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吞噬一切的黑洞竟然也有“压力”( 二 )


而在此次最新研究中 , 2位来自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的物理学家泽维尔·卡尔梅以及福克特·凯普斯教授所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对史瓦西黑洞(一种最常见的黑洞模型)的熵进行量子引力校正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数字 。 随后 , 研究人员意识到他们所看到的数字代表的物理行为正是一种压力——黑洞也会对其周围的空间施加压强 。
研究者基于量子引力的有效场论方法 , 利用沃尔德熵公式计算黑洞熵的量子引力修正 , 结果发现黑洞除了有温度外 , 对外界还会有压强 。 这种压力的效应极微弱 , 以太阳大小的黑洞来说 , 产生的压强只有地球大气压强的10—46倍 。 不过 , 研究者也表示 , 目前还不清楚造成这种压力更深层次的原因 。
“发现黑洞压力”研究也有不足
对于此次最新研究 , 张宏宝解读说 , 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 , 刚刚发表的这篇研究论文属于一个中规中矩的工作 , 并没有什么重大突破 , 而且还存在两个较大的问题 。 其一是我们还没有一个完备的量子引力理论 。 如前文所述 , 该计算是在有效场论下的计算结果 , 当熵获得了量子修正 , 也许它的质量也获得了量子修正 , 这样那个所谓的黑洞压力就不存在了 , 但热力学第一定律依然正确;其二 , 即使最终可以把这个量子修正解释为黑洞压力的存在 , 其具备可观测的效应很小 , 因而缺乏观测价值 。 在该成果同其他理论的对话当中 , 这两点不足会有较大影响 。
张宏宝表示 , 在天文物理学、宇宙学研究当中 , 物理学和数学之间、可观测和不可观测现象之间的各种对话和碰撞普遍存在 。 科学研究需要建立在严谨的方法论基础之上 , 人类认知的拓展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 单个研究很难具备决定性的意义 。 “在数学公式中发现黑洞压力”是一个有趣的发现 , 但也只是一个小小尝试 。 正是在这些不间断的探索当中 , 黑洞的形象逐渐走向“丰满” , 其轮廓也愈加清晰 。 对于真正的科学家来说 , “发现黑洞”是一项长期持续的 , 而非一次性的工作 。
延伸阅读
史瓦西黑洞:“寻常”的黑洞模型
此次的最新研究发现是建立在史瓦西黑洞假说的基础之上 。
1916年 , 德国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史瓦西提出了史瓦西黑洞假说 , 将史瓦西黑洞设定为一个不带电、不自旋的黑洞 , 黑洞中心为奇点 , 黑洞的外圈为事件视界 , 又称史瓦西半径 。 史瓦西黑洞又被称为“寻常黑洞” , 其本身只是一种假说模型 , 并不能代表现实当中黑洞的真实面貌 。
在史瓦西黑洞假说当中 , 还有一个等同概念叫做史瓦西度规 , 即史瓦西于1915年针对广义相对论的核心方程——爱因斯坦场方程——关于球状物质分布的解 。 史瓦西度规是爱因斯坦场方程最一般的真空解 , 这个解就是史瓦西黑洞 。 换言之 , 史瓦西黑洞和史瓦西度规 , 就是同一事物在物理和数学领域的不同模型形式 。 正如史瓦西本人在1913年当选德国科学院院士时说的“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是同向前行的 , 无所谓谁落在后面 , 也无所谓谁在前头并施以援手……数学、物理学、天文学构成了一个‘知识’ , 只能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而被理解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