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术|类脑芯片登上Nature子刊 哈佛联手三星“复制粘贴”大脑神经元( 二 )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三星和哈佛的研究人员使用 CMOS 纳米电极阵列(CMOS nanoelectrode array,CNEA)和存储芯片对大脑神经元连接进行“复制、粘贴”,构建自然神经网络 。
CMOS 纳米电极阵列是此前哈佛大学研究团队的成果,该团队在半导体芯片上加工出了 4096 个记录和刺激电极的 CMOS 纳米电极阵列,芯片上还有 4096 个电子通道,可以同时记录数千个神经元的突触连接 。2020 年,这项研究发表在了《自然?生物医学工程》上 。

通信技术|类脑芯片登上Nature子刊 哈佛联手三星“复制粘贴”大脑神经元
文章图片

▲ CMOS 纳米电极阵列
因为 CMOS 纳米电极阵列中,每个垂直纳米电极都配备了电流注入器和电压放大器,可以持续向神经元注入电流,稳定细胞的电生理,这使神经元能够在研究的时候保持活性 。
在实验中,研究团队通过 CMOS 纳米电极阵列研究小鼠皮层神经元网络,在 19 分钟内测量了来自 1728 个电极的细胞信号 。这个数字还能够很容易地进行扩展,因为制造阵列密度更大、性能更强的半导体器件正是半导体行业所一直追求的 。
目前,研究团队正在研究小鼠的视网膜和嗅球/梨状皮层中神经元,这些神经元由于功能不同,其组织形态也并不相同,有着各自的研究价值 。之后,研究团队也会从这些外围神经元逐渐探索大脑神经元的突触连接 。
在“粘贴”这一步,三星和哈佛大学的研究团队则计划当记录下细胞内神经信号后,用专门设计的存储器网络下载信号,构建自然神经网络 。

通信技术|类脑芯片登上Nature子刊 哈佛联手三星“复制粘贴”大脑神经元
文章图片

▲ 通过计算机辅助分析“复制”的神经信号,再将信号“粘贴”到存储网络中
研究团队写道,随着 3D 堆叠、先进封装等技术发展,存储芯片有着承载记忆网络的潜力 。其中,闪存、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MRAM)、相变随机存取存储器(PRAM)和电阻式随机存取存储器(RRAM)4 种存储芯片各具优点,被研究人员认为可用作存储网络载体 。
具体来说,研究人员将用计算机辅助分析程序来提取功能性突触连接图,然后用该图构建、编程一个记忆网络 。由于一个神经元在大脑中约有 1000 个突触,因此记忆网络应具有 1000 倍神经元的内存芯片 。
对于存储器来说,快速写入并验证记忆网络并不困难,当前 3D 闪存的写入速度通常超过 100MB/s 。但对计算机辅助分析程序来说,即使是 4096 个通道在 19 分钟里也会产生约 80G 的数据,随着 CMOS 纳米电极阵列进一步扩展,其数据量也会有所提升 。
研究人员也尝试绕过计算机辅助分析,将每个硅基芯片和生物神经元一一对应,直接将连接图下载到 RRAM 或 PRAM 网络上 。但由于离子通道的随机性等原因,RRAM 和 PRAM 存储器很难应用在大型网络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