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真正的顶尖高手,都有一种“傻瓜式思维”!( 三 )

A给了B一个饼干 , 还换回了一个香蕉 , 这叫“trading , 交易”;
A给了B一个饼干 , 换回一个金币 , 因为A知道一块金币能换一个香蕉 , 这就叫“market , 市场” 。
你看 , 这个老师的比喻是不是连3岁小孩都能听懂?
可问题是 , 现实当中我们很多人极容易陷入一种“内行视角” , 或者叫“专家视角” 。 我们往往会假设很多事情别人是已知的 , 而根本不在乎对方是否真的知道 。
比如 , 我在前面提到了两个行为经济学词汇:沉没成本、禀赋效应 。
按道理说 , 凡是常看我文章的人对这两个词应该并不陌生 , 为什么我还要大费周折的啰嗦一大堆解释、举一大堆的例子呢?
套用乔布斯的格言来回答 , “stay hungry , stay foolish” 。 在我看来 , 这句话并非是他一味地自谦 , 还是他赢得用户时的一种行为准则 。
言外之意 , stay foolish(保持愚蠢)不是让自己真的变“傻” , 而是要求自己在做产品时变得和用户一样“傻” 。
当然 , 这里的“傻”并非是指愚昧 , 而是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外行 , 一个没有任何相关背景经验和知识的小白来看待 。
又如有一年春节晚会 , 其中有个小品《钟点工》 , 宋丹丹问赵本山:如何把大象装进冰箱?
如果你是工程师 , 可能会从冰箱上做文章;如果你研究生物学 , 也许会从解剖大象上入手;如果你从事的是艺术工作 , 可能这压根儿就不算个问题…
然而 , 如果你只是个毫无“知识包袱”的小白 , 也许你也能做出和宋丹丹一样的回答:
把大象装进冰箱总共需要3步——第一步把冰箱门打开 , 第二步把大象放进去 , 第三步把冰箱门带上 。
换个角度说 , “less is more”作为一种沟通原则 , 是很多成功者所倡导的一种商业哲学 。
之前我花了很长时间去理解什么是“用户思维” , 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永远不要觉得你比别人聪明!
好比前阵子有个朋友跟我说他开了一家科技感很强的餐厅 , 我问他“所以呢”?于是他给我罗列了一堆的名词 , 什么3D裸眼、虚拟现实、沉浸式体验、分子料理等等…
说实话 , 听完这些华丽丽的词后我仍毫无感受 , 唯独只有“沉浸式体验” , 让我联想起了有一年在纽约观看的一部叫做“Sleep no more”的沉浸式戏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