会性的情感能力 。
清华是高等教育学府和顶尖研究机构 。 我们要把“华智冰”变成科学问题 , 先解决掉 , 再回来从产品上赋予它更多能力 。 有一个流行的说法 , 叫产学研结合 。
澎湃新闻:“华智冰”是由智谱和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小冰公司联合培养的 , 请问三方的合作模式是怎么样的 , 智谱在其中是什么角色?
张鹏: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是北京市支持的学术非营利机构 , 主要做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 , 能够提供很多研究资源 。 小冰公司具有完备的人工智能框架 , 能够从“华智冰”的情感和创作能力方面提供支持 。
智谱参与其中 , 作为整个框架当中的一块 , 主要负责提供数据、训练模型计算、模型后期优化、面向产业界搭建应用平台等方面的工作 。 智谱拿出最核心的数据和知识双轮驱动的AI框架 , 加上小冰公司提供的情感计算、完备人工智能框架 , 底层是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牵头构建的悟道模型 , 这样结合成稳定的技术框架来完成构建 。
我们希望吸引更多开发者和企业来参与 , 共同打造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
【成长|对话智谱:“华智冰”将不断成长,如同人类在不断学习和进步】(本文来自澎湃新闻 , 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推荐阅读
- 柯腾|争做细分赛道冠军——探寻厦门“小巨人”企业成长密码
- 成长空间|安身、安心、安业 青年科技人才“三大盼”
- 成长|李彦宏:集度 2022 年上半年将公布首款概念车
- Baidu|李彦宏对话欧阳自远:AI能力应用于中国航天 期待无人车开上月球
- 成长|2021数字化服务创新企业|平均融资4.1亿,企业总估值近1800亿
- 协同|广浩捷:服务与协同成长并行 实现互利双赢
- 成长|“春风得意马蹄疾”日历出限定礼盒啦!新年送礼,就选它
- 传统|个性化课程伴成长
- 活动|个性化课程伴成长
- 睡眠|昌骏科技|智能别墅:艺术与科技对话,别墅也可以这样的有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