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基石,中国科学家眼中的科研与创新( 二 )


刘嘉麒还指出 , 创新是基础研究的灵魂和本质 。
“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地科学 , 并没有出现大的突变 , 一些理论和认识已经老化 , 必须要有新的理论和方法 。 ”刘嘉麒说 。
刘嘉麒特别强调 , 创新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纸上谈兵还不够 , 创新必须得创业 , 有创业才能促进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 , 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 , 把理论变成实践 , 把科学变成财富 。
“创新和创业有密切的联系 , 但又有一定的区别 , 创新是指导创业 , 反过来创业又能够触动创新 。 我这几年跟一些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中感觉到 , 创新需要聪明智慧和灵感、想象力 , 创业不仅需要这些 , 还需要有周密的策划、设计 , 脚踏实地 , 对事物有敏感性的能力 。 能创新的倒不一定能创业 , 反而能创业的一定能创新 。 ”刘嘉麒说 。
曹臻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中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首席科学家 , 也是中国第四代宇宙线研究的带头人 。 在位于四川西南边缘、平均海拔4500米的海子山上 , 除了镶有1145个与苍穹辉映的湖泊外 , 还有一座位于海拔4410米、占地1.36平方公里的探测站正逐渐张开它的“眼睛” , 这就是在建设过程中就已取得重大科学成果的LHAASO(Large High Altitude Air Shower Observatory ,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 , 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灵敏度最强的宇宙射线探测装置) 。 作为“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 , 其核心目标是探索高能宇宙线起源以及相关的宇宙演化、高能天体演化和暗物质研究 。
“1987年 , 中国在羊八井启动了中日合作实验室 , 这个实验室的海拔4300米 , 当时仅有几间小平房 。 ”曹臻表示 , 1994-2009年 , 他在美国参加了国际上最大的一个宇宙线的观测实验 , 那时确实扩展了空间 , 也融入了国际宇宙线研究 , 但总感觉这样的研究根基不扎实 , 发展空间狭窄 , 后来美国放弃了这一领域的基础研究 , 回到国内后就赶上了科技兴国这样的大潮 , 抓住了这样的机会 。
【进展|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基石,中国科学家眼中的科研与创新】对于中国宇宙线研究发展 , 曹臻对一件事感触颇深 。 2000年 , 曹臻的博士导师丁林垲教授一共带了8名博士 , 最终留下来做宇宙线研究的只有曹臻一人 , 现在曹臻做了导师 , 他的学生大部分都留在了国际和国内的宇宙线界 , 成为骨干力量 , 而且很多在国外学成后回到国内从事基础研究工作 。
“经过了四代人的努力才能发展到今天的宇宙线事业 , 进入了一个正循环 , 希望未来的研究不仅吸引中国科研人员 , 也能够吸引国际研究者投入到这个领域 。 ”曹臻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