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船|《太空一日》编入语文课本,将航天精神种到少年心田 | 新京报快评

正是一代代航天人自立自强、不畏失败、勇于探索、勇攀高峰 , 才有这一次次满载而归的科学探索 。

飞船|《太空一日》编入语文课本,将航天精神种到少年心田 | 新京报快评
文章图片

▲2003年10月15日 , 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 , 在轨飞行21小时 。 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官网
文 | 徐秋颖
这两天 , 相信很多人都和杨利伟一起 , “重游”了“太空一日” 。 杨利伟写的《太空一日》刷屏社交媒体 , 人们被航天员“飞船一日游”的惊心动魄所震撼 。 想必“航天热”还将伴随着新近三名航天员的“天宫生活”持续升温 。
其实 , 早在2018年 , 杨利伟这篇《太空一日》就已被编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 。 从火箭点火起飞 , “神舟五号”飞船绕行地球14圈 , 再到飞船调头返回地球 , 通过文字 , 我们也仿佛置身飞船之中 , 历经了飞天路上的惊魂时刻 , 跟随杨利伟一起在太空中努力找寻长城 , 跟着飞船坐标游览地球五大洲 , 遥望首都北京……
但是 , 这不是科幻小说 , 而是真实的太空探险之旅 。 对中国第一个登上太空的航天员而言 , 这次太空之旅充满着未知 , 艰险 , 甚至不可预期的死亡 。
《太空一日》里 , 杨利伟回顾起飞船发射的上升阶段 , 随着逃逸塔和助推器分离 , 火箭与飞船产生低频共振时 , 度过了最艰难的26秒 , “但在痛苦的极点 , 就在刚才短短一刹那 , 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 ”
文中 , 杨利伟还描写了很多类似于这样的“至暗时刻” , 好在他凭借着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常人难以想象的意志力挺了过来 , 让我们窥见了航天人背后的不易 。
所以 , 在重温杨利伟“遨游太空”的经历时 , 我们能真切感受到我国航天人的勇气和无畏 , 以及对待科学的审慎和严谨 。 正是一代代航天人自立自强、不畏失败、勇于探索、勇攀高峰 , 才有这一次次满载而归的科学探索 。

飞船|《太空一日》编入语文课本,将航天精神种到少年心田 | 新京报快评
文章图片

▲《太空一日》引发网友热议 。 图片来源:微博评论截图
事实上 , 杨利伟的“第一次” , 为我国日后多次的载人飞天打下了坚实基础 。 根据杨利伟在文中的介绍 , 他总结的经历和经验 , 为航天器改进技术工艺提供了方向 , 减轻了航天员的痛苦;训练中无法模拟的“倒悬”错觉的原因分析 , 也让再度登天的航天员做足了心理准备 。
如今 , 距离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 已经过去了18年 。 18年间 , 航天精神相伴航天实践而生 , 助推我国航天事业不断进步 , 这也才有了从“小舱”到“大家”的改变 。
《太空一日》中透露的不为人知的艰辛 , 恐怕只是“冰山一角” 。 我们应传承航天精神 , 自主创造各领域的“国之利器” , 向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进发 。
此外 , 人们还对这篇文章入选语文课本格外关注 。 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也介绍 , 这篇课文在专门设置的有关科学探索的单元 , 突出的是探险 。
所以 , 《太空一日》入选语文课本 , 它的价值还在于将中国航天员的这种探索精神、无畏勇气 , 种到孩子的心田 , 萌发出科学的枝丫 , 继续开拓中国科学的未来 。
□徐秋颖(媒体人)
编辑:丁慧 实习生:叶可慧 校对:李立军
【飞船|《太空一日》编入语文课本,将航天精神种到少年心田 | 新京报快评】来新京报电商平台“小鲸铺子”囤货

    推荐阅读