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合成淀粉”的未来 , 还需靠时间去验证 。近日 , 由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所)主导完成的人工合成淀粉重大科技突破进展成果论文 , 在著名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线发表 , “人工合成淀粉”技术突破的新闻刷了屏 。 科学界对这一科学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 而社交媒体上更是一片欢呼 。 一些人脑洞大开 , 想象出了各种“未来场景” , 比如不再需要种地、锅炉房旁边建一个淀粉厂把“碳排放”转变为“食品原料” , 甚至有人调侃“喝西北风充饥”原来不是幻想……
文章图片
↑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展示人工合成淀粉样品 。 中科院科技摄影联盟 供图
“人工合成淀粉” , 到底是怎么回事?它距离“用空气生产馒头”还有多远?
在地球上 , 淀粉的产生是物质与能量转化的一种过程 。 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吸收二氧化碳 , 利用光的能量把它转化为淀粉 , 同时释放二氧化碳 。 这个过程被称为“光合作用” , 是由几十个反应构成的 。
而“人工合成淀粉”的实质 , 是摆脱对叶绿体的依赖 , 由人来操控实现这个过程 。 在前述的这项技术突破中 , 叶绿体中进行的这一系列反应得到了优化 , 反应步骤减少到了11步 , 相应的能量转化率也得到了提高 。
也就是说 , 科学家们实现了“不要叶绿体”来完成二氧化碳到淀粉的转化 。 因为不要叶绿体 , 也就不需要种植农作物 , 也就不需要土壤、农药与化肥 , 对空间和水的利用率也就更高 。
但是 , 这只是完成了“人类能做到”的目标 。 想要用它来生产食物 , 还需要更重要的“如何高效、经济地做到” 。 科学实验是不计成本的 , 而生产应用必须考虑 。
在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过程中 , 至少有两个方面的挑战需要克服:
一是能源 。 叶绿体是直接吸收太阳光来作为能源 , 而目前的人工合成淀粉中是用光伏发电的技术把光能转化为电能 。 也就是说 , 实际上也还是需要用到电 。 在目前 , 光伏发电只是在技术上成熟 , 而在应用方面还远远无法跟火电、水电相比 。 人工合成淀粉 , 要么等待光伏发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 要么是去占用现在已经供应紧张的电力 。
二是酶 。 在光合作用中 , 涉及到多达几十个的生化反应 , 每个生化反应都需要相应的酶去催化 。 目前的这个人工合成淀粉方案 , 虽然大大减少了反应步骤 , 但依然还有11步 , 需要用到十多种酶的参与 。 酶是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 , 目前能够用于工业生产的酶 , 要么从自然界直接提取(需要消耗植物) , 要么通过发酵生产 。 不管哪种途径生产 , 生产成本也都不低 。
推荐阅读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选型|数据架构选型必读:2021上半年数据库产品技术解析
- 技术|使用云原生应用和开源技术的创新攻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Apple|苹果高管解读AirPods 3代技术细节 暗示蓝牙带宽可能成为瓶颈
- MateBook|深度解析:华为MateBook X Pro 2022的七大独家创新技术
- AirPods|苹果谈论AirPods 3:最大榨取蓝牙技术,希望获得“更多带宽”
- 人物|印度人接管硅谷的背后:技术军团整体作战
- Intel|Intel谈DDR5内存价格贵、缺货问题:新技术升级在所难免
- Tesla|特斯拉新款Model S电池体积小能量密度高 外媒揭秘三大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