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晚上 , 林占熺顾不上吃饭 , 打着手电 , 一头扎进了农民的窑洞 。 “窑洞面积有多大 , 保温保湿条件怎么样 , 通风排气状况如何 , 会不会影响菌菇的质量 , 这些信息必须掌握 。 ”他说:“第二天要签订对口帮扶协议 , 我得先了解清楚 , 才敢签这个约 。 ”
就这样 , 在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第一次联席会议上 , 菌草技术扶贫成为重要项目之一 。
“工作进展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 。 这里山大沟深 , 农民大多以小麦玉米为主食 , 连蔬菜都不常吃 , 哪知道什么蘑菇 。 用废弃的玉米秸秆能种出蘑菇 , 大家都不太相信 。 ”林占熺说 。
随后 , 他在古城镇小岔沟村挑选了27户农户 , 利用废弃的窑洞和简易菇棚 , 用玉米秆和小麦秆栽培蘑菇 。 半年内 , 参加试验的农户 , 每户收入达2000元 。 收入最高的农户 , 在不到50平方米的菇棚里种平菇 , 纯收入达1万元 , 比种植27亩小麦的收入还高 。
“最高兴的就是学生能够学好本领”
在林占熺的办公桌上 , 摆放着一个地球仪 , 这是学生们送给他的教师节礼物 。 地球仪上 , 已经推广了菌草技术的地方都被贴上了标识 。
目前 , 菌草技术不仅推广到国内500多个县区 , 还被推广至全球100多个国家 。 “作为老师 , 最高兴的就是学生能够学好本领 , 为菌草产业发展作贡献 。 ”林占熺说 。
【林占|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心心念念的,永远是菌草】从2007年拜读于林占熺门下 , 到后来成为菌草科研团队的一员 , 李晶见证了学校菌草研究所从几间实验室发展成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 。
“林老师全身心都扑在菌草事业上 。 ”李晶说:“许多学生毕业后主动要求留下来 , 大家真心认可、真心热爱这份事业 。 ”
林占熺注重言传身教 , 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 为了观察菌菇生长情况 , 他干脆住在菌棚里 , 每晚一户户看蘑菇;为了销售菇农生产出的蘑菇 , 他带着队员跑遍了全国主要蘑菇市场……“身体力行、冲锋一线” , 这是学生们对林老师的一致评价 。
多年来 , 林占熺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变化 , 他心心念念的 , 永远都是菌草 。 一名队员从西藏发来照片 , 他看到在枯萎的草丛中 , 有一束草还是绿的 , 就让队员把草带回来研究;在福建的一个小村子里 , 他看见溪水里有一株草长得特别茂盛 , 就赶紧下水把草带回来……
虽然已经78岁 , 但林占熺想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 比如菌草生态治理、菌草菌物饲料、生物质能源与新材料开发等等 。 “这一辈子能与菌草结缘 , 我很幸运 。 能为减贫事业作贡献 , 我很满足 。 ”林占熺说 。 (采访人员 丁雅诵)
推荐阅读
- 福建省|“华为-福建高速联合创新实验室”揭牌
- 产品|福建省推进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建设 实现医院终端信息百姓可查可追
- 诊断|福建省企联智能产业发展联盟成立
- 攻关|福建推动高速公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
- 团队|天津援疆职教团队获批三项自然基金项目 历史性突破助推当地农林产业快速发展
- 制造业|福建省企联智能产业发展联盟落户福州仓山
- |福建省首个国家大科学装置落地泉州泉州标准时间准确度将优于100皮秒
- 福建|天文奇观年度“重头戏”!福建人千万别错过!
- 当红|福建厦门惊现绿色太阳奇观
- 黄光|福建厦门惊现绿色太阳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