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从0到1的突破!——人工合成淀粉的意义与前景( 二 )


技术路径
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 , 这项颠覆性技术是如何炼成的?马延和告诉采访人员 , 从能量角度看 , 光合作用的本质是将太阳光能转化为储藏在淀粉中的化学能 。
可如何更高效地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模拟和借鉴自然过程 , 构筑新的人工光合途径 , 科研人员想到了光能—电能—化学能的能量转变方式 , 首先通过光伏发电将光能转变为电能 , 通过光伏电水解产生氢气 , 然后通过催化利用氢气将二氧化碳还原生成甲醇 , 将电能转化为甲醇中储存的化学能 , 该过程的能量转化效率超过10% , 远超光合作用的能量利用效率 。
甲醇储存了来自太阳能的能量 , 但是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甲醇合成淀粉的生命过程 。 于是 , 科研人员又利用合成生物学的思想 , 从海量的生物化学反应数据中设计出了一条仅包含10步主反应的甲醇到淀粉的人工路线ASAP 。
为将设计蓝图变为现实 , 科研人员还挖掘与改造了来自动物、植物、微生物等31个不同物种的62个生物酶催化剂 , 最终优中选优 , 使用10个酶逐步将一碳的甲醇转化为三碳的二羟基丙酮 , 进一步转化为六碳的磷酸葡萄糖 , 最终合成了直链和支链淀粉 。
“这是实现人工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的一种过程 。 ”马延和说 , 从科学突破角度看 , 这一人工途径的淀粉合成 , 向设计自然、超越自然目标的实现迈进了一大步 , 为创建新功能的生物系统提供了新的科学基础 。
从技术创新角度看 , 通过发展高效的人工催化剂和生物酶 , 研究团队从6568个生化反应中设计形成固碳与人工合成淀粉新途径 。 按照20%的光电转化效率计算 , 这条化学、生物杂合的人工合成淀粉新系统 , 理论能量转化效率可达7% , 其淀粉合成速率比自然光合作用提高了3.5倍 。
这意味着什么?蔡韬解释 , 按照目前技术参数推算 , 在能量供给充足的条件下 , 理论上1立方米大小的生物反应器年产淀粉量相当于5亩土地玉米种植的淀粉产量(按我国玉米淀粉平均亩产量计算) , “这一成果为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生产的工业车间制造打开了一扇窗” 。
应用前景
在江南大学原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坚看来 , 食品生产大约占据全球40%的耕地 , 产生了25%的温室气体 , 作为最主要的粮食成分之一 , 淀粉的可持续供应是人类未来面临的重要挑战 。 这项研究成果将化学与生物的方法相结合 , 采用蛋白质工程和合成生物学等一系列新技术 , 从二氧化碳直接合成淀粉 , 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淀粉生产方式 。 这项研究工作是典型的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 , 不仅对未来的农业生产 , 特别是粮食生产具有革命性的影响 , 而且对全球生物制造产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